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賢人君子一定會真誠待人,不用機心,不設城府。
但是現在這種人越來越少了,因為大家都感覺到,人和人之間你如果不防備一手那是要吃大虧的,叫做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就設了很多城府,設了很多的保護機制。這種保護機制越來越多,這種機心越來越重,修道就很困難,仁愛心也就很難顯發出來。
但如果有不設城府的光明坦蕩之心,即使像吳、越這樣千古以來相互仇恨、敵對的國家,都可以在風雨來臨時相互幫助,同舟共濟。當我們心中設防而不能容納別人之時,必定會跟對方計較、斗爭。而且在斗爭時一定會指責對方:“你這樣做不對,你那樣做不對!”如果能夠容納他,不跟他計較,也不指責他,讓他自己慢慢地感覺到慚愧,他就能夠逐漸地減少過失。
古人雲:老是見別人的不是,一切惡的大門就打開了;總是能見到自己的不是,一切善的門就打開了。一定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說,對方跟你計較,不聽你的話,這說明你真誠心感化人的力量還不夠,不要去指責對方,要反求諸己。就好像射箭,射不中靶心,不能去怪這個弓箭不好,也不要怪那個靶子掛歪了,一定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如果有“容人之過”的心態、胸懷,我想我們的人際關系將會和諧很多。一般人碰到一些矛盾斗爭時,總是指責對方,很少有指責自己的,當你指責自己的時候,問題就會擺平很多。
好事給他人,壞事留自己:遇到責任的時候你擔待起來,功勞、好的東西給別人。這樣去做,慢慢子你就會走向一個道人這樣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