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行是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的事
修行,這是不是和尚、喇嘛、比丘尼,或者瑜伽大師們的專利?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見得一定會有宗教信仰,但同樣也要面對生老病死的折磨、人生高低潮的考驗,甚至夜深人靜時也會時不時地拷問一下靈魂,不管是主動思考還是被動成長,只要對生命有著更高的追求,修行就不可避免。
2.修行就是脫離紅塵,住進寺廟或山洞裡去
要說能在寺院或者偏僻山洞裡住上一段日子那還真是不錯,但脫離紅塵……試問有幾個能夠真正做到的?弘一法師還不是在紅塵裡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才出家的!俗話說“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真正的考驗在生活,生活即道場,生活還沒搞定,跑再遠都沒戲。與其說修行是“打坐念經”,還不如“吃喝拉撒”來的真切。
3.修行的最後可以得道成仙
得道成仙,雞犬升天……請問,誰見過真的神仙?修成聖人或許是有的,比如老子、莊子,但這離普通人也太遠了。現代人的修行觀,其實就是能在紛繁復雜的生活和問題面前不斷地修正自己錯誤無明的認知,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去除妄念,從而獲得身心的清明和生活的平安喜樂。
4.修行是一種純精神化的活動
吃飯、走路、睡覺、待人、接物等,都是修行。修行不只存在於純精神領域,它可以從身體修,從生活修,從人際關系等各方面來修。且修行目的還是通過精神改造服務於生活本身,讓它變得更加簡單清明,富於質感,讓當下更富有內涵,讓內在變得自在從容。
5.修行會讓一切事情變得更好
修行會讓一切變得更好?“平常心禅”創始人淨香·貝克一語驚醒夢中人,她說:“修行不是為了讓一切變得更好,而是允許事情變得更壞。”接納事物的正反兩面,發現好的可能,也容忍壞的存在,真正的修行是一個擴大心量、如實生活的過程。修行之人慢慢地能夠看到並堪破真相,在他那兒,無所謂好壞,事情來了,就接受它,事情走了,也不眷念。所謂隨緣散化。
6.修行就是與人為善、不發脾氣,擁有更多美好的德性
就連我們有時候也免不了在背後偷偷評論:“都修行人了,怎麼還那樣?”修行人,說白了就是“成長中的人”,成長中的人不是完美的人,而修行也不是不斷地增加那些我們本不具有的美好德性,恰恰相反,修行是一個減法,是不斷地減掉那些虛偽和虛幻的過程,這過程也包括對自己的情緒覺察、釋放和穿越。穿過之後,那些好的東西就像副產品一樣,都來了。而如果為了“美好德行”而偽裝好脾氣,那你非生病不可。
7.修行好不好,要看上師牛不牛
某些有信仰的人喜歡相互比較誰的上師更牛,上師牛你就牛了?這跟兩個旅行團的人在比誰的導游更牛一樣。實際上上師、老師都是成長路上的指路人,怎麼走,走到哪裡還是要看你自己。你若勤勉成長,萬物皆可為師,你若把精力投擲到虛妄的事物上,來來去去還是原地踏步。
8.修行就是不再有欲望
有人說,如果所有人都去修行,連男女欲望都沒了,世界還怎麼繁衍下去啊?誰說修行就要斬斷七情六欲?恰恰相反,現實生活中之所以出現連篇累牍的問題,正是因為人們不是壓抑欲望就是放縱欲望,而修行的目的正是幫助人和自己的欲望和平相處,活的平衡。別擔心,如果人人都去修行,這世界只會更加低碳更加和諧。
9.修行、生活兩不相干,修行不能當飯吃
修行不是打坐冥想,不是形而上的念經或論道,修行存在於生活中,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開始修行。它讓你對你的內在世界,以及身體系統更富有覺察力,讓你從每一件事情中有所學習與領悟。當然,修行確實不能當飯吃,但修行就是你吃飯時的那個味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