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七十二頁,第五行看起:
「前引《圓覺》:諸戒定慧及YIN怒癡,俱是梵行。與今不失律儀,互相照映,正顯中道,理事無礙,圓解圓修之妙行」。《圓覺經》上這些話,理事都非常的深妙,絕對不是人天能夠學習的。這是什麼境界?完全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也就是禅宗裡面所說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在教下裡頭,這是大開圓解,他們超越十法界。他往生在哪裡?往生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為什麼它是平等的?諸位想想,一個人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不就平等了嗎?會起心動念,那就不平等,你就不能修這個法門。這個道理要懂,不是凡人能做的。聽到佛經上這些話,YIN怒癡就是戒定慧,那我盡量搞YIN怒癡。你搞這個你將來墮阿鼻地獄,你可不能怪別人。法身菩薩搞不搞這些?不會的。法身菩薩如果度一類特別的眾生,要用這個手段,他可以。《華嚴經》上有,YIN怒癡,伐蘇蜜多女就是YIN欲,用YIN欲度眾生,教人家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有沒有這個本事?勝熱婆羅門用愚癡,甘露火王用怒,殺人。它真的是平等,為什麼?再向上一著,也就是說,在自性裡面,自性裡頭沒有YIN怒癡,也沒有戒定慧,YIN怒癡等於零,戒定慧也等於零。
所以諸位要曉得,世間法是假的,出世間法也是假的。出世間法是依世間法去建立的,沒有世間法就沒有出世間法,沒有凡夫,哪來的佛!凡夫是迷,佛是悟,沒有迷也就沒有悟,所以迷悟不二。這些道理大乘經上常講,這是把這些道理落實到事相上來了。戒定慧是事相,YIN怒癡也是事相,《華嚴經》裡面講的事事無礙,那就是說的這個境界。我們還有個我執,我執,你要干這個事情,你就犯罪。有我執修戒定慧,果報在哪裡?果報在三善道,出不了十法界。有我執行YIN怒癡,這個果報在地獄,它跟六道相應,跟十法界相應。這些事情,早年章嘉大師給我講得很多,所以他沒有傳我密法,密宗的常識我知道得不少,絕不是一般人能做的。《華嚴經》上五十三參有YIN怒癡,什麼人?善財童子。善財是什麼樣的地位?圓教初住以上。圓教初住,就像惠能大師那樣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也就是三種煩惱都斷了,無明煩惱,他不起心、不動念,無明斷了,塵沙煩惱斷了,見思煩惱斷了。你看,見思煩惱斷了,就證阿羅漢果;塵沙煩惱斷了,就證得菩薩果位;無始無明斷掉了,他就成佛了,是這樣的人,成佛了。成佛是什麼?成佛是不起心、不動念。
現代量子力學家,他們想像當中,應該有這個道理,但是還沒有辦法證實,叫零點能量場。我想這個名詞,零點能量場,很像佛經上所講的真如自性,就是本性。本性是等於零,什麼都沒有,前面跟諸位學習過,三種現象都沒有,沒有物質現象、沒有精神現象,也沒有自然現象,那是自性的本來面目。自性,雖然什麼都沒有,不能說它沒有,什麼都沒有就叫它做空,但是空不等於無,不是說什麼都沒有。真的什麼都沒有,但是它能生萬法,一樣都不缺,十法界依正莊嚴,它真能夠生,能生能現,一樣不缺。所以你不可以說它有,也不可以說它無,你說它無,錯了,它能生萬法;你說它有,它什麼現象都沒有。這是我們自己的本體,這就是我們自己的本人,禅宗所謂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這就是我們真的本來面目。我們本來面目完全相同,在淨宗稱為常寂光,常寂光裡什麼都沒有,什麼都能現。
我們今天用電視屏幕來做比喻,很好,自己好好去觀察,電視屏幕什麼都沒有,那就是零點能量場;但是你按到頻道按下去,它什麼都有。亞洲這些國家頻道還不多,在美國有一百多個頻道,都在這一個屏幕上出現。影像在屏幕出現,不能說它有;頻道關起來,影像沒有了,不能說它無。我們從這點東西能看得出這點信息,整個宇宙確實就像這個樣子,非有非無,非空非有,亦有亦無,亦空亦有。問題就是你不要去執著它,你不要去想它,你執著它你就錯了,執著它是大錯,你去想它是小錯,起心動念就開始錯了。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回歸到原始點。這個原始點就是零點能量場,我們佛法裡頭稱它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你就曉得,佛法修行是什麼?修行是不起心、不動念,這是禅定,用的是這個方法。愈深的定,在境界裡頭不動心,不起心、不動念。