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菩薩十八重戒之十六、十七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十八重戒之十六:衒(xuan)賣盜名

  《集頌》:“稱言自得自炫賣,我解經中甚深理。

  三昧總持忍辱地,種種莊嚴勝觀行。

  受持演說不由他,詐現慈悲鉤名利。

  不言我從勤持誦,從他聞解正思修。”

  此條有沽名釣譽之意。“衒”為沿街叫賣,自我誇耀。

  “三昧總持”,“三昧”也為“三摩地”,是正定之意;“總持”則為陀羅尼,能持一切善法不失,能止一切惡法而不起。《大智度論》把“總持”解為:以念、定、慧為體所發的利用。

  “忍辱地”(第三地菩薩):《華嚴經。十地品》和《入中論》講:般若密乘的第三地“發光地”主要是“堪忍成就”,也即在第三地菩薩階位時,主修“忍辱”,並趨於圓滿。《經剛經》:“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與爾時……”不“生瞋恨”,佛當時應該就是處於三地菩薩的階位。

  “勝觀”是緣於“空性”而進行的禅觀。《地道》中講“勝觀”分兩個階段。第一:以概念心觀空,屬於“觀察修習”、“安住修習”階段,即數數分析思維“什麼是空性”,當空性的“概念”非常清楚和堅固時,即為概念心證空性,此時處於“五道十地”的“加行道”位。第二:現觀空性,即親證空性。當行人“親證空性”的一剎那,即進入“五道十地”的“見道位”,馬上就是“初地菩薩”。

  “受持演說不由他”,“不言我從勤誦持,從他聞解正思維。”是說自己的智慧“不是從經中所學、不是從師長處得來”的,也不是通過“勤誦持”和“聞解”“思維”而來。有的會有“自己的善根厚”,或“夢中佛菩薩的點化(證空之前)”等等沽名釣譽的邪說。這同樣犯了“大妄語戒”。

  “如是之人,即是欺诳諸天世人……”一切人“皆勿親近”他們!

  十八重戒之十七:朋附搜求

  《集頌》:“惡劣心行旃(zhan)陀羅,自稱比丘有識智。

  朋附王臣拘罰僧,勒取三寶眾財物。

  或一、二、三比丘物,索取轉獻王大臣,

  朋聚徒黨廣搜求,或作輸稅獻官有。

  依附王臣增供財,淨地比丘道不善。

  精進持戒稱無用,奪彼財物給多務。”

  “旃陀羅”翻譯為“屠者”、“執暴者”。古印度把一切民眾分為不同的四個不可逾越的等級,而“旃陀羅”則是四個等級以外的人,他們比奴隸的地位還低,其實不被當人看,他們專門從事一些屠殺的行業。他們出門要手搖鈴或執根破竹竿以做標識,不然沖撞了其他等級的人會被殺頭。

  三寶物,指佛、法和僧眾之物。如果僧人不足四數,他們的財物為“僧人之物”,四個乃至以上僧人之物稱為“僧眾之物”,即“三寶物”。

  懷“惡劣心”,行“惡劣行”的修行人,特別是出家人,被看作是“旃陀羅”一樣。他們“結黨拉派”,“依附王臣”或有能力的人,攪亂修行人,乃至“拘罰僧眾”,他們或勒索三寶物供給他們的靠山,或把僧物以“納稅”的形式獻官,或攀附權貴,增加自己的“供養之財”,或宣稱精進修行的人“道不善”,或宣稱“精進持戒無用”,或霸占僧人的財物,讓僧人干些與修行無關的雜務來換取活命的“口食”。

  現實中,此種情況屢見不鮮,名目繁多,寺院賣票者(票款屬寺院公款的除外),通過行賄“買官”者,用三寶之物討好信眾,結黨營私者……

  以上種種,皆為犯此條重戒。

 

上一篇:嘴巴富貴,往往子孫發達
下一篇:仁清法師:大悲咒的消災延壽法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