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智隨法師:散心念佛也必得往生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在《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自設問答:

  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

  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逼,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不信哉?

  所謂“散心稱名”,指偶爾稱名,未能信受長時念佛者。其所引 《法華》“失聲稱佛”一文,即是其證。偶稱佛名,未能相續,雖可滅罪,則不定往生也。若有信願,散心念佛,亦必得生。通觀《要解》,自可信知此義,大師言之甚多,略舉一二:

  一、多障有情,依斯徑登不退。

  二、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

  三、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四、現生發願持名,臨終定生淨土。

  五、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徑登不退。

  觀以上諸言,知其所指念佛者,皆是散心之人。其《靈峰宗論》則直言“散心念佛,必得往生”。其文言:

  信得決,願得切,雖散心念佛,亦必往生。

  又言:

  鹦鹉鸲鹆,猶得往生,謂念佛人,不得往生,可乎?吾輩生於末世,既無天眼,又無宿命智通,佛語不信,更信何語?苟於佛語,谛信無疑,則娑婆何啻旅邸,淨土何啻家鄉!

  此等皆顯念佛決定往生,至於其所言“念至一心”者,有“死盡偷心,寶此一行”義,即信願專持名號。欲明一心之義,當別明信願之旨。如印光大師言:“念佛法門,注重信願。有信願,未得一心,亦可往生。世人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願,已是失其扼要,而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生之疑,則完全與真信切願相反矣。此種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實則由此而益加信願,以至一心,則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則成壞想念矣。不可不知!”

  “益加信願,以至一心”,此即淨土修學要訣。益加信願者,即是歸一之道。即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能如是信而一向專稱,即是至於一心。此一心非事理一心,乃信、行歸一之安心一心,即“死盡偷心,寶此一行。”善導大師所判“安心、起行”,即深彰唯信本願專稱名號之安心一心。得生與否,即在於此,不在定心散心。縱有定心,亦為有漏之少福德,難出輪回。必藉信願回向,方可得生。《觀經》下品下生者,被苦所逼,不遑念佛。即顯示其無有正念,無有定心。雖惶恐不安,然因十聲稱名,即得往生。故知,散心念佛,決定往生。亦唯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可貴之本願。研習 《要解》,須善會其義,不得死於言下。當前後通觀,同時可參其余祖師之言,以明淨土微妙之義。今引諸祖之言,以證“念佛必得往生”要義。

  善導大師言:

  彌陀智願海,深廣無涯底,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

  其有得聞彼,彌陀佛名號,歡喜至一念,皆當得生彼。

  設滿大千火,直過聞佛名,聞名歡喜贊,皆當得生彼。

  萬年三寶滅,此經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得生彼。

  法照禅師言:

  如來尊號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但有稱名皆得往,觀音勢至自來迎。

  彌陀本願特超殊,慈悲方便引凡夫,

  一切眾生皆度脫,稱名即得罪皆除。

  蓮池大師言:

  惡人念佛,尚得往生,何況惡未必如善和?

  畜生念佛,尚得往生,何況靈而號為人類?

  以此比況,知必生也。

  死心禅師言:

  彌陀甚易念,淨土甚易生。汝若念佛不生淨土,老僧當墮拔舌地獄。

  印光大師言: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輪船過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信願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

  觀諸祖言,自可深信“眾生稱念,必得往生”。當不顧妄念余念,不謂散亂不淨,不論罪福多少,唯稱名號。行住坐臥,不離於口;時處諸緣,不絕於聲。散心增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妄念起時亦南無阿彌陀佛,善心生時亦南無阿彌陀佛,不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清淨之時亦南無阿彌陀佛……。此即決定往生之方便,納於心腑莫忘失。

  凡有疑者,或疑自身業障深重,或疑自己修為日淺。此等皆因不知念佛功德超勝故。須知彌陀願力深重,尚不棄五逆十惡,何況余者?尚收功於十念一念,何況多念?凡夫之業障,雖盡虛空界不能容受,然“信願莊嚴一聲”,即可“圓轉五濁”,罪業豈礙彌陀大願攝取?如巨石置於船上,即可不墮。然大師恐吾人視此法“易而慢不策勤、淺而妄自藐輕”,故作此激勵之言。不可疑念佛不得往生而自生障礙,如古德言:

  休言極樂苦難生,才說難生是障門;

  佛力自能除業力,信根端可拔疑根。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喻,形象說明,念佛之人,直至臨終,猶是散亂凡夫。其貪瞋之水火,從未停息。各深無底,南北無邊。交相迭起,常無休息。隱約之中,見一白道,通於彼岸。故思之:“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寧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正於疑慮惶怖之際,得聞釋迦勸言:

  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

  又蒙彌陀悲心招喚: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此人聞已,不顧別解、別行人等之所惑亂,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彼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

  修淨土者,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當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一向念佛。乘彼願力,決定往生。

  既為生死凡夫,自必貪瞋不息,妄念不止。如古德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直至臨終,猶是一向,

  妄念凡夫。知此念佛,即蒙來迎。乘蓮台時,能翻妄念,成為覺心。

  從妄念中,所出念佛,猶如蓮華,不染污泥。決定往生,不可有疑。

  莫厭妄念多,應歎信心淺。故以深信心,常稱彌陀號。

  蕅益大師所言“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此亦大師方便勸說,欲使眾生知自身現是生死凡夫,罪業深重,當惕勵念佛,勿虛耗時日。若真如此,則罪業何能消完?凡夫則往生難矣;非但凡夫不能往生,上至等覺菩薩猶有一品無明未盡,亦難往生矣。如此,則淨土一法,於諸眾生,終無利益。四十八願,便成徒設;三經所說,即成虛言。大師所言“下至日念一聲,終生不替,便決定橫超”亦成戲言。思此,故知此是大師激勵之言。實則罪業是虛,名號是實;罪業是假,名號是真。罪業雖遍滿虛空,不礙彌陀光明攝取。但稱佛名,則萬罪自滅。如千年暗室,光若暫至,即便明朗。如片雪落於洪爐,瞬間即化。一聲稱念,圓轉五濁,方為淨土真實義。然雖一聲圓轉,而不廢常時稱名,此即大師之用意。即信“一聲圓轉”,而行一生之念佛。如此即是“以至一心”之旨,自然乘佛願力,突圍而出。

  彼無礙光如來名號,既能破一切無明,滿一切志願。然有稱名憶念,無明猶在,而不滿所願者,何也?昙鸾大師謂之信心不淳,其文言:

  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也。雲何為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謂不知如來是“實相身”,是“為物身”。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又有三種不相應: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三者信心不相續,余念間故。

  此三句,展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亦可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心不淳。與此相違,名與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我一心”。

  此“三不相應”,一言以蔽之,即信心不具足,以懷疑佛智、懷疑名號功德、懷疑稱名必生故。反之,若深信佛力,深信名號功德,深信稱名必生。則信心自然歸一,淳而不染,定而不亂,續而不絕。

  彌陀佛名,是實相身,圓具萬德;是為物身,能消諸罪,能破無明,能滿志願。念佛者,若信“稱念必生”而常稱佛名,即是信心淳一、相續、決定之相。若疑念佛往生者,則是自生障礙。雖疑而不捨念佛者,但能相續不絕,臨終亦定生淨土。只是現生自生疑惑,心多顧慮也。若心多疑者,當細聽彌陀的悲心招喚:“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

  節選自《彌陀要解略注》

  因編輯需要,略有改動

 

上一篇:做人,缺錢可以賺,缺德准遭難
下一篇:慧淨法師:彌陀同我三約定(一)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