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
去年六月在此教室講了一部無量壽經,今年同一月份也與各位共同研究淨宗另外一部重要典籍,這是蕅益大師所作的彌陀要解。過去無量壽經尚未普遍流通時,修學淨宗所依據的典籍即阿彌陀經、蕅益大師之彌陀要解、與蓮池大師之彌陀經疏鈔。近一千年中淨宗修學能有成就者即靠這兩部注解,尤其彌陀要解,特具權威。過去印光大師對彌陀要解推崇備至。他說:即使阿彌陀佛降世為阿彌陀經作注解,亦不能超出其上。甚至於肯定這個注解就是阿彌陀佛的全意,一點也沒有錯誤。我們知道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蕅益大師的身份沒有洩露,一定也是再來人。印光大師對要解如此推崇,則蕅益大師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之流,否則當不起大勢至菩薩如此之贊歎。
末法時期特別是現在這個時代,人類煩惱重,苦難多,如想在一生當中能得到真實利益,解決現前問題,無論個人、家庭、事業,更進一步能解決我們的永恆問題,即佛門中所說的生死大事,確實有效,確實可以做到者,在所有一切法門中,唯獨淨土法門可以承當。古德說這個法門簡單、容易、快速、穩當,具無比的殊勝。祖師大德異口同聲都說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自古以來對於淨土法門真能修持有成就者,只有兩種人:第一種是善根深厚之人,根性很利,特別聰明,一聽此中道理與事實即能深信不疑,竭誠接受。第二種是有福之人,非世間五欲六塵之福。世間的榮華富貴全是假的,真正福報是聽此經後,雖不懂道理卻能深信,至誠遵行。最難的是中間分子,為數甚多。歷代高僧大德善知識,苦口婆心講解介紹,也是為了這些中等人。
佛教是佛陀對一切眾生最好的教育,絕不可視為宗教。佛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余會,所說的法後人把它整理出來,傳到中國,又經古德翻譯整理分類,編成大叢書,名之為大藏經,其內容一言以蔽之,就是述說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講此要解,也是研究宇宙人生之真相。
貳、著解序文
《序》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於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古來注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溪師伯述圓中鈔土。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經題是佛說阿彌陀經。有些經題冠上‘佛說’二字,有不加者,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妙法蓮華經皆未加佛說,而此二經確是佛說。在一般慣例上,經典從正宗分開始,第一句是佛說的即加‘佛說’二字,如非佛說則免加。
佛所講的經,從內容性質將其分類稱為十二分教,其中有一種是無問自說。佛看眾生機緣成熟,可以接受某一層次的教化即無問自說。阿彌陀佛是梵語,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阿彌陀佛即‘無量覺’。佛本來是一切無量,惟經中特別說出兩個意思,即‘無量壽’與‘無量光’。壽指時間,過去現在未來。光指無量空間,十方世界。時空包括一切,光壽雖代表時空,而光壽二字遠比時空二字來得活潑,意義深遠。在一切無量中壽命是最重要的,如果壽命有限,則一切智慧才藝德能財富均落空。
符按:前面所提十二分教又稱為十二部,就是按經典體栽分為十二類別。有偈雲: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喻因緣與自說,本事本生未曾有,方廣論議及授記。
(1)長行、就是一行一行的長文。
(2)重頌、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方式重新說一遍。
(3)孤起、單獨的偈頌,與前後經文無關。
(4)譬喻、用比方來說明經文的義理。
(5)因緣、敘述某種事發生的因緣。
(6)自說、平時有人請法,佛才說法。唯獨阿彌陀經,無人請法而佛自說。
(7)本生、佛說過去弘法利生的經歷。
(8)本事、菩薩羅漢在因地所行的事跡。
(9)未曾有、從來沒有見過的神通變化。
(10)方廣、就是方正廣大的經,有圓融無礙的境界。
(11)叫論議、佛弟子研究經律的報告,或者佛與弟子討論的紀錄。
(12)授記、佛給菩薩授記何時成佛,在何淨土等等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