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解(十五)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親友書》,現在主要講智慧。

  智慧分很多種,有世間的智慧,也有出世間的智慧。但世間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出世間的智慧,即無我、空性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但是,若要在一個人的相續中產生真正的智慧,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通過邏輯推理,了知無我和空性的真理;另一種方法是通過消業、積福,讓自己的相續成熟,讓這些智慧在相續中自然產生。這兩種方法都是一樣的,要在相續中真正產生出世間的智慧,就要登地。

  佛法裡講五道,五道有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和無學道。資糧道和加行道屬於世間,是凡夫地;從見道開始屬於出世間,是聖道。無修道是最重要的境界,也可以說是佛果。從一地到十地都是修道,但是一地有一部分屬於見道,就是第一次現量見到了諸法的實相——無我和空性的真理,這一剎那為見道。後面都屬於修道,可以說一地到十地是修道。見道是一地時的第一個剎那,第一個剎那不是那種相續和剎那之間的剎那,而是一個現量見,現量見諸法究竟實相的事情結束的整個過程為一剎那,這一剎那為見道。

  資糧道和加行道還沒有真正現量見到諸法的究竟實相——無我和空性的真理,沒有親身體會,只是通過比量對無我和空性的了知,是相似的定解。以前講《定解寶燈論》時講過,這不是真實的定解。

  在這裡主要講智慧的基礎,也可以說一個前提條件。前提條件分間接之因和直接之因,這是直接之因,主要指加行道。資糧道和見道有一定的距離,中間有加行道。其實我們是先進入資糧道,資糧道有小、中、大的區分,在這個過程中,補特伽羅的相續中產生的功德也有所不同。資糧道結束之後進入加行道,加行道分四個層次:暖位、忍位、頂位、勝法位。這四個層次也可以說是四種不同的境界。

  在此處主要講加行道,加行道是基礎,尤其是見道直接的因。剛才講,智慧有世間和出世間的智慧,世間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世間的定解不是真實的定解,而是相似的定解。真正的智慧是從見道開始,然後是修道,最後是無修道(無學道)。其實無修道(無學道)是我們最終的境界,即佛果,它不是真正的道。

  從見道開始才有真正的智慧,見道是現量見到諸法的究竟實相,這時在相續中產生證悟空性和無我的智慧,才是自己真正的體會,就好比你真正嘗到了糖的味道。在此之前,你雖然知道糖是怎麼制作出來的,也知道糖的味道是甜的,但是沒有吃過。同理,我們只是在理論上明白而已,沒有親身體會。當見道的時候,好比自己真正嘗到了糖的味道,知道了這個味道是怎麼回事,自己有了親身體會,這是從見道開始才有的。

  凡夫地有兩個道位——資糧道和加行道,加行道是最捷徑的,也可以說是直接的因。資糧道是間接的因,這裡主要講加行道的一些境界和功德,共有五個。

  信心精進與正念,等持智慧勝法位,

  當勤於此稱力根,乃為頂位之本體。

  五根和五力: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智慧,這五種功德可以稱為根,又可以稱為力,這就是五根五力。

  第一,信心。信心是很重要的,佛法裡特別強調信心。《華嚴經》中講:“信為道源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根。”信心是道源,是我們所修的一切道之根源,若要在相續中產生道和智慧,首先靠信心。

  “功德母”比喻信心是一切功德的母親。我們都是母親生的,同樣,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中產生的,所以特別強調信心。還有《大智度論》中講:“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渡。”若想真正踏入佛法之門,要靠信心;若要真正通達佛法,要靠智慧,信心和智慧非常重要。因此特別強調信心,信心是一切道之根源,一切功德之母親,有信心才能踏入佛法之門。

