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佛後肯定會與以前不同,在我們的生活中,佛法會漸漸地越來越占據主要地位,因為有了上師的關愛,每天的生活不再平淡乏味而是充滿期待和熱情;因為有了佛法的潤澤,人生不再茫然無措,我們有了信仰和信心,人生有了意義。曾經美麗的服飾已無法再吸引眼球,一度愛好的游玩也意興闌珊,熱鬧的場合有時會覺得厭煩,更喜歡清靜和獨處,我們越來越卸下浮華,向自己的心靈不斷地探索。
但在這個過程中,並不是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對別人漠不關心,對生活索然無趣。也許我們非常羨慕許多高僧大德獨自一個人在山洞或是其他清靜的地方終身閉關修行,也會有那樣的渴望,覺得那樣的生活才是時時和佛法在一起。其實是否時刻在修持佛法,還得看我們的內心是不是時刻與法相應,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剛開始的時候不宜采用這一方式。首先,我們還沒有成熟的因緣獨自去閉關。其次,我們對於佛法的信仰程度還不夠,在數年或是終身獨自生活中,會感到孤獨和單調,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喪失信心。第三,現階段,我們不知道如何修,獨自修行遇到的各種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
對於我們來說,是無法離開人群的。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學佛讓我們的心更開放、更寬廣、更包容,不能越學心越狹隘,變得越來越不可理喻、可怕。周圍人會覺得“這個人以前還很正常,學佛後不正常了。”有許多人就是這樣,佛法中概念懂得很多,用這些概念禁锢自己的心靈,也禁锢他人的心靈,自己完全固執在佛法的概念當中了,教條地用概念套用行為。
有的人對不學佛人還算寬容,但對佛友或是金剛道友就會吹毛求疵,運用自己的知見進行批評,其實在佛法中不是看行為的表象,主要看行為動機,也就是發心。在我們不了解別人發心的情況下,隨意地批評我們眼見的行為,一定會犯錯誤、是有因果報應的。
此外,我們在守持戒律時,不僅是強迫自己做出某種行為或是不做某種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強制我們的心,而是要疏導、調整我們的心,用佛法的道理讓心主動地接受戒律並心甘情願去守持。
在修行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關注自己的心,讓它輕松、自在,安住在善法上;讓它清澈、純真,體現清淨的境界;讓它歡喜、輕快,向往美好。不論自己在忙些什麼,都不要忘記照看自己的心。
不妨有時看看藍天,全神貫注地仰望天空,把自己的心融入天空,讓心像天空一樣寬廣、清涼,也像天空一樣包容一切卻絲毫不執著,不論有多少雲朵飄過,都不會在天空中留下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