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佛弟子是最寬容的團體,作為六度之一的“忍辱”,是每個佛弟子都應修行的。
但是,當世間人處於種種目的,對佛教大肆毀謗的時候,佛弟子應不應該回應呢?
我們漢傳佛教學的都是菩薩乘經律,都是要發菩提心、受菩薩戒的,我們的言行應該以菩薩戒為標准,方才如法如理。那麼菩薩戒中有沒有這樣的內容呢?有的。
比如,《梵網菩薩戒》有十條重戒,其中第十條叫“謗三寶戒”,是這麼說的:
“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我們每個出家人,只要受過三壇大戒,那麼必然是受過《梵網菩薩戒》的,戒裡說,如果我們受了菩薩戒,哪怕聽見外道、惡人一句毀謗佛教的話,都像被三百矛刺心一樣難受。何況自己跟著惡人一起毀謗呢?那麼,你如果阻撓其他人對毀謗者的回應和澄清,不就是“反助惡人、邪見人謗”嗎?如果你這麼做,那麼你不是已經破了最根本的十重戒了嗎?
再比如,在《瑜伽菩薩戒》裡面,有一條叫“不護雪譏謗戒”,是這麼說的: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淨戒律儀,於自能發不信重言,所謂惡聲、惡稱、惡譽,不護不雪。其事若實而不避護,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若事不實而不清雪,是名有犯有所違越,非染違犯。無違犯者,若他外道;若他憎嫉;若自出家,因行乞行、因修善行謗聲流布;若忿蔽者;若心倒者,謗聲流布,皆無違犯。”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當代高僧濟群法師在《瑜伽菩薩戒講義》中,是這麼解釋的:
“作為菩薩,如果被人誹謗或屈辱,又該如何對待呢?這有兩種情況:一是確有其事;一是無中生有。若菩薩確有不如法的行為而導致他人诋毀,就要及時避護,充分檢點自己的行為,不再犯同樣的過錯,否則就是有染違犯。
如果所面對的是誣陷不實之辭,菩薩就應澄清事實。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從聲聞戒的角度來說,“是非以不辯為解脫”,但不作解釋而聽之任之的話,對方的誤解可能會越來越深,嫌恨也越來越重,雖然自己很清閒,對方卻會因此產生煩惱並造作口業,所以從利益眾生的角度來講,及時澄清是有必要的,“若事不實而不清雪”,也是犯戒,是非染違犯。既要能護,也要澄清,這兩點正顯示了菩薩積極入世的態度。”
濟群法師講的很清楚,大家應該都能看的懂,很多人喜歡說,面對誹謗我們更應該反思啊,其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做了錯事,別人指責你的錯誤,是應該反思的,你不反思卻去跟人爭辯,是違反菩薩戒的。但如果別人誹謗的內容,完全是無中生有的,完全是造謠中傷的,那麼為了佛教的形象,為了佛法能夠長久流傳,佛弟子卻是必須要去澄清的,如果不去澄清,恰恰也是犯了菩薩戒的。
很多事情,佛陀已經在戒律中講的很明白了。我們是不是應該聽佛陀的話呢?如果是的話,我們就應該能做出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