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20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請看《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第四0八頁:

  鈔【又彌勒問經雲:自分堅固名不退,勝進不壞名不轉。今以大乘已得未得三義參之,則前二同乎自分,後一同乎勝進也。】

  這是配《彌勒問經》所說不退、不轉的意思,合前面所說大乘不退、已得不退相當於《彌勒問經》的「堅固不退」,未得不退相當於「勝進不退」。

  疏【又同名不退,而有淺深,如起信、妙宗及慈照所說等。】

  雖然講不退轉,確實有淺深差別不同,此地舉幾個例子,像《大乘起信論》、《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以及慈照法師所說的。

  鈔【起信論雲:生彼國者,常見佛故,終得不退。】

  這三句是《起信論》的論文,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不離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常在我們身邊,有佛照顧當然不會退轉。

  鈔【疏明不退有三位。】

  《疏》是注解,《起信論》注解說:

  鈔【一者信行未備,未得不退,以無退緣,名不退。】

  這就講淺深次第不同。像我們六道凡夫求往生,生到凡聖同居土,確實是『信行未備』。信與行未備怎麼能往生?往生一定要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這才能往生;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必須具備這個條件。信願行雖然有,並沒有達到一定堅固的程度就叫做「未備」。為什麼沒有達到?因為在斷惑證真(證真就是見性)這兩項功夫,我們都沒有能夠達到標准。譬如凡聖同居土,像我們這樣程度去往生的,我們的煩惱一品也沒斷,我們的本性一分也沒證得,這就叫信行未備。如果在我們這個世間,現在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往生不成問題,過個二、三年就退了心。可見得我們這個信心是不是真正清淨堅固,自己都不敢保證。多少念佛人到臨命終時退轉,西方極樂世界他不願意去了,我們看到很多很多。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功夫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還是會退,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退緣,所以你沒地方退,那個退的心不會起來,這就是那個地方環境殊勝。這個緣是講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都能夠幫助你修持精進,你不會退轉的。這是講淺而說之。

  鈔【二者信位滿,入十住,得少分法身,名不退。】

  西方世界是大乘,不是小乘法;不但是大乘,是圓教大乘,不是別教大乘。圓教大乘十信心滿,這就說明信行就具備,可見得信行具備是在這個程度上。不但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也破了,還得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這是圓教初住菩薩。十信心滿證到初住,十住就從初住到十住,是這麼一個地位。四十一品無明,他只破一品,所以只見一分法身,『得少分法身,名不退』,這個確實是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但是比起深位的菩薩來講,他還是很淺,證得的不夠深。這是講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個位次上。

  鈔【三者賢位滿,入初地以去,證遍滿法身,名不退。】

  這個境界就高、功夫就深,這是距離如來果地上愈來愈近。三賢位滿,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回向滿了就登初地,就稱為聖人。我們常念的菩薩摩诃薩,他就是屬於摩诃薩,摩诃薩是大菩薩,初地以上才能稱摩诃薩。『證遍滿法身』,跟前面證得少分法身不一樣,這是真正不退。

  鈔【又妙宗鈔雲:不退有三,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之位。】

  天台家說我們的煩惱一共有三大類,第一類叫『見思煩惱』,「見惑」是見解的錯誤,我們今天所講的宇宙觀、人生觀,這個觀就是見解;宇宙觀、人生觀都是錯誤的,這叫見惑。「思惑」是思想上的錯誤,就是你想錯了,起心動念。見思煩惱,佛把它歸成十大類,見解上的錯誤: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分為這五大類。這五大類不外乎我剛才所講的人生觀、宇宙觀,講人生、宇宙觀是現代的說法。思想錯誤也有五大類:貪、瞋、癡、慢、疑,就是貪心、瞋恚、愚癡、傲慢、懷疑。懷疑是對於聖教的懷疑,對於佛菩薩所講的懷疑,對於古聖先賢所說的懷疑,拿現在話來說,就是對於傳統產生懷疑。

