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如鏡,對鏡見容,聞法知心。
背向法鏡,以為自己賢善,因而高己慢人;
面向法鏡,便知其惡無底,深感無地自容。
南無阿彌陀佛,恭賀新禧,千喜萬福。
來信敬悉,信中洋溢著一股感恩、謙敬的德光,伸手可掬,可謂淨宗行者的楷模,令人歡喜,然而慧淨業障深重,福薄慧淺,不堪妄受贊歎。
場有余粟,則鳥呼其群而共啄;野有美草,則鹿呦其類而共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淨宗行人,佛力加持,信光煥發,自然會「隨緣開妙法,教眾得真情,聖道多辛苦,淨土一路平」。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努力將信心的種子遍撒,自然有念佛的花果收成。但持願心,盡其在我,則彌陀自有安排;得失成敗不系胸中。
佛法如鏡,對鏡見容,聞法知心。背向法鏡,以為自己賢善,因而高己慢人;面向法鏡,便知其惡無底,深感無地自容。然而我心之惡雖無底,彌陀之力亦無邊;信機信法,機法一體,慚愧、歡喜、感恩,「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矣!罪惡有多深,功德便有多大。若如是知,安心開朗,油然而生。卑鄙無恥是我人實相,自己如此,別人何異?所謂「一即一切」。如知既同一丘之貉,便能慈眼相視也。且越知自己之惡機,此心越謙卑柔軟,越覺毫無資格計較嫉恨他人。又越知彌陀之法德,體悟彌陀徹底的包容、無限的大愛,便能凡事包容他人、愛護他人。如是信機信法之中,世間美德,亦油然而生矣。
對初聞者不用太急,以宿善各有遲速故,「開池不求月,池成月自來」。
善導大師全集將從《大藏經》中影印寄去,但恐怕看了茫然,不知旨歸,最後還是要從《觀經四帖疏綱要》尋找宗旨。
暇時當以念佛為事,心中妄念不顧也,任其自來自去;信念之中,自有一番佳味。
「願生彼國」之人應盡形壽念佛,
此是彌陀的要求與命令。
吾等凡夫,福薄慧淺,欲理解第十八願或願成就文,都應遵循彌陀示現之善導大師「四十八字本願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此釋是原則、標准;依此釋,理解之,實踐之。法然上人贊此四十八字而言:「此文者,應常稱於口,浮於心,寓於目。此文者,四十八願之眼也,肝也,神也。」
「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一念」的念佛,乃至長,乃至短,故言「乃至」。故「願生彼國」之人應盡形壽念佛,此是彌陀的要求與命令。如何念,念多少,一概不拘,總以不論何時何處何緣,想到就念,出口就念,養成念佛習慣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