  我們經常講:信心有多大,功德有多大;信心有多大,加持有多大。有沒有加持看信心,沒有信心就沒有加持。大家都求能量,求加持,這個能量和加持就是信心。如果有信心,這本身就是一種能量;如果有信心,這本身就是一種加持。沒有信心就沒有功德,沒有信心就沒有能量。若想在相續中產生真正的功德,先要有信心。如同沒有母親就沒有孩子,沒有信心也不可能產生功德。

  有些人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也許會生起信心,如果生起了信心,也許就能產生功德;如果沒有生起信心,即使說的再好,相續中也不可能產生任何功德。

  佛法裡講的信心和其他宗教裡講的信心不一樣,其他宗教裡講的信心是讓人平白無故地相信一個東西,比如主物、耶稣等等,說他是萬能的神。誰能證明他是萬能的神啊?但他只能這樣要求,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至於他怎麼是萬能的,卻沒有任何理由,也不可能有理由,因為他拿不出理由,只能平白無故地相信有神的存在,

  他們認為神是萬能的。你讓神高興,神就能讓你快樂;你得罪神,神就會懲罰你。佛法與神不一樣,佛法告訴我們,我們自己的心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你感受的快樂或痛苦,都是自己給自己創造的。我們很多的思想和觀念都是錯誤的、顛倒的。佛來到世間是為了什麼?是想告訴我們什麼是諸法的究竟實相,讓我們明白真相、真理,同時打開我們的智慧,

  我們自己的心才是萬能的,想改變命運,要靠自己,不是靠佛,也不是靠神,這是佛教與外道最根本的區別。佛法裡講信心從明理中產生,首先要明白,什麼是諸法的究竟實相。明理之後才深知佛講的因果輪回、無我空性是諸法的究竟實相。

  我們講輪回過患和因果不虛的時候,通過傳統的邏輯,也可以通過現代科學來證明,前世來世是存在的,善惡因果是不虛的。

  以前只有簡單的科學,沒有現代科學,只能通過邏輯推理,了知前世來世的存在,了知善惡因果的不虛。後來科學發達了,通過催眠、安樂死等科學方法,證明前世來世存在,證明善惡因果不虛。如果你是一個智者,是一個相信理證的人,就能被說服。

  證明無我空性的智慧也是一樣。我們有很多邏輯,通過這些邏輯推理,可以證明無我、空性。現在通過科學也可以證明無我、空性的真理。很多人也講無我和空性的真理,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講的就是緣起性空,諸如此類的很多理論都能證明無我、空性,這都是諸法的究竟實相。

  我們可以審視一下世人對前世來世的態度與觀點。有的人不相信有前世來世,有的人根本沒有思維過這些,有的人雖然思維過,但沒有真正弄清楚,還持有邪見——認為前世不存在,來世不存在,人死如燈滅……

  我們都有對“我”的執著,都認為有“我”,不知道“我”是四大假合,不知道是五蘊綜合體,只把它當作是實有的、存在的。其實“我”是四大假合,地水風火哪個是我?我所執著的“我”,是一個五蘊的綜合體。色受想行識哪個是我?“我”是不存在的,只是種假相,只是我們自己的一種分別而已。

  還有空性。我們把一切法都當作是實有的,這些法根本不是實有。比如,在我們的概念中有好人和壞人,實際在外境上沒有,只是我們的概念而已。我們兩個人的對境是一個人,你覺得他好,我覺得他不好,他既是好人又是壞人,這是不可能的。對我來說他是好人,對你來說他是壞人,這是相對的,不是實有的。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再比如說你的唾液,你覺得干淨,含在嘴裡並咽了下去,但是我覺得髒啊!所以,干淨和不干淨,髒和不髒都是一種概念,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這也是空性的意思;一間房屋,昨天你把它當作家,今天賣給我了,我把它當作家,到底是你的家還是我的家?我付錢了是我的家,你付錢了是你的家,這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如果是絕對的,那就永遠是我的家,因為外境上有我的家。今天的親人也許明天就變成了仇人,今天的仇人也許明天就變成了親人,親人不是永恆的,仇人也不是永恆的,不要太執著了。