  傳統是可以懷疑的,中國的道統與大乘佛法的傳統跟世間其他宗教、學術的傳統不一樣。如果拿大乘佛法跟中國孔孟、道家的道統,也要看成其他國家民族學術思想的傳統一樣,這個問題就大了,這就是思惑裡面的疑。儒、佛、老莊,用佛法名詞來說是有修有證,絕對不是一般人的境界,依照他那個話去做,對他沒有懷疑,你能得決定的利益,怎麼可以懷疑?這是我們要認識清楚的。今天世界動亂,眾生這樣苦,說老實話,根本的病根就是在疑。因為懷疑,所以把傳統捨棄,認為傳統障礙進步,捨棄了傳統,文化才能向前邁進。我們聽到這樣的說法,好像也滿有道理,其實裡面問題很多。儒家講日新又新,佛家講精進,試問問「日新又新」跟「精進」這個會落伍嗎?這會有障礙嗎?如果對於文化的提升有障礙,那就不能叫進步!佛法的進步,不但要進步而且要精純的進步;儒家講「苟日新,日日新」,日新又新,天天都在求進步。這是許許多多人對於傳統產生誤會,沒有認真去研究它;不但沒有認真研究,甚至許多人根本就沒有讀誦過,人雲亦雲,造成輿論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破見思煩惱,就證得「位不退」,這是真的;這個位是聖人的地位,絕對不會再墮落成凡夫,這是一個界限。佛經裡面常說,凡夫成佛要修行三大阿僧只劫,是從位不退算起的;如果沒有證到這個果位,那個不能算的。我們可以說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也都修行,但是從來沒有一次證得這個果位,這果位是什麼果位?是小乘初果,是圓教的初信,好像小學一年級,也就是生生世世都念幼稚園,從來沒有念過小學一年級,你說糟糕不糟糕?所以那個都不算的。無量劫修行到今天,也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但是從來就沒有證得初果。如果證得初果,你決定是聖人,你不會墮落成凡夫;雖然不出三界,人間天上,你決定不墮三惡道。換句話說,你決定不會造三惡道的業因,善根深厚。有善根、有福德,所以他不會造三惡道的罪業,也不會墮三惡道;他最低的底限是人道,頂多墮落在人道,不會到三惡道。這叫做位不退。『永不失超凡之位』,如果在小乘是初果,在圓教是初信位的菩薩,這是一種。

  鈔【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之行。】

  這個比前面就深,前面斷見思是從小乘初果到阿羅漢、辟支佛,都是在這個位子上,統統都是位不退。如果破塵沙惑,那是菩薩位,絕對不會再退墮到小乘,這叫做『行不退』。

  鈔【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永不失中道正念。】

  『破無明』,那是明心見性的菩薩,破一品無明、見一分本性,這個時候念念趣向無上菩提,念念趣向圓滿的佛果,不會退墮,這叫『念不退』。這叫三不退。

  這是說明,不退確實有淺深差別不同。譬如位不退,以小乘來講,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阿羅漢)、辟支佛,有這麼多位次。菩薩的位次更多,以別教來講,三賢有三十個位次,十聖加等覺有十一個位次,那是念不退。

  鈔【又慈照宗主,四土圖說,以未斷煩惱,生同居土,為願不退。】

  慈照大師,這是淨宗大德,他完全是根據經裡面所講的四土三輩九品來論不退轉。『未斷煩惱,生同居土』,這個煩惱就是指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沒斷,就像我們現在的境界一樣。煩惱沒斷,怎麼能往生?就是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所講的,「能不能往生,就在信願之有無」,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有甚深的大願,求生淨土,那就一定能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就是在我們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淺深就是斷煩惱的淺深,你把見思煩惱都念斷了,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就生實報土,那是念佛功夫的淺深。所以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

