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麼?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我們可能常聽到類似的話,“某某善根深厚,與我佛有緣啊……”那麼如何評價一個人學佛的善根深淺呢?嚴格說來,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為妄想、分別、執著的遮蔽,不能顯發。所以善根深淺主要是看被遮蔽的少還是多。佛陀在《中阿含經》曾經做過開示,對眾生的善根深淺或者遮蔽少多做了一個排列說明。

  這裡依據經文做一下解析:首先是具備信心。常言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這裡的信主要是指對三寶的信心,有信心為善,不信者不如。這裡的信可能包括了迷信、盲信、癡信,佛法的整個修學過程是信解行證的一個過程,沒有後面的過程,是很難直接生起正信的。但如果直接不信,則斷掉了修學的可能性,而即便是錯誤的信解也是同佛法結了緣,只要向此方向努力,即存在了成就的可能性。

  所謂不信,是用世俗的觀念,來直接對三寶做了論斷,不相信佛陀是究竟離苦,具足究竟智慧者;不相信有法即絕對真理的存在;也不相信有僧眾依佛教化在修證佛法及他們成就的可能性,直接信仰諸如,佛教都是騙人的,佛教都是政治家統治人民的工具等片面的論斷。

  其次是了解比丘。比丘一詞有乞士、破惡、怖魔等含義,比丘是按照佛陀的教法來專心修行的人。不了解比丘,就很難了解真正的佛法。比丘行持佛陀的教法和律法,以成就佛法為目標,認真修行破除自心裡的煩惱,脫離內心四魔的束縛。可以按此標准去往見比丘。在經典裡,也有眾多賢聖比丘的事跡記載,也可以閱讀了解,以心也能往見。

  然後是對比丘生起禮敬心。禮敬心與恭敬心是不同的,禮敬心是內心保持一種清淨肅穆的狀態,對比丘生起平等的尊重。而恭敬心則含有讒曲,很難發起後面的如理正信。如果對佛陀的聖弟子缺少禮敬心,則內心生各種驕慢,很難接受法水滋養。

  然後是能夠向比丘請問經義。能夠請問的善根更深厚。有些人雖然長期接觸僧眾,但很少問經,和僧眾多探討世間俗事,則失去了親近僧眾的意義。

  然後是問經時,是否能一心聽經。即專注認真地去聽講。借助現代化的手段,各部經典、高僧大德對經文的解析都可以方便地傳播,在收聽時,我們是否一心專注其上,給佛法修行一個很重要的優先級呢?這是善根顯現差別。

  然後是一心聽經後是否能夠聞持經法。也就是是否記住不忘。如果以散心、輕心聞佛法,必然是很難記住的。

  然後是聞持後是否解析其真實義理。佛陀所講的經法都是可以驗證的,絕不會有虛無缥缈的東西,因此,所有的經文義理必須要在現實中進行如實安立。如果經法與現實緣起脫節,那麼就是沒有對佛法真正地解析其義理。

  然後是聞法觀義後是否開始依法行持,佛法不是文化知識,是需要實際行持的。能夠依法如法行持者更勝。停留在文字上,沒有在內心行持,沒有破惡、怖魔者則劣。

  然後是依法行持者是否能夠自利利他,具足慈悲。真正的佛法一定是能夠真正利益自己也利益他人的。需要注意的是,自利利他需要建立在依法行持的基礎上,如果沒有對佛法的正確認知,透徹解析佛陀所說諸法,“自利利他”很有可能是建立在世俗的欲望情感上的,導致更多的業力纏縛,障礙自己也障礙他人,無法獲得真正的安隱快樂。  

你知道你的善根有多深麼?

  《中阿含經》

  附:

  具體經文如下:

  雲何比丘知人勝如。

  謂比丘知有二種人。有信有不信。若信者勝。不信者為不如也。

  謂信人復有二種。有數往見比丘。有不數往見比丘。若數往見比丘者勝。不數往見比丘者為不如也。

  謂數往見比丘人復有二種。有禮敬比丘。有不禮敬比丘。若禮敬比丘者勝。不禮敬比丘者為不如也。

  謂禮敬比丘人復有二種。有問經。有不問經。若問經者勝。不問經者為不如也。

  謂問經人復有二種。有一心聽經。有不一心聽經。若一心聽經者勝。不一心聽經者為不如也。

  謂一心聽經人復有二種。有聞持法。有聞不持法。若聞持法者勝。聞不持法者為不如也。

  謂聞持法人復有二種。有聞法觀義。有聞法不觀義。若聞法觀義者勝。聞法不觀義者為不如也。

  謂聞法觀義人復有二種。有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之。有不知法、不知義、不向法次法、不隨順法、不如法行。若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者勝。不知法、不知義、不向法次法、不隨順法、不如法行者為不如也。

  謂知法、知義、向法次法、隨順於法、如法行人復有二種。有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有不自饒益。亦不饒益他。不饒益多人。不愍傷世間。不為天、不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若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

  此人於彼人中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譬如因牛有乳。因乳有酪。因酪有生酥。因生酥有熟酥。因熟酥有酥精。酥精者。於彼中為極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如是若人自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此二人如上所說。如上分別。如上施設。此為第一。為大。為上、為最、為勝、為尊、為妙。是謂比丘知人勝如。

 

上一篇:噶瑪仁波切:告訴你財神法的正確打開方式
下一篇:光明禅師:誦經犯困的對應,考驗與堅持的重要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