  佛給我們講真相真理,讓我們明白真相真理,在相續中產生智慧,就會明白很多煩惱都是自找的。我們為什麼自尋煩惱,自找痛苦?因為沒有智慧,不明白真相真理。佛讓我們明白真相、明白真理,有智慧了就不顛倒了,很多煩惱痛苦自然就消失了,這叫解脫。雖然我們都不願意煩惱,不願意痛苦,但因為沒有智慧,所想和所行背道而馳,想要的是快樂,做的卻是痛苦的因,給自己帶來的都是痛苦。

  以前講過,不懂事的孩子玩耍的時候,覺得好玩,會把石頭扔到頭上去,結果掉下來砸到了頭,就會哭泣。其實,我們都是這樣,想快樂,行為給自己帶來的卻是痛苦、煩惱,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智慧,不明真相、真理。當我們明白了真相真理就會產生信心,佛法裡講的信心是從明理和智慧中產生的。

  佛沒有說讓你沒有理由地相信,佛也不會這樣說。可以這樣理解:真正的信心是,相信我們都可以解脫成佛,都有佛性,都有解脫的種子。

  第一個步驟是明白解脫、成佛是這樣的狀態,會得到這樣的功德利益,對此產生歡喜之心,解脫成佛的功德利益好啊……

  現在因為我們不了解,所以沒有希求解脫,沒有想成佛的心。

  解脫的定義有很多,簡單講就是再也不煩惱,再也不痛苦了。這種狀態誰不求,誰不想啊!佛講的,在極樂世界裡不知道什麼叫煩惱,什麼叫痛苦;永遠沒有煩惱,沒有痛苦,連煩惱、痛苦的名字都聽不到。“沒有煩惱,沒有痛苦也不好吧,一會兒煩惱一會兒痛苦多好啊!”快樂和痛苦之間的快樂是這樣體現的,不以痛苦就不能體現快樂,而我們講的是超越的快樂,是極樂。我們現在只能這樣形容,只能這樣表達,沒有別的辦法。

  相對的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痛苦,因為它不離無常,是遷變的都是苦,叫變苦,還有苦苦、行苦等。再也不煩惱、不痛苦,就是解脫的狀態。很多人沒有明白,一說解脫,就認為是宗教的一種說法或觀念。

  什麼是成佛?成佛是在不煩惱、不痛苦的基礎上,功德和福德達到最究竟圓滿境地。此處講的功德主要指無量智慧,福德主要指善巧方便,功德圓滿和福德圓滿的狀態叫成佛。誰不願意,誰不喜歡,誰不希求啊?是不是成佛就成神了?不是,你的功德圓滿,福德圓滿了,就成佛了。當你了解了這些之後,自然就會生歡喜心。

  第二個步驟是心裡有欲望:“我也要解脫,我也要成佛,我也要達到那種境界。”

  第三個步驟是知道自性即是佛性。都有佛性,都有如來藏,都可以成佛。什麼叫佛性,什麼叫如來藏?功德和福德是學來的,修來的,眾生都有這個本能,這就是。雖然今天沒有功德,但你可以學,到明年就有功德了;雖然今年沒有福德,但你可以修,到明年就有福德了,因為這些都是本具的。如果說功德、福德是本具的,有些人就蒙了;如果說功德、福德是學來的,修來的,都能接受。其實,每個眾生都有這個本能,這叫佛性。

  “我有佛性,我可以成佛,可以解脫……”這叫自信。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自己很自信,其實那不叫自信,而叫自傲。真正的自信是明白自己有佛性,可以成佛,我們的相續中已經種下了解脫的種子,若是努力修行,總有一天會發芽結果,對此能深信不疑,這就是真正的信心。相續中有真正的信心,這是第三個步驟。

  為什麼說信心是一切加持的來源,一切功德之母?因為若是深信不疑,肯定會精進,肯定會追求,這樣,在你的相續中自然就會產生功德。我們學佛不能糊裡糊塗,佛講的這些道理一定要了解,一定要明白,每一字、每一句都要刨根問底,要弄清楚,搞明白,這樣相續中才會產生真正的信心。

