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問答

 

妙祥法師:妄想無根自生滅(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問:念佛時妄想多,怎麼念佛能好一些?

  答:你說的這個是個大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我們的想法,每天、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妄想。關鍵是為什麼我們學佛了以後妄想還那麼多?而且我們又一心去念佛,為什麼這妄想還處理不了,還老起來?這是我們不自在的原因。所以說我們學法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妄想。

  頭一條我們要認識到,妄想本身就是個虛幻,你別把妄想當真。妄想就像泡沫似的,它這會兒起來了,一會兒就滅掉了,它不會長久地存在,所以稱為妄想。我們知道它是一種虛幻了,在處理它的時候,就不能以實對實來處理。比如說,妄想起來了,我這頭馬上就念佛,念“阿彌陀佛”,可不可以念?可以念,但是你不能拿“阿彌陀佛”去砸妄想。

  妄想起來了——你這面坐著,“今天我要吃蘋果,我要吃蘋果、我要吃蘋果……”起這個妄想了。一個勁兒說“要吃蘋果”,你腦子想著這蘋果好吃,怎麼好吃。你這邊呢,“哎呀,你看我怎麼就起了貪心了?”於是就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急促有力)用這個“阿彌陀佛”去砸那個妄想。你最後砸的結果呢?“蘋果”那個妄想是消除去了,最後剩“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又成為新的妄想。

  應該怎麼處理最理想呢?就是說妄想來了,“我要吃蘋果”,你呢,不是不念佛,還繼續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語調平和舒緩)但是呢,聽的是“阿彌陀佛”,不聽那妄想,不去觀察妄想在不在了。因為它是個生滅法,起來必然要落下,你就不念佛它也要落下的。因為我們有個習性,只要妄想起來我們就順著它跑一段,已經養成習慣性了,所以我們把這習慣要改過來。

  怎麼辦呢?妄想一起來我就念“阿彌陀佛”,我順著阿彌陀佛走,不隨著你妄想走,念“阿彌陀佛”我就放下,雖然在念阿彌陀佛,但我不用“阿彌陀佛”這個佛號來砸你。就是什麼意思呢?你來了,我也不起來歡迎你;你走了我也不送你。什麼叫不送呢?就是妄想滅了,我也不考慮:“哎呀,走沒走?”不管妄想走沒走,別去管,你要管就上當了。不管這個妄想是好還是不好,你喜歡這個妄想就是上當。你不喜歡,你是生氣,或跟它斗氣,或是去斗爭,同樣也是上當。怎麼辦呢?就是妄想來了以後我也不理你,我繼續念我的“阿彌陀佛”。這時達到什麼呢?應無所住。

  如果你功夫用好了就無所住。《金剛經》講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那個心在哪兒出來呢?如果說沒有妄想,那個心能不能現前呢?如果真沒有妄想了,那時候那自然是你的心。有時候真正的心往往就產生於妄想之中。所以說你想從妄想之中見到你的真心,必須得克服,不住於妄想,才會見到真心。

  怎麼樣去不住?就是應無所住,不住於好、不住於壞。你說“我不住於壞,它壞的妄想起來我不隨它走”,那行了。但住於好的妄想,同樣你也得不到那個真心。所以不住於壞的同時,還得不住於好,兩個同時都得做到了,你才會得到什麼呢?中道義,得到佛法的中道義。不住於兩邊才會得到什麼呢?“應無所住”所生起來的那個真心。

  功夫做好了翻手就是,非常容易。祖師大德不講了嗎?“信手拈來”,就像抓空氣似的,順手一抓就是,就這麼大力量,非常省事的問題。關鍵就是我們的習性。我們的習性呢,平時是順著妄想走,妄想來了我們就跟著打妄想,妄想走了呢,我們就打一個“妄想走”的妄想,我們處處都在妄想之中,所以它沒完沒了。這回我們也不住於這個,也不住於那個,這樣的話我們馬上就能見到真心。

  所以說大家做功夫應該這麼做。不管是打坐也好,平時處理問題也好,你都可以這麼去做。這樣做我們這個習慣性就改變了,慢慢就和這個真心相應了。相應了,你就天天和真心在一起,天天得自在,天天得清淨。所以說處理妄想呢,主要是在這上多下下功夫。

  另外,還有一句話,就是想妄想少,你必須得嚴格地持戒修行。你持戒修行了,妄想馬上就少。比如說,你不偷人家東西,你不搶人家東西,那警車怎麼在你跟前過,你都不會起心動念的。你就開門睡覺都沒問題,是不是?如果你要拿人東西了,警車一響,你心就先跳半天。就風吹草動,老鼠來一下響,你都打妄想半天睡不著覺,是不是?這就不行了。所以說你得嚴格持戒,只有持戒了以後,妄想才會真正地減少。所以你先得在這上下功夫,主要先把戒持好了。戒持清淨了,你想打妄想,它沒有什麼理由可打的,沒有什麼可打的。

 

上一篇:妙祥法師:妄想無根自生滅(4)
下一篇:妙祥法師:妄想無根自生滅(2)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