鈔【善根難植者,如前身子發大乘心,因婆羅門乞眼退失等。】
身子是捨利弗尊者,這是講修行不容易!捨利弗尊者示現的是一個小乘僧,他聽到大乘佛法非常羨慕,發心要學菩薩,要行菩薩道。菩薩道難捨能捨,他發心願意布施、願意施捨。這個時候天人就變化來考驗他,變一個生病的人,病得很可憐,在路上哭,捨利弗遇到,他說:「你有什麼困難?我是行菩薩道的,我能幫助你。」這個病人聽了很歡喜,他說:我現在得重病,藥是有了,沒有藥引。他說:你要什麼樣的藥引?他說:要一個證阿羅漢果的人一個眼睛作藥引。他說:我證了阿羅漢,我就施捨一個眼睛給你!就把眼睛挖下來給他了。挖下來之後,他說:錯了!我要的是左眼,你挖了右眼。捨利弗說:你為什麼不早說?你早說我留一個眼睛,現在弄得我兩個眼睛都沒有了。這是要行菩薩道,不得已,另一個眼睛再挖給他。這個病人聞了一聞,他說:這味道很難聞,不能作藥引,算了!丟掉不要了。捨利弗聽了就很生氣,「算了!我還是作小乘,不行菩薩道了」。這麼一個公案,因為乞眼退心,還是作阿羅漢好,不作菩薩了。這是說修積善根之難,實實不容易。這叫內財布施,我們今天身外之物都放不下,還會用內財布施嗎?你就想想看,談何容易!不是簡單的事情。說得是很好聽,確實不容易做到。
諸位一定要知道,自己德行上沒有真正建立,發的心都不是真實的;自己以為發了大心,其實是露水道心,遇到境緣就退失了。如果還摻雜著名聞利養,那就不是善心,是惡心,那不是弘法利生,那叫裨販如來,拿著佛的招牌求名聞利養,把佛法當作求名利的工具,這個罪業非常大,果報決定在三途。你就曉得修行真正不容易。所以現在修行,說老實話,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人拿佛法當作名利還少,不太容易;出家人拿佛法當作求名利的工具容易,也多。古時候出家,他真正修行,他是為了生死、出三界。今人觀念不一樣!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出家人要不守本分,還要搞分外的東西,就大錯特錯,那何必要出家?
學佛要學佛法本分的事情,孔老夫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出家人的本分是修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是出家人的根本。自古以來,我們佛門沒有辦過佛學院。現在有很多佛學院,出不了人才;從前不辦佛學院,人才輩出!人才不是從佛學院出來,怎麼出來的?他悟本出來的。他自己修行,先斷煩惱後學法門。古德培養人才跟我們現在方式不相同,人才是老師從學生當中選拔出來的。普遍的教導,是教你斷煩惱。煩惱認真在斷的,斷得有相當效果,師父把他提出來,你可以學法門;煩惱習氣還很重的,你現在還不能學,為什麼?不是法器!不是老師有偏心。
佛們常有一個比喻,老師這裡有醍醐,這是牛奶提煉到最好的東西。我現在給你,你要拿東西來裝。我拿個碗來裝,這個碗從前是盛毒藥的,老師看這碗不干淨,不給你,去洗,把毒藥洗掉,我才給你。為什麼?碗裡頭有毒,醍醐裝到碗裡,醍醐就變成毒藥了。這個意思你能懂嗎?意思很深!你心裡面三毒煩惱沒有洗干淨,你學佛法,佛法都變成了毒素。什麼毒素?所知障。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疏鈔》經題上講,煩惱不斷,修學法門,所得到的是邪知邪見。怎麼邪知邪見?你裡頭有貪瞋癡,貪瞋癡就把佛法變成邪知邪見;貪瞋癡拔掉之後,這個佛法是正知正見,佛知佛見。你就曉得這個斷煩惱是多麼重要!煩惱不斷,沒有資格學法門。
四弘誓願是有次第的,先叫你發心,發心之後再修行,發心是發願,願是前導,好像引路的,發的這個願,「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與佛同心同願。要想度眾生從哪裡下手?先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斷了之後再學法門,就沒錯了。現在人學佛是決定不斷煩惱,馬上就要學法門,法門學得愈多愈是貢高我慢,貪瞋癡跟這法門一樣的增長。清涼大師講的話一點都不錯,為什麼?他沒有佛法的本事,他造業還少;他懂得一些佛法,他造業就造得大,換句話說,他將來墮地獄也墮得深。
我們學佛要以古大德做為我們的榜樣,不能看現代人;看現代人他們怎麼學,我們跟他學,他入地獄,我也跟他墮地獄,這叫愚癡。跟古人學就沒錯。真正發心想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一定要從斷煩惱下手,煩惱(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要遠離,斷得愈干淨愈好,決定不能增長。這些東西一年比一年少,一個月比一個月少,這就是你功夫得力。絕對不是說,你研究經論一天比一天研究得多,講演一天比一天講得好,那是假的,騙人的,那個不是真的,真的是煩惱習氣一天一天減少,智慧德能一天一天增長。菩薩五德、六和,六和是六和敬。五德就是儒家學生贊歎孔老夫子「溫良恭儉讓」,五德!溫厚(溫和厚道)、善良、謙恭(謙虛恭敬)、忍讓、節儉,菩薩之德。我們要從這上下手,要在這上認真的修學。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第二一七集) 1984/12 台灣景美華藏圖書館 檔名:01-00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