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學來學去,修來修去,最後連造業都不會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曾經有一次阿難跟佛說,他才知道,大部分成就的取得都靠善知識和善友。佛說,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不是大部分成就,而是一切成就的取得全部靠善知識和善友。在這裡也是如此,主要是發願生生世世不離善友。

  “所有與我同行者”:“行”指的是普賢行,即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思想上是發菩提心的,行為上是在行菩薩道的。自己是修大乘佛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那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自己的善友,可以成為自己的道友呢?也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若是對方沒有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不是善友,不是道友了。搞世間八法的人,貪欲世間的人,是不是同修,是不是道友呢?不是!那麼這些阿羅漢,求自我解脫的,是不是同修,是不是道友呢?也不是。

  同修道友的面比較廣。無論是修世間法,還是修解脫,只要是學佛人,都是同修,都是道友。但在此處所講的同修道友指“與我同行者”。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是修普賢行的,同行者也應該是修大乘佛法的,也應該是修普賢行的;應該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這些才是真正的“同行”,才是真正的同修,真正的道友。

  “善友”中的“善”也有不同層次的解釋。在這裡,善友是指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因為在修行道路上,一切成就的根本與來源,就是善友——同修道友。我們依止善知識先要觀察,選擇什麼樣的人做為道友也要先觀察一下。他是不是已經發菩提心了,是不是已經行菩薩道了?如果是,那就可以作為同修,可以成為道友。這才是真正的善友。

  真正的善友應該一起發菩提心,一起行菩薩道。不是見到了、親近了,就生起嗔恨心、貪心、傲慢心和嫉妒心,甚至一起造惡業。比如,說妄語,一起去騙眾生;說惡語,一起去罵別人。你們現在就是這樣嘛!在外面轉大殿的時候,說的全是绮語,一起造惡業;在房間裡肯定也是這樣的。一起說離間語,在師徒之間、同修之間、朋友之間挑撥離間,說長說短,說善說惡,說是說非,破壞人際關系。這樣就成為惡友了。也是同修,修惡道;也是道友,成為惡道的友。三惡道也有道。通往三惡道,墮落三惡道,也有路,也有方法,也有因。通往三惡道的因叫道。一起造墮落三惡道的因,成為造惡業的對境,互相幫助造惡業。這就是惡道的友,同修的是三惡道。一起殺生、偷盜、邪YIN,一起妄語、绮語、惡語、離間語,一起殺盜YIN妄酒,一起貪世間的福報,一起去怨恨別人,一起存害心,盤算著傷害眾生,一起說是非,說道友。有的還說法門、說上師、存邪見……這不是佛法裡講的同修道友,而是世間裡講的同修道友。

  “於一切處同集會”:自己有沒有找到真正的善友,自己有沒有找到真正的同修?若是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同修道友,自己要去親近。同修、善友也很重要啊!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同修,就是修行上的伴侶,親近真正的善友,修道、成就就容易了。因為你事事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除非真正得地的時候,才不會受身邊人的影響,之前都會受影響。

  如果你親近惡友,就會令相續中僅有的戒定慧的功德逐漸損減,罪惡逐漸增長,能引生一切過患。有的人剛開始很好,但是受朋友,受身邊人的影響,後來誤入歧途了,殺、盜、YIN、妄,绮語、惡語、離間語,貪心、害心日日增長。所以,何時何地都要遠離惡友。這些很重要啊!“我不是要度化一切眾生嗎?尤其應該度化這些惡人。”這沒有錯。但是你現在沒有能力,定力還不夠,先遠離一下,不能讓自己被牽引下去,讓自己沉淪下去。不能親近惡友,要親近善友。

  如果能依止、親近一個善友,尤其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一個人,和他共住,久久熏染,能令功德漸次增長,罪惡漸次減少,能引生一切的功德利益。若能親近一位真正的同行菩薩,你自然而然就能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功德自然增上,過患自然減少。找到了一個真正的同修,真正的善友,應該好好的親近他。

  “身口意業皆同等”:跟著他學,他怎樣做你也怎樣做,他怎樣說你也怎樣說,他怎樣想你也怎樣想。如果是一位真正的善友,一個真正的大乘行者,就應該跟著他學。學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學清淨、忍辱、精進等。

  “一切行願同修學”:“一切行願”指普賢行願;“同修學”指一起學、一起圓滿。即使不能趕到前面,也應該同時進步,同時圓滿,不能落到後面。

  自己觀察一下,無論是在山下還是在山上,你最喜歡的,心裡經常掛念的,經常想見到,想跟他說幾句,想跟他待一會兒的這個人,是不是已經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是不是善友?也許你自己的觀察、判斷會有錯誤。如果大家都認同他是表裡如一的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人,這是有目共睹、眾所周知的,你就應該好好地親近他。一切處中都應該和他聚會,身口意業都應該和他同等。

  確實有這樣的人,確實能找到這樣的善友。當你找到了修行道上的伴侶的時候,應該多看他的功德,盡量地喜歡他的功德,學習他的功德,不應該看他的過患。不應該生起貪心,不應該嗔恨,不應該嫉妒。大家看看,自己現在是不是在親近善友?自己是以什麼方式親近善友的?

