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原夫諸佛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所謂大事因緣者,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直下成佛而已。
第以眾生之根性不一,故如來之教法萬殊。是以一代時教,隨機演暢。法門雖浩若塵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歸元,皆證即心自性。
然於塵沙法門之中,求其不離事修,全彰心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可臻其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統攝一切禅教律,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最利末法,直出五濁者,無如淨土持名念佛之殊勝超絕也。
誠所謂九界眾生離此法,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捨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趣向。若群星之拱北,萬水之朝東也。
——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
【撰 者】
印光大師(1861~1940),諱聖量,別號常慚愧僧,淨土宗第十三祖。專修專弘淨土,早證念佛三昧,以文字般若接引學人。道盛德隆,感人甚深。
臨終預知時至,面西端身正坐,在大眾念佛聲中,安詳西逝。開示大眾:“淨土法門,別無奇特,但要懇切至誠,無不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譯 文】
推原諸佛如來為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間。所謂大事因緣,無非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直下成就佛果而已。
但由於眾生的根性不一,所以如來施設的教法亦千差萬別。因此釋尊一代時教,隨眾生根機而演暢。
法門之多雖然如同微塵恆沙,而行人依教修持,究竟指歸心性本元,全都契證即心自性。
然在微塵恆河沙法門之中,求其不離事相修持,便可全部彰顯心性,上中下三根普被,利智鈍愚全收,上上根的智者不能超越念佛的范圍,下下根的愚夫也可進入淨土領域,高超一切禅教律,統攝一切禅教律,下手容易而成功很高,用力很少而得效很快,最能利益末法眾生,徑直出離五濁惡世的法門,沒有比淨土持名念佛更為殊勝超絕的。
誠所謂九法界眾生離了這個念佛法門,上不能圓滿成就佛道;十方諸佛捨去這個念佛法門,下不能普遍利益眾生。
所以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西方;往聖前賢,人人趣向極樂。如同群星拱衛北斗,好似萬水匯歸東海。
【按】印祖傳承中國淨土宗歷代祖師家風,仰體佛心,善觀時宜,了知淨土念佛法門,深契末法眾生之機,故一生不談玄說妙,一味平實,專修專弘淨土。一部文鈔教化眾生,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