  這個信願,說實在話,不是普通的信願,所謂「真信切願」。真信,唯獨信這個法門,要把其他的法門修學的方法統統放下,你才算是真信。決定不能說,我生病了,趕緊去拜藥師如來,以為阿彌陀佛管不了這一樁;有了災難,趕緊求觀音菩薩。怕念《無量壽經》、《彌陀經》還不夠,還得要念《普門品》、念《金剛經》,甚至還念個「楞嚴咒」,還得拜個《大悲忏》、《水忏》、《梁皇忏》,搞這些,這叫不信。一心求生淨土,還求發財、還求升官、還求兒求女,這是願不切,這願是假的。真正的願,世出世間什麼都放下,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這樣才能真正往生。所以念佛的人很多,我們看到有信願行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什麼原因?他那個信跟願不是真的,或有或無!你說他沒有,他有;你說他有,他裡頭摻雜的東西真不少,不純不淨,障礙他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生同居土,他能夠不退,實在講是願力支持,是自己的本願、阿彌陀佛大願加持,這是我們在大經四十八願讀過。

  鈔【破見思,生方便土,為行不退。】

  這個好懂,跟《妙宗鈔》講的一樣。見思煩惱斷了,這在淨土裡面講就是事一心不亂,念佛的功夫念到事一心不亂,這是生方便土,決定不會退轉到二乘位。實在講西方極樂世界純粹圓教大乘,決定沒有退轉的。

  鈔【破塵沙,分破無明,生實報土,為智不退。】

  這是理一心不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在西方極樂世界是實報莊嚴土,這是智,為什麼?唯有智才能破沙塵惑、才能破無明。不像前面,前面事一心是定,念佛三昧可以達到事一心,不能達到理一心,理一心一定要開智慧。我們常講,因戒生定。淨土宗念佛人,那個戒是什麼?所有一切統統放下,就依一部經、一個名號,這就是戒。你因這個,你才能得定,定就是事一心,戒就是功夫成片,決定專一。本經裡面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一向專念,你心就清淨,功夫成片。由功夫成片到事一心不亂,到定,成就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再開智慧,這個智慧就破無明、證法身,所以這個地方叫『智不退』。

  鈔【破三惑盡,生寂光土,為位不退。】

  前面講的位,像《妙宗鈔》講的位是小乘初果,圓教初信,這個地方講的『位不退』,這是佛位,成了佛絕對不會退成菩薩。所以,這個位跟前面所說的位完全不相同。

  鈔【則不退名同,而淺深自別,如九品義。】

  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統統都是三不退,可是不退裡面功夫、智慧都有淺深的差別。

  疏【又四教不退,非今經義。】

  『四教』是天台家講的藏通別圓。天台大師就是智者大師,他在藏通別圓都曾經講過不退,但是不是本經的經義。所以後面就略說一說,這是屬於佛學常識。

  鈔【四教各明不退,謂藏教別相念不退,通教性地不退,別教七住不退,圓教七信不退。則知自此以前,進退未定。今念佛者,但生彼國,雖惡人畜生,即得不退。豈不勝妙直捷,異乎諸教。】

  四教講的不退,《演義》裡面有解釋,諸位如果想多知道一些,在《天台四教儀》。如果簡單一點,《教乘法數》裡有圖表,諸位仔細一對就能了解。此地要特別提醒的,天台四教裡面所講的,為什麼不是本經的教義?本經非常特殊,蓮池大師在此地也略略的說了。『但生彼國,雖惡人畜生』,惡人往生的,在《往生傳》裡最著名的是唐朝張善和,一生殺牛,他是個屠戶,殺業很重!臨終時他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他討命,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地獄相現前。他看到這個現象就大叫救命,算他運氣好,這是我們世間人的話,當然他的因緣很深,碰巧有一個出家人從他家門口過,聽到裡面喊救命,就進去看看怎麼回事情。張善和說:我看到許許多多牛頭人來問我要命。這出家人就知道了,馬上燃一把香塞給他,「你趕快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一聽到這個話,接到這一把香,他就大聲念阿彌陀佛,念不到十句,他說:牛頭人不見了,都沒有了,再念幾聲,阿彌陀佛來了,他跟阿彌陀佛往生。這是臨命終時地獄相現前能轉業、能往生,惡人往生。