  有些人學佛好多年了,相續中並沒有產生真正的信心,雖然看了、聽了很多課,也許當時內心很激動,也流過淚,但都沒有用,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一知半解,沒有深入。我們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在講真理,所以今天要講信心。什麼叫信心,為什麼說信心是功德之母,是一切道之根源?把這些都要弄明白,不能只是鹦鹉學舌。我們都犯這樣的毛病,所以相續中不會有真正的信心。

  其實很多人都聽了很多課,看過很多書,也能講出一些道理來,但是卻沒有真正明白,沒有真正生起信心,到現在還處於一種迷信的狀態中,這點特別不好,是對自己不負責任的。

  為什麼首先講暇滿難得?因為暇滿的人身非常難得,尤其這樣的機會不是總有。所以要懂得珍惜,怎樣珍惜呢?要深入了解,真正明白佛法裡講的這些真理和信心。

  剛才講了三種信心,也可以說有三個步驟——歡喜信心、欲樂信心、勝解信心。要明白這三種信心說的到底是什麼,在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具備這三種信心?

  對照很重要,把佛法當作鏡子照自己,不照別人。有些人明白了一點佛理就很自傲;剃了頭,穿上袈裟就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佛法大海,信為能入。”若是相續中沒有生起信心,即使剃了頭,穿上了袈裟,已經出家好多年了,但你還是沒有踏入佛法之門。這樣,你還在門外,你不是外道,也不是內道,那到底是哪一道?所以,信心很重要。

  第二,精進。只有信心也不行,還要有精進。精進有三種:擐甲精進、加行精進、不滿精進。

  擐甲精進。是心裡有決心:我要成佛,我要解脫,在我的相續中必須要產生這些無漏的功德,獲得這些利益。就像上戰場要先穿上盔甲,這是自我保護。心裡必須要有這種決心和准備,否則會退失道心。

  加行精進。很多人雖然入門了,但是因為不了解,沒有心理准備,沒有下決心,所以退失了道心。只心裡做准備,下決心不行,還要有行為,這就是加行精進。即不畏艱難困苦、嚴寒酷暑,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解脫成佛的果位。我們現在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是持之以恆。學佛修行的過程中,肯定要經歷很多的坎坷和磨難,但依然不懈地追求,這就是加行精進。

  不滿精進。有些人稍微在相續中產生一點道心,就滿足了:我已經很好了,很不錯了。不能這樣,一直到解脫、成佛都不能滿足,還要在六道裡饒益有情,這是不滿精進。

  第三,正念。正念是憶念善念和正念,相續中產生一點善心和正見是很難的。我們的相續就像垃圾庫,像公共廁所,凡夫的相續中,哪怕生起微小的善心與正見也很難得。想在垃圾室裡撿到如意寶是很難的,想在公共廁所裡聞到妙香是很不容易的,幾乎沒有可能。

  我們天天念發心儀軌,有一句是“廢聚獲至寶”。“廢聚”指垃圾室;“獲至寶”指得到如意寶。我們不能忘失善念、正念,要時時憶念。我們真的很幸運,今生今世能遇到佛法,甚至在相續中能生起一些善念和正念;但是我們也真的很不幸,因為不知道護持善念與正念。護持指的是不忘失,時時憶念。這樣善念和正念在相續中慢慢就可以穩固,然後會變成真正的功德。之前生起的微小的善念與正念,不算什麼功德,在相續中根深蒂固了,才會變成功德,才會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正念很重要,並且要時時憶念。

