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沒有德行的富貴,結局是可怕的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人們常說,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是人生三大不幸。然而,這三大不幸雖說令人哀傷,卻是天命難違,不能被人們意志所左右。一旦發生,更是無法挽回,無論怎麼悲傷、痛苦都無濟於事。所以,只能面對現實,節哀順便。但人生有一大不幸卻是可以通過自身修為予以避免的,這就是班固在《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中所指出的“亡德而富貴”!

  或許讀過《漢書》的人並不多,為了便於大家理解和參考,我在這裡還是原文照錄:“贊曰:昔魯哀公有言:‘寡人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未嘗知憂,未嘗知懼。’信哉斯言也!雖欲不危亡,不可得已。是故古人以宴安為鸩毒,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漢興,至於孝平,諸侯王以百數,率多驕YIN失道。何則?沉溺放恣之中,居勢使然也。自凡人猶系於習俗,而況哀公之倫乎!夫唯大雅,卓爾不群,河間獻王近之矣。”

  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古人,並且是王公貴族能認識到“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實在令人欽佩和贊歎!今天,能認識到這個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

  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人們多以一個人擁有財富的多少論其地位和價值。這是人之常情,甚或是社會發展規律。相對於“官本位”社會而言,應該是時代進步的表現,本來無可厚非。但富貴的來源是勤勞所得,還是不擇手段,卻有本質區別。有人說,富貴的人們幾乎都有原罪,我也基本認同。所以,富貴後能不能注重德行修養,做到厚德載福,就更是每個已經小康,甚至大富大貴的人們應該經常思考的問題。“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這句至理名言,應該成為富貴人家的一劑清心良藥、一句警醒箴言。

  “亡”者,在這裡應該是“無”、“沒有”或“失去、丟失”的意思。“亡德而富貴”,據我的理解,既是說不講道德而妄求富貴,是人生的不幸,更是說富貴後失去道德,也必然導致人生不幸。

  我們的古人一直認為,一個人的道德水准與富貴程度是密切相關的。比如,春秋時期的左丘明在其《國語?晉語》一書中就說:“德,福之基也。”《禮記》則曰:“德者,得也。”意思是有什麼樣的道德水准,便有什麼樣的人生收益。

  為什麼古人認為兩者有那麼大的關系呢?我想,這一方面是來源於古人的實踐觀察和生活總結。在現實中,確實只有那些道德高尚者才能獲得和安享上天賜予的福份。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古人認為上天生人,並讓其獲得不同尋常的待遇,是一個人的福份,這個人只有加倍注重自身修養和努力回報上天的賜福才有資格享受上天的恩賜,否則,必將遭到上天的報應!

  現代人或許是因為受了知識至上和科學主義的影響,或者是因了“自我實現”理論的蠱惑,已經越來越自負的認為,自己所獲得的一切地位或財富都是自身付出加倍努力的結果,與他人毫不相干;或者自認為天生比別人聰明,自己擁有著超過別人的才能和本事,工作中也采取了特殊的手段和高超的技巧,才取得現在的成就或擁有眼下的富貴。因此,人們總是驕傲的認為,自己享有當前的富貴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與是否應該回報上天或他人無關。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一些富貴的人們,往往在他走到身陷囹圄的境地,才猛然醒悟到“人的頭上還有三尺神明”,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悲哀和不幸!

  所以,要想安享富貴,必須注意德行修養,做個有德之人,以免落入“亡德而富貴”的不幸境地。

  那麼,什麼是有德之人,怎樣才能做個有德之人呢?我通過網絡,反復進行了搜索。獲得的結果不是十分籠統,就是缺乏可操作性。通常,人們認為有德之人就是具有較高道德水准或崇高人格品質的人。這些品質包括孝悌、仁愛、忍讓、寬恕、耿直、誠實、負責、守信、平和、忠心、堅毅、勤勞、細致、禮貌、幽默等多種美德。這些都沒有錯,問題是怎樣做才能獲得這些品質或實踐這些品質。我沒有找到現成的答案,根據個人的經歷和感悟,我以為至少應該從以下一些主要方面努力。

  一是戒玩人。大家經常說的一句成語是“玩物喪志”。這句經典名言出自古代的經典著作《尚書》。其實,與這句名言相連的還有一句是“玩人喪德”。相傳在大約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滅商纣王之後,威德廣被四海。西方有蠻夷之邦進貢了一頭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曉通人意,威猛而善於和人搏斗。當時任太保的召公奭,擔心武王會因喜好此犬而荒廢政事,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戒武王不要“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召公奭認為,“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翻譯成今天的話說,就是德行高尚的君王是不會輕視侮慢官員的,不然的話就沒有人替他竭盡忠心了;輕視侮慢百姓,人民就不會為你的事業竭盡全力。……如果玩弄人,就敗壞高尚的德行;玩弄物,就會喪失遠大的抱負。這裡說的玩人,就是不尊重他人的人格,隨意狎侮與戲弄他人。盡管古人很早就對後人有這樣的告誡,但在現實中,卻時常見到一些人以自己善於玩人而自喜和自傲。有些人看書學習不是鑽研知識、提高修養,而是整天鑽研權術和心術。經營中或工作上也是以玩弄他人於股掌之間為樂趣。滿以為自己聰明,實則為他人所不齒。有些人在酒後吐真言,四處吹噓自己玩人的伎倆和手法。其實,諸不知,這正是把他玩人喪德的骯髒靈魂向眾人進行公告。最主要的是這些人滿以為已經將他人玩弄,實則自己早被他人戲耍。所以,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首先要待人以誠,善於尊重他人,理解他人,關愛他人。不要把他人當成工具、當成玩物去支使和玩弄。高明的領導是要讓別人感覺不到你在領導。以此類推,高明的商人同樣是應該讓人家覺的你不是在與人家做生意,而是在做一件於雙方互惠互利的事業。倘若你時刻在玩人,必然使人時時警惕,個個自危。既怕你,也防你,更不可能真心對你。

