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貪嗔癡三毒中的“嗔”到底指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嗔”是什麼?並非只有發脾氣才是嗔心,“嗔”是對“逆境”的執著。

  我們經歷過很多逆境,尤其是上過學或正在上學的人,如果讀書不太順,感覺 天天都是逆境,天天執著。不太歡喜,不太順心,覺得是一種負擔,這種不愉悅的心理過程使處境成為“逆境”。逆境產生後,不喜歡它,想排除它,又排不掉,可 還是想排除,又排除不了……這就是執著。這種對逆境的執著就是嗔心。

  對照自己,人的嗔心實在是太容易生起。很多人立下了宏圖大志,努力過程中咬牙切齒,捶胸頓足,以為那是偉大的抱負,但心中這種執著與不適意的過程,依然是嗔心。

  嗔心中的問題太大了,平日不是嗔心的時候太少了。

  比如現代家庭的夫妻冷戰,冷戰過程中的心全部是嗔心。不管說話大聲還是小聲,不管行動報復還是不報復,心都是一樣的,一直將這種生活氛圍當成逆境來執著。自己覺得是逆境,對方也覺得是逆境,彼此都不放過,相持到底……

  總而言之,都在“嗔”的狀態中向下延續。心中有跳出的欲望,行為上卻已安排了一場冷戰,尊嚴要求自己必須得“堅持”下去。冷戰是讓人喪失功德最為嚴重的心理行為,對心態最為不利。

  如果對於“忍耐一件事的意義”進行思考——即便有人做錯了事,思考“該忍還是不該忍”的過程也全是嗔心。

  打個相近的比方。有人曾糾結:“佛教非常好啊!我反復學習、思考很長時間後,覺得自己也適合出家,也沒什麼負擔。我該出家還是不該出家呢?”其實,當你還在想該不該出家,恐怕已不可能出家。你也不用再想這個問題了。

  嗔心在人的心性中也有同樣性質:如果還在考慮“該忍還是不該忍”,那已經 是嗔心,已經是在執著逆境了。認為“應該嗔恨他”,“應該討厭他”,心中想著“要報復他”,對這些想法產生執著,認為想法是合理的,並且越想越來勁…… “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這一判斷也是嗔心的現行。

  應以正思維遮止對於逆境的執著。若問:“連執著逆境都是嗔心,那立志做一件事情,遭遇的困難都是逆境,咬牙切齒,發揮釘子精神,一定要挺過去。這種考慮都算嗔心嗎?”確實是,這些都是輕重不同的嗔心。

  那怎樣考慮才是對的呢?離開“嗔”的考慮是對的。

  如何考慮才能離開嗔心呢?孔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思維模式,他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這是有道理的,它讓人不要處於嗔心的范疇之內。君子與小人之分別就表現在 對一件事,即便是正確的決策,是用什麼心去保持這種決策成果。我們的用心,不要將它處理成逆境,總想著這不合適、那會擔心,這也放不下、那也丟不開,這就 成“小人常戚戚”了。我們要用“君子坦蕩蕩”的方式。

  “盡人力、聽天命”,這是現代人修行的智慧。將理論上可運用的環節都用進去了,事情的成敗就不是我們應該天天牽掛的了,這樣不就“坦蕩蕩”了嗎?

 

上一篇:明白這六大因果定律,看破禍福天機
下一篇:宗薩仁波切:關於煩惱、抑郁、孤獨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