  我們真的不懂珍惜,根本不把偶爾生起的些許正念、善念當成如意寶,根本不在乎!如果能像在乎兒女,在乎錢財一樣的在乎它,就不得了了。我們不可能有忘失兒女的時候,不可能有忘失錢財的時候。如果你有一百萬的存款,時時都會想著,怎樣用這一百萬去經營……會想很多。一說要回向善根、福德,都特別大方:我的善根給你,我的福德給你……你有一百萬存款,能給他人嗎?在你眼裡,善根福德和一百萬存款相比差遠了,其實一念的善根和福德比一百萬存款珍貴得多,可以說是天壤之別。但我們不知道它的珍貴,不知道什麼叫如意寶。

  比如你在外面撿了很多石頭,其實這些都是珍貴的玉石,但是你認不出來,認為是普通的石頭。當有人拿蘋果跟你換,你會欣然同意,因為蘋果能吃,石頭不能吃。我們現在就是這種狀態,拿善根和功德換人情:我的善根、福德回向給你。回向的意思是給,是將自己的善根、福德給他人。這時候非常大方,因為沒有明白善根、福德的珍貴。

  為什麼說回向的功德大?因為對一個智者來說,善根和福德是最珍貴的,是用生命換來的,甚至比生命還珍貴。對一個智者來說,若是把財富、生命給他人可以,把善根和福德給他人有點難。善根和福德是最後要斷的一種執著,此時離成佛就不遠了。

  我們講以毒攻毒,首先要執著善根和福德,然後去對治惡,最後要放下對善根和福德的執著,這時候離成佛就不遠了。但是現在我們顛倒了,別人要生命不行,要財富也不行,要善根和福德可以:我的善根、福德可以給你。

  要懂得善根和福德的珍貴,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積累善根、積累福德,這裡是如意寶洲。如果自己不錯過,時時可以提起善念、正念,這裡到處都是如意寶,都是助緣,都是資糧。

  我們這裡已經是如意寶洲了,為什麼不多撿一些呢?這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明白,還沒有真正產生信心。這種人到哪裡都一樣,即使今天我親自把你送到極樂世界也不行。這裡是清淨的道場,不是幼兒園,也不是養老院,不是造業的場所。

  大家要調整心態,要多積累善根、福德,多提起善念、正念,這樣你到這裡來才有意義,才不會空手而歸。大家要弄清楚,我以前也講過,這裡不是養老送終的地方,不是談情說愛的地方,也不是做生意的地方,這裡是道場,大家首先要清楚這點。所以,時時憶念善根,提起正念很重要。

  看看自己的相續中有沒有生起點善念?有沒有生起點正念?如果生起了,要時時刻刻很謹慎地去保護它,讓它發芽結果,讓它在自己的相續中根深蒂固。這樣,我們才能解脫、成佛,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第四,等持。等持的意思是禅定,心不散亂。心散亂指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一會兒跑到這兒,一會兒跑那兒……仔細觀察我們的心就會發現,它一直處於散亂中,一直是漂泊的,一剎那也沒有停止過。有時候做夢,先前的夢一下子就變了,又開始做另一種夢了。我們心理的變化就更快了,可是我們從來沒有觀察過。

  禅定是將心放在一個設定的所依中不動搖——心裡一直裝著這個所依,就是禅定。禅定有世間的,也有出世間的。比如說:有正見,有見地,明白無我和空性的真理,之後把心放在這樣的正念、覺悟(覺性)中,可以說這是出世間的禅。若是把心放在某些事物中,可以說這是世間的禅,這裡主要是講禅定。

  心專注於一境且不散亂,就是禅定。心專注於任何一個所依中,放在哪裡都可以,然後不動。比如燈火遠離了風,就不會動搖,這就是禅定。如果是止觀雙修,就是出世間的禅定。有些是自己設定的所依,比如心專注於香爐等不動搖,是禅定;心放在轉經輪上不動搖,也是禅定。