  出家人裡面的惡人,像宋朝瑩珂法師,這是破戒、不守清規的出家人。可是他也很有一點善根,他知道將來一定墮地獄,求助於同學,請教同參道友有沒有方法救他,同參道友就給他一本《往生傳》。他讀《往生傳》,每讀一篇自己感動流眼淚,《往生傳》念完之後,他下定決心求生淨土。他把他寮房門關起來就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他不吃飯,也不喝水、也不睡覺,拼命念,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十年好好的修行,到臨命終時我再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說:我劣根性很重,禁不起誘惑,這十年不曉得要造多少罪業,我十年壽命不要了,現在就跟你走。阿彌陀佛點頭同意:好!三天以後我來接引你。他說:可以。兩個人就約定,三天以後他往生。他也沒有生病,到了第三天請寺院裡的大眾,作早課不要按平常的課誦,作早課念《阿彌陀經》、念佛號送他往生。佛號還沒有念幾聲,他就跟大家說,他見到阿彌陀佛來了,我跟他往生。這是出家的惡人往生。所以經上講得沒錯,五逆十惡只要能正信都能往生;五逆十惡要是毀謗正法,那就不能往生。毀謗是什麼?你不相信!如果相信這個法門,五逆十惡都能往生。

  畜生往生的,《物猶如此》裡面有幾百條記載,動物念佛往生。距離我們最近的,民國初年,谛閒法師在頭陀寺當住持的時候,廟裡有只公雞念佛往生。這個故事我們講過很多遍,許多同修都很熟悉,這個不是假的。畜牲念佛也能往生,就看它能不能遇到善知識,真正為它開導、勸它念佛往生。惡人、畜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圓證三不退,天台四教不能比。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圓證三不退。所以說『豈不勝妙直捷,異乎諸教』,諸教就是台家所講的藏通別圓,超越它太多太多了。

  疏【稱理,則自性常住,是不退轉義。】

  這一段是會歸自性,也就是教下裡面常講的消歸自性。古德苦口婆心的教給我們,教我們修學的方法,聽經要在消歸自性,消是消化,歸是回歸;聽了之後,要把它消化、要把它圓融,回歸到自性,這個你就真正聽得有心得,這是真正有受用。我們佛門一般俗話說:開悟了,聽了以後就開悟,禅家講開悟,教下講大開圓解,都是回歸自性的意思,消歸自性。起作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那叫修行,修行要在轉識成智。轉識成智怎麼講法?識就是感情,智是理智,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把感情轉變成理智,這是修行裡面最重要的。佛菩薩的行持是理性的,凡夫的行持是感情的。感情才有煩惱、苦難,理性就沒有煩惱,理性所顯露的是智慧,無量的智慧,是功德,不是煩惱也不是痛苦。蓮池大師《彌陀經》注解最大的特色,就是他在每一段經文後面都提出他自己的心得報告,稱理就是蓮池大師的心得。他怎樣把這一段文消歸自性,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像這樣的注解,許許多多古來注解沒有這麼一段;稱理就是稱性、消歸自性。

  『不退轉』,實際上就是『自性常住』。從這個角度來看,不但是覺悟的人不退轉,迷惑顛倒的人也不退轉,不過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諸佛菩薩方便說個退轉,其實哪裡退?這個正如同佛在《華嚴》、《圓覺》裡面所講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個話是真的。你本來是佛,你現在是不是佛?諸佛看你還是佛,只是你自己不承認你自己是佛,你自己也無法承認你是佛,為什麼?一身的煩惱,一腦袋的妄念。妄念,這個名詞妙!念是妄的,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與真性實在講不相干,你的真性裡面沒有妄念。可是你現在迷在哪裡?你不用真性,你去用妄念,這個很可惜,壞就壞在這個地方,也就是你用假不用真。再說個不好聽的話,處事待人接物用假心不用真心,這叫凡夫。諸佛菩薩用真心,不用假心;我們今天有真心不用,去用妄心,這就叫凡夫。雖然用妄心,你的真心不增不減,你的真心並沒有失掉,也沒有缺少一點點。所以佛看眾生是看你的真心,你的真心是圓滿的,從這個地方來看,那是真實的不退。

