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慧淨法師:第十八願與第十九願攝機的差別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當中,有關於救度十方眾生到極樂世界的願,有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這三個願也稱為“攝生三願”。其中第十八願、第十九願是當機願,第二十願是結緣願。

  第十八願與第十九願同樣都有“十方眾生”這四個字,到底它們所指的對象和內容有沒有什麼不一樣的意義?

  其實,阿彌陀佛的救度是平等而無差別的,無所謂一樣、不一樣;會有一樣、不一樣的問題,是因為我們眾生的根性,我們眾生的信受而有所不同。

  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的眾生,這一種眾生跟阿彌陀佛是一對一的,阿彌陀佛的生命是為他而存在的,二者是綁在一起的。而且,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的往生之命之所以存在,也必須因為有阿彌陀佛生命的存在,他才能夠存在。所以,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跟阿彌陀佛是結合在一起的,是一體不離的,是休戚與共、同一生命的。

  第十九願的“十方眾生”就不是這樣的。他不是專稱彌陀佛名,他是以“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然後至心發願,欲生極樂世界的。他不是專靠阿彌陀佛,他是靠他自己,阿彌陀佛對這種的眾生來講,並不是綁在一起的,並不是生命為他而存在的。而是跟他保證說,你如果將這些功德回向願生極樂世界,為他保證在他臨終的時候,會來迎接他,使他即使沒有專依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要救他,迎接他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第十八願的眾生與第十九願的眾生是不同的,而且差別是很大的,這個差別不在於阿彌陀佛,是在眾生的根機,眾生因理解不同、信受不同,因此,行持也不同。

  第十八願的眾生是悠游自在於阿彌陀佛的名號當中,第十九願的眾生因為不了解阿彌陀佛的悲心,他固然想要往生,可是自己又起一個心情,認為如果沒達到一種條件、沒有某一種程度,恐怕不能往生,所以,他以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來作為往生的條件。

  善導大師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所以,不管第十八願也好,第十九願也好,通通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不是說因為第十八願專念彌陀名號,所以是靠彌陀之力往生;第十九願是靠他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而往生的,不是的,他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是不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是因為他有這一些發願,阿彌陀佛就很便宜的把往生的功德“賣”給他,跟他做這樣的兌換條件,假設他不發菩提心、不修諸功德的話,他會認為自己沒有東西可以回向,而心生不安。第十八願就不一樣了,第十八願是不管他有沒有發菩提心、有沒有修諸功德,他都不依靠這個菩提心或修諸功德,是依靠這句萬德洪名的彌陀名號。這就是它們的不同。

  第十九願也是引導聖道門行人進入第十八願的的方便,因為聖道門所修的法,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即“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諸功德”就是三學、六度、萬行,本來修聖道門的行者,是在娑婆世界,生生世世以自己的力量來修行成佛的。阿彌陀佛為了引導他們離開娑婆世界,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你如果至心發願,欲生我國的話,臨終的時候,我也會來迎接你,依你這樣的功德,也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是先以這樣來引導,阿彌陀佛的目的是要他不用靠他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是要他直截了當的進入第十八願,靠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的功德力量。因為阿彌陀佛的功德力量已經圓滿了,已經成就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了,所以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所以說,第十九願的目的是在引導所有的根機進入第十八願。

  如果能夠理解第十八願是根本願,第十九願是欣慕願、引導的願,這樣的話,萬機就通通是一種根機。

  法然上人在《法然上人全集》第一三五頁說:“萬機攝於一願,千品收於十念。”也就是說阿彌陀佛以第十八願來涵蓋、救度所有的根機。根機概分九品,開展下去,九九八十一品,甚至於無量品,每一品、每一種根機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通通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萬機攝於一願,千品收於十念。”意思也就是以第十八願一願來度盡所有的根機,以第十八願的“乃至十念”來廣救所有的眾生。

  依第十八願而念佛,就是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當中,任憑阿彌陀佛的願船從此岸到彼岸。在彌陀的願船當中,我們只要安份守己地坐著就可以了,只要專稱彌陀佛名,沒有種種的條件限制;坐在阿彌陀佛願船當中,也不必為阿彌陀佛掌舵、加油、看門、整理東西……,通通不用,一概由阿彌陀佛包辦。總之,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是自自然然地乘坐在阿彌陀佛的願船當中、自自然然地往生彌陀淨土。

  第十九願就好像是自己要游泳到彼岸,然後祈求阿彌陀佛的救度,他不曉得可以直接登上阿彌陀佛的願船,所以,他就以他自己的力量來游泳。以他自己的力量,可以從此岸到彼岸嗎?根本都不可能。因為極樂世界是無上涅槃的境界,以凡夫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游泳力量,根本都不可能游到彼岸。只是,由於阿彌陀佛的悲心,也讓他能夠登上無上涅槃的極樂彼岸。所以,他的游泳一方面是阿彌陀佛扶著他,拉著他上岸的,如果阿彌陀佛不扶著他,不拉著他上岸,他老早就沉溺下去了。

  所以依據第十九願固然也能往生,但也是靠阿彌陀佛的善巧方便接引。第十八願有“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第十九願就沒有,這個差別就很大。

  因此,第十八願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第十九願也有“設我得佛,十方眾生”,同樣都有“十方眾生”,可是這兩種眾生是天差地別的。

  當然如果第十九願的眾生體會到彌陀的悲心,體會到彌陀的功德,有自覺到自己的“發菩提心”,其實不是真的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不是三輪體空的功德,要回向往生淨土是不相應的;往生彌陀淨土的正因正業,就在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名號當中,如果能夠理解到這一點,他就會歸入第十八願。不管是上輩、中輩、下輩,不管是出家、在家,有智慧、沒智慧,善人、惡人,清淨、不清淨,就統統是一種根機,是第十八願的根機,是第十八願的十方眾生。

  摘自《第十八願善導釋(二)》

 

上一篇:因果不虛:抗日戰爭時期的生死簿
下一篇:人突然死去的三個原因,有兩個原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