  心定了,很多功德自然就會產生;心定了,內心的煩惱自然就會消失。但若不是止觀雙修,沒有智慧的攝持,這些煩惱、雜念只是暫時消失,過後還會生起來。智慧才能真正對治煩惱。禅定只能暫時對治煩惱,而且對治的是一些粗大的煩惱,不能除根煩惱。比如說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四禅是最高的,但是也不能除根煩惱,也不會脫離輪回。想除掉輪回之根,要靠證悟無我、空性等智慧。這樣的智慧才能對治煩惱,減少煩惱,最後令煩惱徹底消失。智慧在相續中越穩定,越牢固的時候,煩惱才會自然根除。若是沒有智慧,只靠禅定的力量只能讓這些煩惱暫時平息,但無法除根,最後還會生起來。

  第五,智慧。智慧有出世間和世間的。出世間的智慧是無我和空性的智慧,這都是很重要的。剛才講的“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渡。”主要強調的是智慧。寂天菩薩在《入行論》裡講,一切的布施、戒律、安忍、精進、禅定都是為了產生智慧。在這裡講的“智為能渡”,意思是沒有智慧就得不到佛法。

  有些人認為自己親近佛法了,也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得到佛法了,其實如果沒有智慧就得不到真正的佛法。真正得到佛法了,煩惱就會遭受損害,因為智慧和煩惱是相克的。如果有智慧肯定會有變化,煩惱變弱了或變少了;如果沒有智慧,就沒有辦法對治煩惱,所以智慧很重要的。

  智慧有聞慧、思慧和修慧。有些人很滿足:我現在都明白了,看書、聽課都很明白。也許是聽明白,也看明白了,但這只是聞慧。思慧就不一樣了,通過觀察、思維,最後產生的智慧叫思慧。也許你有聞慧,還有思慧,但是沒有修慧。很多人認為自己都明白了,平時也很好,但一遇到對境的時候一點對治力也沒有。

  如果沒有修慧,遇到強大的煩惱或對境的時候,就無法對治,因為力量不夠。就像打仗一樣,拿著洋槍能上戰場嗎?不能。用大炮能打敗敵人嗎?不能。現在最先進的武器是原子彈、氫彈。聞慧就像洋槍,打獵可以,但是真正要到戰場上消滅敵人,一點用處都沒有。經過觀察產生的智慧叫思慧,思慧就像大炮,以前很先進,現在落後了。遇到一些強大的對鏡時,思慧的力量還是不夠強大。那怎麼辦?運用修慧。修慧好比導彈、原子彈、氫彈等武器,要消滅敵人非常容易。要明白:因為自己的智慧不夠,所以面對對境的時候沒有力量。

  為什麼講聞慧、思慧、修慧呢?因為智慧和智慧不同,明白和明白不一樣。我們經常講不滿精進,就是提醒大家不要滿足。有的人容易滿足,認為自己明白了,都懂了,都行了。但遇到對境的時候什麼也不是。智慧有很多,今天只講了一部分,詳細講還有很多。

  這個偈頌共講了五點: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智慧。這五種功德在加行道裡,尤其在暖位和頂位的時候叫五根,即一切功德之根——一切功德都是從這裡產生的。

  修道暖位的時候,相續中的善根再也不會斷根;修到頂位的時候,道心再也不會退轉。信心、精進、正念、等持、智慧五個法,在忍位和勝法位的時候,叫五力。為什麼叫五力?因為它們的力量極其強大,不會被違品過患摧毀。到忍位的時候永遠不會再墮落惡趣。到勝法位的時候,功德最圓滿的時候,境界是最高的。勝法位結束了,就開始進入見道了,見道以上是聖者位,不是凡夫位。

  這裡面主要講五根、五力,是加行道裡主要的功德和境界。加行道結束之後是見道,然後是修道,最後是無修道——成佛了。剛才講了,到了見道,相續中才會產生真正的智慧,之前都是相似的智慧,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這裡講的是基礎,是前提條件。加行道結束就會產生真正的智慧,也可以說是見道的直接因。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印光法師:念佛真的可以治病
下一篇:這個念頭,是你把冤親債主引出來找你討債的根本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