  鈔【譬如虛空,自古及今,不曾退轉,縱欲退轉,退至何所。】

  在真如本性裡頭不增不減,你往哪裡退?沒得退。迷了,有進有退;悟了,沒有進也沒有退。稱性是從圓滿性德上來看,這是理、這也是體。明了這個道理,識得本體,才曉得不退是本來具足;既然是本來具足的、本有的,決定可以證得,我們才能夠在佛法上斷疑生信,信心就可以建立。

  ◎【二、上首】

  經【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只說。】

  疏【承上言生彼國者,豈惟不退。復有補處菩薩不可勝紀,深勸求生也。】

  不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你決定不會退轉。我想這個話同修們都能深信不疑,為什麼?我們這部《疏鈔》這是第三遍,《要解》也講過很多遍,《大乘無量壽經》諸位也聽過很多遍,對於這些經義我相信不至於再有疑惑,確實圓證三不退。更難得的是西方極樂世界補處菩薩多,多到你沒有辦法計算。

  鈔【深勸求生者。】

  勸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鈔【生皆不退,已超余國。】

  『余國』就是諸佛的國土。我們這個世界是釋迦牟尼的國土,娑婆世界。

  鈔【復多補處,可謂超越殊勝,極其至也。】

  我們在這個世間,我相信踏進社會的人都會有感觸,人與人之間相處很難,做事難,做人更難,言語、動作稍不謹慎就引起別人誤會,造成將來的嫌隙,帶來許許多多的苦難。小,是人與人之間的摩擦;大,是國家與國家當中的誤會。所以,人事環境好,你所處的個個都是好人,這個不容易!西方世界那個人事環境是一等的,一切諸佛世界裡面所沒有的,為什麼?補處菩薩多過前位的菩薩。補處菩薩是什麼人?等覺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一類的菩薩非常多,他們實在講跟佛沒有兩樣!我們要是知道西方世界有這樣好的人事環境,怎麼不願意去呢?物質環境還是其次,人事環境最重要,那個地方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就是指補處菩薩。

  疏【補處者,止此一生,次補佛位,即等覺菩薩也。】

  『補處』就是後補佛,他們是等覺菩薩,在西方極樂世界等著『補佛位』。這麼多的人,到哪一年才能輪到他作佛?諸位要曉得,後補佛位不一定是補西方阿彌陀佛的佛位,不是這個;十方世界,哪個地方的佛入涅盤,他看看與他有緣,他到那裡去作佛。《大乘無量壽經》給我們說得很清楚,那是說我們娑婆世界,有四十億眾生,什麼眾生?就是我們現在這一類眾生,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也成了後補佛,到補處菩薩,將來十方世界哪個地方有緣你去作佛,同名妙音如來。經上說得很清楚!由此可知,這個後補范圍非常廣大,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國土。《無量壽經》末後這段經文不可思議!通常一尊佛教區就是一個世界,賢劫千佛那是一個一個後補的,釋迦牟尼佛,補釋迦牟尼佛的位子是彌勒菩薩,韋馱菩薩是這一千尊佛裡頭最後一尊佛。他是一個一個補的,是一個世界慢慢來補。西方世界,是到十方諸佛世界去作佛,這個意思大不相同。由此就可以證實,阿彌陀佛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不是一個極樂世界,這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所以說十方一切眾生為什麼都願意求生淨土,一切諸佛如來都勸人念佛求生淨土,這裡面必定有大道理。這個大道理就是在此地,這是勸我們。

  鈔【止此一生者,此土修行,捨身受身,千生萬生,未有窮已。】

  這是講我們這個世界,說我們目前的狀況,我們確確實實如此。我們在娑婆世界沒有辦法超越,在這個世界裡面生生世世修行,修一段時期壽命到了,壽命一到又得去輪回,不曉得輪到哪裡去?再得人身,有幸又遇到佛法,再修個十幾年又完了。無量劫來就是這麼搞法,有隔陰之迷又退轉,每一生都得從頭來起,生生世世都要從頭來起。我們過去生中不曉得修多少個阿僧只劫,現在還是這個樣子,你就曉得這個世界修行困難。

