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那麼,下品三生皆是稱名往生,為何不是花開見佛,還在胞胎中住十二劫不等呢?
答:這個問題比較專業,“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這是善導大師說的。既然罪皆除了,為什麼下三品(下下品、下中品,下上品)眾生往生之後不能花開見佛,還要等十二劫、六劫?從善導大師的《觀經疏》和《無量壽經》來看,大致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
第一是隨順娑婆世界的時間觀念。極樂世界沒有時間觀念,極樂世界沒有春夏秋冬,沒有白天晚上,常時都是清淨光明的,所以《觀經》裡的時間是隨順我們這個世間說的,一日花開、七日花開、十二大劫花開等等。善導大師在《觀經疏》有明確說到,這個時間觀念是針對娑婆世間來說的,在上品中生裡有“七日花開”之說,善導大師解釋說:七日恐不是西方淨土的時間,而是此間七日。此間的七日在極樂世界就是一念之間,須臾之頃就過去了,就沒有了。這就是時間觀念不同。極樂世界是不生不滅的,沒有生滅現象,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無論是十二大劫也好,還是六劫也好,還是七天也好,應該是針對娑婆世界的時間觀念來說的。那往生西方之後,自然沒有時間觀念了。
這是一層意思。這個意思在《無量壽經》也有類似說明,如《無量壽經》說極樂世界有菩薩、有聲聞、有天人,單看文字好像有差別,但是《無量壽經》又說:極樂世界的聲聞、菩薩、天人,表面上看有差別,本質上呢,“智慧高明,神通洞達”,智慧都一樣的高明,六種神通都一樣洞達通徹;“鹹同一類,形無異狀”,都是同一類的,形象上沒有差別,都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這些聲聞、菩薩、天人的差別呢?“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是為了隨順他方世界而安的名,比如我們這個世間有高低,有差別,那麼佛說法的時候隨順我們這個世間眾生(或者其他世界的眾生),說有菩薩、有聲聞、有天人之名。可見佛說法有方便有真實,為了隨順他方眾生說這個差別現象,乃至說這個時間觀念也是如此,這是第一個意思。
第二個意思是抑止造罪。我們看《觀經》九品眾生,上品或者中品(前面六品眾生)都是能行善的,唯有下三品眾生是惡人——五逆眾生、十惡眾生、破戒眾生,那麼下三品眾生往生之後,花開見佛時間都比較漫長,或十二大劫或六劫不等,為什麼佛要這樣說呢?是要抑止眾生造罪。如果佛說往生都一樣,往生都是當下成佛,造罪的眾生就沒有敬畏心理,就對造罪沒有約束,眾生就會認為,既然如此,那行善跟造罪有什麼差別呢?佛為了抑止眾生造罪,就說如果造罪往生,花開見佛的時間就會很長,以此達到遮止造罪的效果。
善導大師《觀經疏》裡明確說到關於“抑止”之意。如第十八願最後說到“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但是《觀經》又告訴我們“五逆謗法,回心皆往”只要回心念佛,也能往生。為什麼同樣是佛說的,而兩部經文的內容不同呢?其實第十八願就是用抑止、遮止來防止我們造罪;如果已經造罪,阿彌陀佛依然攝取不捨。已造罪的眾生回心皆往,未造罪的眾生,佛就勸不要去造,所以說“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那麼佛說下品下生可以往生,但往生之後十二大劫才花開,這就是在攝取門中,依然還要遮止眾生造罪。兩部經通觀,即知佛說法,遮中有開,開中有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