他為什麼不動心?因為境界是空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是真有,幻有。在一切幻有當中決定不會動個念頭,我占有它,我控制它,我去支配它,沒這個念頭。像虛空一樣,虛空你怎麼占有?你怎麼控制?所以現象擺在面前,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相在面前如是,菩薩相在面前亦如是,地獄、畜生相在面前亦如是。你能夠把所有的現象統統叫它歸零,這個與外境不相干,裡面心裡頭歸零,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這個境界,俱是梵行。這個是最高的境界,究竟圓滿的果地,跟這部經上講的「不失律儀」意思完全相同,這才真正叫善護。
由此可知,全是講心地法門,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心淨則佛土淨,心還有染污,不行,凡夫境界。染污的心修學佛法,出不了六道輪回,再善的好事,斷一切惡,修一切善,果報不過在人天而已。一定要把執著斷掉,一點執著念頭都沒有,你才能超越六道輪回。由此可知,六道輪回的因就是我們自己有執著,自己沒有執著,你怎麼會到六道來?因為你有分別,所以你在四聖法界;如果沒有分別,你怎麼會到四聖法界?我們現在曉得,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是什麼原因?無始無明斷了,習氣沒斷。諸佛報土是習氣形成的,習氣斷干淨了,實報土就不見了,還是個虛妄的。實報土我們稱它一真法界,這是相對而稱,對十法界。兩個一比較,十法界無常,剎那剎那在變化;一真法界它是真常,它沒有變化。
所以這個科學就難,對它就無可奈何,科學能夠偵測到的、探測到的一定是有形相,有個波動的現象被它發現。一真法界裡頭沒有波動現象,再精密的儀器對它不起作用,儀器的指針永遠在零,它不起作用。所以一真法界裡的狀況科學家就沒有法子。那是什麼?極微細的無始無明習氣。我們就知道,科學家能夠探測得到的,十法界,十法界之外的他是決定探測不到。那需要什麼?需要定功,定功能見到。初住菩薩的定功就能見到實報土,就超越今天的科學家。往上去還有四十二個階級,那個定功一個比一個深。到最高的一個層次,妙覺果位,對於整個宇宙,我們通常用六個字就包含了,性相、理事、因果就全都包括,萬事萬物不出這六個范圍,這六個字到妙覺果位圓滿證得。圓滿證得,在經上怎麼說的?「圓滿菩提,歸無所得」。因為你本來就是這樣的,你一樣也沒有得到,你所得到的全是自己本有的,這妙不可言!
這不失律儀講到最高的地方,這法身菩薩才做到,我們做不到,我們也不能學。我們學的一定把律儀戒抓到,律儀戒在應用上有,所以每一條戒裡頭都有開遮持犯,這是智慧,活的。應當開的時候,你不開,你就犯戒了;應當持的時候,你不持,那也犯戒了。每一條戒都有開緣,這個不能不懂,如果要不懂,佛菩薩那就被戒律限制死了,動彈不得,活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釋迦牟尼佛,這是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為什麼他還持戒?我們就明白了,做給初學人看。佛教我們持戒,他不持戒,我們怎麼會相信他?我們不會學他。所以他要持戒,要示現戒律持得很好,條條戒都不犯,我們初學的人才相信。一個階段一個階段教,到他明心見性就不必說了,他全部知道了。
互相照映,正顯中道。這個互相是什麼?戒定慧跟YIN怒癡互相照映。這裡頭顯示出來就是菩薩所覺悟的中道第一義谛,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在表現的時候,事事無礙。圓解圓修之妙行,這種理解不是偏在一邊,他是圓滿的,面面他都見到了,他一點障礙都沒有。圓解圓修之妙行,妙,就是非有非無,經上有說的非空非有,邊見完全破了,邊見就是二邊對立,我們看起來,YIN怒癡跟戒定慧是對立的,對立沒有了。對立沒有,就平等了。
「了知」,明了,真正知道,「戒定慧與YIN怒癡平等平等」,你看雖然平等平等,但是,「仍嚴持淨戒,不失律儀」。為什麼?憐憫一切苦難眾生,他們在造業,菩薩要教他不造業,一定給他做出榜樣來給他看。淨宗跟密宗最大的差別就在此地。因為無量法門最後契入自性只有三門,無量法門到最後,走到目的地就三個門,覺、正、淨。禅宗、性宗是從覺門進去的,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教下,像華嚴、天台、法相,這些是從正門進去的,正知正見;淨土宗跟密宗是從淨門進去的,覺正淨,就是清淨心。密的淨比淨土的淨還要高,淨土的淨是遠離YIN怒癡,勤修戒定慧;而密宗的淨,YIN怒癡就是戒定慧,它不離,這個高!
