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逗機最妙之書,當以淨土十要為冠。而彌陀要解一書,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說此經以來之注,當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於世,現廣長舌相,重注此經,當亦不能超出其上。況後生淺聞薄解,便欲指斥,冀其超越乎哉。以螢光而較日,多見其不知量也。惜哉王生,何苦如此。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彌陀經當依蕅益要解。衷論诠釋,多有任己見,違經旨處,不可依從。佛為九法界眾生說法,豈可以己之智力不能,而遂斷以決無此理。其一日七日之釋,顯是以己量九法界。若如是诠,豈特彌陀一經,不能統攝群機。一代教典之圓頓妙談,皆當以己智不能,而疑為妄語。謗佛謗法謗僧,罪在不原。雖於下根有警發處,然傷其大體,此印光不敢勸人受持也。
淨土法門,猶如大海。長江大河亦入,杯水滴水亦入。證齊諸佛者,尚求往生。五逆十惡者,亦預末品。何得以得一心及三昧,而拒其未得者。但取法乎上,僅得其中。自己決志求生,唯當企及於此。若謂非此決不得生,是又自立科條,不依佛說矣。淨土三經,自古流通,並行願品為四經,豈可謂不奉為圭臬乎。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雲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禅無淨土。何得以此等人為准。但以小本文簡義豐,故列於日誦。余則隨人受持有異耳。衷論所說,有益者固多,有礙者亦復不少。若無擇法智眼,或恐未得其益,而備受其損。如一日七日十念不度等是也。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彌陀經雲,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此一日七日,乃是舉例之詞,不可執定。若是等覺根性,一念即能不亂,何待一日。若是逆惡根性,畢生亦難一心,何況七日。王耕心混上中下根為一例,發而為論,深自矜誇,謂為發前人所未發,實為上違佛祖誠言,下啟後進狂妄,令人不勝悲痛哀憐而莫之能止也。
節選自《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復永嘉某居士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