  鈔【乃至證三果者,猶尚有生。】

  這就講小乘,小乘證到初果,天上人間七次往來;證到二果,這就是一次往來;三果是在色界四禅五不還天,還出不了三界,所以說『猶尚有生』。

  鈔【阿羅漢地,方斷後有。】

  一定要證得四果羅漢,這才超越三界。

  鈔【雖斷後有,不得成佛。】

  阿羅漢雖然是超越三界,能不能成佛?不能。為什麼?只斷見思煩惱,塵沙、無明還在。只有定,有九次第定,這個定深了,比我們世間禅定深,世間是四禅八定,他比這個定還要深一層,所以我們稱它叫第九定,超越了。定沒有開慧,一定要開智慧才能破塵沙、無明,才能證法身成佛。所以,阿羅漢、辟支佛都不得成佛。這是講這個世界修行困難。

  鈔【今此唯余一生,次即補佛,前如護明,後如慈氏,菩薩之極位也。】

  講到西方淨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的人只有一生,咱們這個事情就是一生就把它辦圓滿了。一生當中就補佛位,就能證到後補佛的地位,這當中沒有生死輪回,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是無量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你的壽命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無量壽,你也是無量壽,所以從凡夫地一直到成佛,一生就辦到,不要隔生。

  下面舉一個例子,『前如護明』,護明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沒有成佛之前,在兜率天作後補佛,叫做護明菩薩。現在在兜率天補釋迦牟尼佛的是彌勒菩薩,『慈氏』是彌勒菩薩。這個地位是『菩薩之極位也』,菩薩位子最高的,再往上面去,他就成佛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將來就是這個地位,人人都證得菩薩圓滿的地位,就是補處菩薩,或者稱為等覺菩薩。

  鈔【又大本雲。】

  再舉《無量壽經》經文上說。

  鈔【生彼國者,皆具三十二相,究竟深入妙法要義,皆當一生遂補佛處。】

  這一段經文,我們在《無量壽經》,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可以說是經義最圓滿的本子,看它這一本,五種原譯本統統都看到,意思全在其中。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相好光明智慧德能都跟阿彌陀佛一樣,阿彌陀佛三十二相,我們每個人都是三十二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世尊方便說的,為我們世間凡夫說的;因為你再說多了,多了我們沒見過,也不相信。其實阿彌陀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止三十二。

  『生彼國者』,上從等覺下至惡道眾生,只要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就決定往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與佛相似,就是『究竟深入妙法要義』,這一句難得,妙法是指大乘佛法,「究竟深入」,不往生就不能究竟深入。《華嚴經》,普賢菩薩講他的十大願王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圓滿。由此可知,普賢菩薩沒有往生之前,他在華藏世界;在華藏世界他的十大願王還不能圓滿,還要到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圓滿,可見得西方世界才真正叫究竟深入。我們求往生,每個往生的人到達西方極樂世界,這一句就是你的本分,你就究竟深入妙法要義。所以這個法叫難信之法。這個法,夏老居士在偈子上講,「億萬人中一二知」,不要說是一般學佛的人不知道,佛門裡面許多宗派的祖師大德都不知道,可見得難,真難!知道了必定專修專弘,這就好像是真正識貨了;識貨當然取最好的,怎麼會取其次?不以最好的布施給別人,以次等、再次等的給人,那怎麼對得起別人?這是一定的道理。除非他不識貨,那就沒法子。他把次等的、再次等的認為是第一等的,這是誤會。所以,這一句說得真好。

  『皆當一生遂補佛處』,這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給諸位說,最殊勝的功德利益,沒有比這個更超勝的,這就是一生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是一生成佛的法門,真是難信易修。易修,是在一切法門裡面比較,它是最容易的。可是這個易修,你必須把世出世間一切法統統放下,你才決定成就。念佛秘訣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諸位做到這九個字,你就決定往生,那是萬修萬人去。你對它懷疑,或者功夫間斷、或者裡面摻雜,那就靠不住。摻雜是什麼?又是念經、又是拜忏、又是做法會,還要看風水、算命,搞吉凶禍福,這就沒什麼大的指望,決定不能夾雜!不夾雜,這叫純,不間斷是進,這就是精進。