YIN怒癡裡頭他不起心、不動念,誰能做到?那就是講,只有法身菩薩能做到。權教菩薩做不到,阿羅漢做不到,辟支佛做不到,能做到的,別教初地以上,圓教初住以上。所以這個法,平常不說,怕人誤解,這是佛的慈悲。對法身菩薩,佛就說了,佛給你講真的東西。你看四十九年教學,前面二十年是決定不講的,你已經有二十年的基礎,已經有二十年嚴持淨戒,身心已經到清淨的程度,再給你提升,告訴你事實真相。宇宙當中沒有真正的形相是存在的,只要是形相都是虛幻,不是真的,你到不起心、不動念,你全都看清楚、看明白了。不分別、不執著沒見性,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了,這定功多深。雖然達到這個境界,他在六道示現,他在十法界示現,仍然是嚴持淨戒,這個淨戒就是律儀戒,不失律儀。
「雖嚴持律儀,軌范具足,但自心常寂,一切平等,悉無取捨,更無愛憎。不見己是,不道人非。如是持戒,是真持戒」,這個幾句話重要,非常非常重要!這是大菩薩,法身菩薩、諸佛如來應化在十法界,應化在我們人間,是什麼樣態度?這就對了。如果不是這樣態度,那就不是佛法,那就是魔變現的,來欺騙眾生的。你看,雖然他嚴持律儀,軌范具足,這是說外表他戒律清淨,絲毫不犯,可是裡頭自心?自心常寂,一念不生。這就說明他是菩薩來示現的,法身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法身大士到人間來示現的,所以他的心是常寂,就是如如不動。我們雖然做不到,要向這個目標趨近。那你就曉得,什麼是真修行?什麼是真功夫?每天跟大家在一起,見色聞聲,練什麼?練不動心,練觀。就是《金剛經》,所以《金剛經》在中國最出名,無論哪個宗派,真正修行的人都用它,因為它簡單。你只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夠了。我們眼見色,耳聞聲,心裡才動,這心會動嗎?那習氣,七情五欲習氣,才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把這個念頭打掉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心恢復清淨。
法身菩薩他根本不動心,換句話說,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八十年,他有沒有起心動念?告訴諸位,沒有。他就像演戲一樣,在表演,假的不是真的,從來沒有起心動念過。表演得非常逼真,你看到這個樣子,好像從凡夫,出家,看到生老病死,動心了。表演,沒這回事情,做給我們看的,是讓我們從這個地方覺悟。出家修道,降魔,開悟,示現成佛,再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動過念頭?沒有。四十九年講那麼多經,他說了一個字沒有?沒有,他要說個字就起心動念了,沒說。所以《般若經》上講得很清楚,誰要是說釋迦牟尼佛講經說法,叫謗佛。講經說法要起心動念,他不起心、不動念,那個說出來是什麼?是自性裡頭自然流出來的,眾生有問,他就答。這個道理深,我們很難懂。
不起心、不動念,他怎麼會現相?用江本博士這個實驗能夠看到一點信息,實際上比這個深得多。這個水實驗給我們一點信息,水是礦物,它有沒有起心動念?告訴你,它起心動念。它心在哪裡?你看不見。心是什麼?它不是物質,物質能看見,心看不見,真有,不是沒有。所以經上講的「五蘊皆空」,我們讀《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現在我們對五蘊皆空這個概念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搞清楚、搞明白要感謝量子力學家,不是他們,我們還是蒙在鼓裡,依舊有懷疑。江本博士的實驗給我們解除一些迷惑,讓我們知道,所有一切現象,這物質現象,統統具足精神現象,我們從江本博士得到這麼一個概念。但是從量子力學家,我們真正徹底明白了。「極微之微」,這佛經上講的,就是現在所講的微中子。微中子不能再分,分了就沒有了,這是最小的物質現象,再一分變成什麼?一分變成意念的波動現象,就物質沒有了,是什麼?是念頭,念頭波動現象形成物質現象。物質從哪來的?念頭裡面生的。那今天我們要再講《心經》的話,我們就不是從前那個講法,那個囫囵吞棗,講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沒搞清楚,別人怎麼會聽懂?沒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