  二是尚平等。富貴之人要得到別人的尊重,讓人家不是尊重你的錢和權,而是尊重你的人,就要有一種平等意識。不要因為自己富貴了,就以為自己比別人高貴和聰明。上天生人,雖說有智力、體質差異,但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的。不能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一闊就變臉”,尤其是不能有嫌貧、仇貧心態。千萬別忘了,你的權力和財產的獲得有別人的貢獻和辛勤的汗水。無論富貴與否,人與人都應該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從某種意義上說,聰明富貴的人們還多采多占了他人的靈氣,更應該做到為人低調、謙和,甚至謙卑。古人說,“一代做官九代牛”,“一家富貴千家怨”。就是說,一代人做官,需要九代人為他贖罪;一家人富貴,千家人抱怨。所以,富貴之人更要善待普通民眾,特別是弱勢群體。有些富貴之人,眼睛長在天上,傲視一切芸芸眾生;或總是喜歡欺凌弱小,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這是不可取的。古人說:“富貴家不肯從寬,必遭橫禍;聰明人不肯學厚,必夭天年。”我曾多次向朋友們推薦一副古人的聯語:“觀富貴之人,當觀其氣概,如溫厚平和者,則其榮必久,而其後必昌;觀貧賤之人,當觀其度量,如寬宏坦蕩者,則其福必臻,而其家必裕。”這是前人的經驗總結,也是對後人的真誠告誡,我們應該牢記在心。

  三是崇節儉。富貴之人,由於財富寬裕,吃穿不愁,尤須注意節用有度。一方面是因為個人消耗十分有限。曾國藩有過一句名言,原話不記的了,大意是:廣廈千間,夜眠不過三尺;膏粱萬擔,日食不過三餐。所以,不管你擁有多少財富,個人消費是十分有限的。有人說,現代市場經濟講究消費刺激生產,提倡超前消費、擴大消費,但我以為不管怎樣,該以合理、適度為前提,並非提倡個人奢靡生活。硬是要揮霍無度,便只能是無謂浪費了。另一方面則因為暴殄天物,必遭天譴!曾國藩曾說過:“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記的前不久曾在某媒體上看到一則消息,披露某女貪官因為貪戀華麗衣物,以至購買的衣服多達幾倉庫。我想,如果在該女官走上貪戀之路的初期,有人告訴她“暴殄天物,必遭天譴”的道理,或許她不至於走到今天的地步!

  在崇尚儉樸生活方面,古代先賢聖哲體會最多。孔子曾多次贊美顏回甘於清貧的美德,也曾提出“損者三害”的理念:驕奢得意有害,游樂忘返有害,沉溺酒色有害。本文開頭引述的《漢書》原文中,也有“古人以宴安為鸩毒”之句。過份奢靡的生活即使不將人送上貪賄之路、給人帶來牢獄之災,也可能導致富貴之病或不治之症,把人送進地獄之門。因此,孔子主張“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覺:年輕時,血氣尚未穩定,要警覺貪戀女色;壯年時,血氣旺盛,要警覺爭強好斗;老年時,血氣漸衰,應警覺貪得無厭。當代著名經濟學家茅於轼曾經批評有些人是“用損害良心的辦法賺錢,用損害健康的方法花錢”,這些古人和今人的諄諄教誨或善意批評都是很值得我們努力實踐或深刻反思的。

  四是厚人倫。道德高尚的人應該重親情,愛家庭。不能自覺履行贍養父母、撫養兒女、幫助親朋義務和責任的人,無異於禽獸,甚至比禽獸不如。有人提倡將錢的消費分割成五部份,即生活必需、適當積蓄、敬上恤下、幫助親朋、投資發展。如果有了錢卻尖酸刻薄,置家人冷暖於不顧,就泯滅了基本的家庭倫理和親情。我在大學教書的弟弟曾對我講過他的一個學生自殺的故事。他這個學生出生在一個較為富有的家庭,但有錢的兄嫂卻對其十分刻薄。每天僅僅給她兩三元伙食費用。這個學生並不是大手大腳胡亂花錢之人。在她自殺後,同學和老師從她的日記和開支帳本中才知道她自殺的原因和生活的艱苦。她兄嫂也是在看到妹妹的遺物,才得知事情原委的。但這時已經追悔莫及,只能痛悔終生了。我想,這個有錢的家庭成員既扭曲了金錢的價值,也扭曲了人生的意義。

  富貴之人為了避免“亡德”之災,還有許多應該注意的事情,限於篇幅就先談這些吧。總之,我們每個人只有時刻注重德行修養,才能添福添壽,永享太平。否則,不幸將至,大難不遠!警惕哦,富貴的人們!

 

上一篇:現在離婚率為什麼這麼高?
下一篇:信願法師:念佛行人如何做到深信才能契合佛願?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