  我們同學當中,我知道有幾個念佛念得很不錯,已經能做到四十八小時佛號不間斷。他可以不睡覺,念得精神很飽滿,略微休息一、二個小時就可以工作,這是功夫得力,確實把業障消掉了。什麼叫業障?睡眠是業障、疲倦是業障。他念到不疲倦,不要睡眠,這是業障消除的現象。我這次到北京,有幾位念佛的同修,我也不認識他,初次他聽說我,找到我了。他們是從天津居士林來的,聽到我們上一次在圖書館講的錄音帶,只有上半部,沒有下半部。上半部聽了之後,他們就依教奉行,居然也有二十四小時不間斷、不夾雜的,一樣業障消除,不疲不倦,很難得!他說:法師,我們照你的話做,果然你沒有欺騙我們,你所講的我們都證實了,業障消除、福慧增長。他們很發心,把這個錄音帶輾轉流通。他們的收入非常微薄,一個月一百多塊錢人民幣,省吃儉用去買錄音帶流通,真正不得了!我看了非常感動。底下從比喻來說:

  鈔【據此。】

  根據大經上所說的。

  鈔【則如儲君暫在東宮,必紹南面,非余百官展轉升進,止是位極人臣之比也。】

  這是拿過去的制度來說。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比喻為皇太子;皇太子雖然在東宮,將來皇帝死了之後,他必定繼承王位;絕不像一般文武百官慢慢升遷,升到最高也不過是作宰相而已,不能作皇帝。那個不能比!這就是比喻什麼?你修其他的法門就好像文武百官一樣,那樣一個身分,你求生淨土就好像你是王太子的身分。用這個來做比喻,我們很容易懂得。求生淨土跟修學其他法門不能夠相提並論,不能比。

  鈔【此等菩薩,鹹皆往生,薄劣西方,不揣甚矣。】

  『此等菩薩』是指那些等覺菩薩,像《華嚴經》裡面文殊、普賢尚且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文殊、普賢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干什麼?我們讀《華嚴經》想來想去只有一個理由,去成圓教佛,等覺菩薩再往上升就成佛。如果不是為了去成佛,他有什麼理由往生西方世界?沒有理由!這樣說起來,西方世界以外,華藏世界就不能成圓教佛嗎?也許能成,但是時間可能很慢,沒有西方世界那麼快;也許能成,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可能沒有西方世界那麼多,這是真的。所以沒有一個人不希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鹹皆往生』,我們看了這樣的現象,還不發願求生西方,這個人就是李老師所講的,不是愚癡就是狂妄,那是有問題的人。一個神智很正常的人,看到這個現象一定發心求生西方。『薄劣西方』,薄劣是什麼?瞧不起西方世界,把西方世界看低了。這樣的人,用現在話就是太不自量,『不揣甚矣』,就是太不自量。

  今天對於西方世界輕視沒有看重,尤其是夏蓮居老居士《無量壽經》這個會集本,許多人都沒有把它看在眼裡。現在這個世間是亂世,我們也不能跟人強辯,跟人強辯於教只有損害沒有利益,還是不辯的好。六祖大師說得好,如果是不投機,合掌令歡喜,不要有爭論,他修他的,我們修我們的,這樣就好。我們對他們恭敬贊歎,他們對我們有批評、有指責、有毀謗,我們還是要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過去的我們不談,眼前我們見到的,那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那是證據,這個不是假的。在大陸、在香港,新加坡也有,在台灣是最多的,這四十年來念佛往生的多少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走的,這是千真萬確,絕對不是假的,很多很多!實在講,這些人已經現身說法,再不相信就沒法子。佛法裡三轉法輪:示轉、勸轉、作證轉。這些人給你做證明,你再不相信,那就沒法子,那真正叫一闡提,沒善根。今天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好女人是男人一生的財富
下一篇:阿彌陀佛讓我多活17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