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犯妄語的機會很多,做了惡事而為自己辯護,是罪加一等。但如果說這不實語是方便妄語,但不作言聲辯護,便無妄語罪,這已經是妄語了。妄語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欺騙,被騙的人怨氣沖天,自己那有不墮地獄償還的道理?這是害己,何況騙來的好處,像昙花一現,很快便會消失。
處世待人,誠信是非常重要的,君子以誠為貴,所謂誠,就是不自欺。但別人如何了解我的誠信呢?這就要靠聖賢講的“聽其言,觀其行”了,即是說我們要很小心處理言行。對別人的咨詢,不可以搪塞,對事情的知、見、聞要如實報導。雖然我沒有騙他人金錢,但如果說話不負責任,所謂信口開河,說了又不算數甚而拋諸腦後,表裡不一,言不由衷,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及尊重,這是最不懂得保護自己,亦是我們最易犯的過失。
社會上,自大、自滿的人頗多,目空一切,尤如井底之蛙,感覺別人處處不如自己、不肯虛心求教、不接受批評,大家遇到這類人,只有三緘其口,對於他的過錯,一律不會指正。這就是聖人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又另外有一種人,說話喜歡誇大其詞,言過其實,話講得太滿,最後不能還原,這都是先自诳身,然後诳人,自欺欺人的妄語。亦有些人,喜歡故弄玄虛,以虛為實,以實為虛,令人無從捉摸,還自以為很聰明。所謂言為心聲,出自不真實心的顛倒虛實妄語,對自己的人格極為損害。如不改掉虛妄心,福報只會減損,福不具足,對佛法便生不起敬仰心,更不能接受法水的流入了,這樣便障礙住天道及涅槃的道。
守信用的人,語必誠實,人無信則不能立,我們不是隱居山林或是棲身孤島,我們生活的社會是由群體組成的,一定要融入大眾,才能立足。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又說“得道多助”,這些利益,都是從自身求得的,不是別人所賜,假若語不真實,則眾人相見都會回避。尤其從商的人,妄語為害更大,顧客被騙一次,再沒有下次光顧,且口口相傳,損失不可計數。
現在社會講求經濟效益,信用良好的商人,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經濟支持,令資金更靈活地運用,相反,說話不負責,言而無信,受人鄙視。不管在家或出家,不诳語者,定會獲益良多。尤其出家人,行為世范,學為人師,是眾生的模范,更不能妄語,身教尤勝言教。
誠信兩字,只適合用於合情合理處,如非法不應做的事,就不能答應。不輕許,我毋負人,如輕諾寡信,事情未經思考便順口答應,那是自找麻煩,行則於義抵觸,不行則失信於人,左右為難,有損信義。所以聖人才說三思而後行,這點必須要謹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