  此處是一個大乘道場,是修無上瑜伽、無上密法——大圓滿法的道場。這裡只可以有道友,不可以有其他的友。這裡修的道是大乘妙道,這裡修的法是即身成佛的大圓滿法,自己也應該這樣與道友一起共修,這是親近善友。

  自己要發願,同時也可以祈禱上師三寶:在一切處中,願能值遇善友,不遇惡友;在一切處中,生生世世有和自己同行者。願與這些道友一起於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圓滿普賢行願。《宣說文殊剎土功德經》中講:“諸法依緣生,住於意樂上,何者發何願,將獲如是果。”主要是自己的意樂,就是願。好好祈禱,好好發願,上師三寶的加持不可思議,自己心的力量、願的力量不可思議。真的,修行難就難在這裡,處處遇到惡友,影響了道心,無法前進。若是我們處處能遇善友,不遇惡友,就順利了。所以我們要發願:生生世世,一切處中只遇善友,不遇惡友;一切時中,只遇善友,不遇惡友。尤其是初學階段。

  我從七歲出家到現在,二十多年了,最起碼沒破過根本戒。這不是我太有本事了,也不是我太有定力了,主要是善友的功德。我出家時,我們的寺院很小,僧人也少,但是他們對戒律的要求非常嚴,持戒非常清淨。在這樣的環境、因緣下,自己的身口意三門保持得還算比較清淨。不敢說沒犯過支分戒,但是敢說沒犯過根本戒。十九歲時,我到了五明佛學院,那就更不用說了。其實小時候在寺院,以及後來在五明佛學院,什麼樣的人都有,也不是沒有惡友,也不是沒有犯戒、還俗的,但是我沒有遇到。我身邊的,經常和我一起共住的這些人,戒律都非常清淨,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熏染了我。在大家的幫助下,我清淨持戒的決心更大了。

  喇榮下面有一個道場,那裡有一位秋恰堪布上師,是一位苦修者。他生活非常簡單,在藏地也是非常有成就的,是大家非常認同的一位上師。他和我們的上師如意寶都是同一個時代的,同齡的。他經歷過很多事情,包括文革,但是他的戒律非常清淨。

  當時自己的因緣在喇榮,依止了上師如意寶,再沒有依止其他上師的想法。但是因為他持戒特別清淨,所以一直有個願望,想到他那裡許個願,願自己生生世世戒律清淨。但是一拖再拖,有一天那位上師突然圓寂了。聽到這個消息後,心裡有點遺憾,老人家活著的時候沒有去親近。親近他也沒有別的目的,主要是想見一見,然後在那裡發個願。因為他戒律清淨,是清淨持戒的模范。按佛法的觀點來講,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雖然他活著的時候沒有緣分去見,但是必須要去拜見他的遺體。趁著法體還沒有火化,我們決定趕過去。那天,我們時間很緊,心裡很著急,包車去的。當時不知道別人是怎樣發願的,自己發的願是:祈禱自己能生生世世戒律清淨。從那以後,我清淨持戒的決心更大了。這是我二十多歲時候的事情。

  因為受到了身邊這些善友的影響,所以一直有這樣一個堅定的願。為什麼要講這個?因為善友太重要了。“是不是到了寺院,遇到的都是善友?是不是到了佛學院,遇到的都是善友?”不一定。也有很多犯戒的、離開的。但是自己沒有遇到。我希望大家應該好好祈禱,應該好好發願。不然惡緣什麼時候來不好說。說好聽的,隨時都有成佛的可能;說不好聽的,隨時都有成魔的可能。大家得人身不容易,遇正法不容易。若是真想今生解脫,真想即身成佛,這個決心應該下得徹底一點,實在一點。說是要解脫、要成佛,但是你看自己的決心不是很強烈,不是很徹底。有的人還在分別這個、分別那個,還在想這個、念那個。不要這樣。

  若是你不想解脫,不想成就也可以;若是你真心想解脫,真心想成就,應該和紅塵斷絕關系,徹底放下世間的人事物。有的人總發信息、打電話,看這個看那個。你是以什麼心態看的?看一看,覺得挺好;再看一看,覺得更好。然後經常看,經常看,最後就難以自拔了……希望大家互相都成為善友,不要成為惡友。

  當時,喇榮上面的佛學院全是男眾,下面尼姑寺都是女眾,上師講法時,都在一個大殿裡。其實上師如意寶講法就是講法,平常也不會輕易強調這些清規戒律。但是有一次,上師說得非常嚴重:“大家都在一個道場,都一起修道,而且都已經出家修行了,互相之間不能染污,不能有不應該有的關系。若是有了,就相當於喝我的血,吃我的肉!”這是他老人家為了那麼一件事,一生當中唯一一次說這樣的話。

  所以我經常講,學來學去,修來修去,最後連造業都不會了。不該造的業都造了,不該犯的戒都犯了。想造業,有其他地方,用不著在這裡造業;想造業,有其他對境,用不著在這裡找造業的對境。我希望大家互相都能成為善友,不能成為惡友。因為這是修善的地方,大家都在下決心修善;這是道場,是修道的地方,大家都在下決心修道。所以這裡應該彼此都是道友。

 

上一篇:養生與養心
下一篇:達真堪布:抽煙能堵塞中脈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