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蔡禮旭: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5集)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諸位長輩,諸位朋友們,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想很多朋友們可能是下了班趕過來,不知道有沒有吃飯、有沒有稍微歇息一下?確實不容易。這是效法孔夫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飯都可以不要吃,趕緊一起來研討古文。相信這一分承擔倫理道德復興的存心,一定冥冥中得到古聖先賢以及我們歷代祖先的庇蔭。當然,飯還是要吃。這一分真心發了,一定得到冥冥中的幫助,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我們又見面了,就代表一個禮拜又過去了。確確實實人到中年以後,感覺上好像日子過得特別快。你們不要懷疑,我也是中年人,快四十歲應該算是中年人了。所以也感覺到歲月不饒人。

  而人生很多事情是不能等,比方行孝不能等,不然會造成人生最大的遺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包含行善不能等,這一點相當重要。我們還沒有學經典以前,只覺得人生有一本存摺,把錢存在銀行,錢需要的時候就領出來用。但是卻不知道人生還有另外一本無形的存摺,就是一個人所積累的善行。積累的善行愈多,當我們面對凶災的時候可以逢凶化吉,可以趨吉避凶。所以我們看世間很多人很有錢,可是當他凶災面臨的時候,大家有沒有看過哪一個人拿十億可以買回凶災奪去的命?誰有看過?沒有。但是假如他先拿這十億去救濟最貧苦的人,去辦傳統文化的學校,他這個陰德、他這個善行就厚,他就可以逢凶化吉了。所以這個道理得懂,不然有錢也買不到自己的福報。甚至於有錢還會傷自己的福報。為什麼?有了錢看到可憐的人無動於衷、麻木不仁,那哪有不傷自己的福的道理!所謂「積財喪道」,自己有錢了,旁邊的很苦難,置之不理,結果突然自己家裡起火了,沒有人要來幫忙。甚至於旁邊的人還說,蒼天有眼,燒得好!你看無形當中都讓人家寒心了,無視於別人的貧苦。假如我們家長都是這樣,下一代那就更不知道仁慈,不知道關心人了。所以有財富的人不行善,這個家道連一代都過不了。

  所以行孝不能等,行善不能等。還有我們的學習不能等,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不能等。為什麼?「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這個學習不是說一個禮拜來一次就夠,大家覺得夠不夠?這個是我們得要客觀來看。宋朝的讀書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那是幾百年前有學問的讀書人說的,那大家我們現在客觀的來評估一下,我們多久不讀書就面目可憎?可能一、二個小時不用功,甚至於書本才放下脾氣就上來了,這個我們得要很冷靜對待。學習貴在自知,貴在不自欺、不欺人,自己到底是在進還是在退,不能不了解。知道在退,有羞恥心,「知恥近乎勇」,有勇氣去突破。有勇氣得找方法,怎麼樣才能夠讓自己不退?最重要的還是要精進不懈怠。

  任何時候,工作,都是把學到的道德學問用在工作上,工作也是求學問。求學問最重要的是這顆心。孟子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把那顆迷失的真心找回來。時時找回來,時時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覺悟)、慈悲的心來處世待人、來工作,那在工作當中也在提升自己的學問。再來,工作放下了,趕緊經書打開來學習,趕緊聽經,不放松。為什麼?一放松,胡思亂想。我們一警覺,怎麼又胡思亂想?可能不知道十幾分鐘又過去了。所以不進則退,我們得用功在每一個念頭都有覺照、都警覺,才能進步。不然,不在這個起心動念處下功夫,每一天大部分都還是妄念多、邪念多,就很難進步。所以學問不能等。

  再來,家道的承傳、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我們早一天覺悟,早一年覺悟,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就得到正確的智慧、正確的引導。我們假如晚覺悟、教錯的,可能孩子跟學生一生都扭轉不過來,因為先入為主。所以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就像《三字經》上說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這有很重大的責任。所以為人父母、老師、長輩,以至於是企業的領導者,你是這個企業的大家長,能時時期勉自己早一點有智慧、早一點覺悟,能利益家族、利益學生、利益企業的同仁,相信提升得一定會很快。為什麼?有努力不懈的動力。所謂慈悲為本、仁愛為本,有慈悲仁愛的心想要去利益下一代、利益他人,他就會自己努力學習。所以今天我們學習聖賢的教誨還會懈怠,還會要別人提醒、督促,別人常常推我們,我們就要了解根本原因是我們這一顆慈悲心沒有能真正發出來,這個使命感沒有能放在心上。所以這個都是值得我們常常提醒自己,也常常鞭策自己,要扛起家族的責任,扛起教育好下一代的責任。這是家道的承傳,對得起後代,對得起自己的父母跟祖先。所以家道的承傳不能等。

  社會的人心、治亂也不能等。人心假如繼續不懂倫理道德,跌到一定的程度,到時候想拉都不一定拉得回來。就好像把這個社會的狀況比喻作一個人的身體,身體生病了,及早看醫生,好治療;到病入膏肓,神醫來救都不一定有把握。諸位學長們,請問大家,現在的社會風氣病到哪裡了?你們都活在天堂是吧?不食人間煙火了。大家想一想,現在社會的病假如像身體一樣,現在離膏肓還有多遠?就這幾年!再不救,坦白講,人都不像人了。所以面對整個世道人心的轉變恢復到倫理道德上,這個也是不能等的。所以恭喜大家遇到了這個大時代,很多成語我們都用上了。「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連那個狂瀾撲過來了你毫不畏懼,那個高樓大廈要倒下來了,你馬上把它撐起來,就是這個樣子。「雖千萬人吾往矣」,再怎麼困難還是勇往直前。「見義勇為」。所以我們寧可現在盡心盡力,無愧於心,也不要到時候救不回來在那裡唉聲歎氣。要能夠利益社會,要能利益國家,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很重要的要回歸到自己的修養上,正己化人。而要開啟人的善心,最重要的從孝道入手。「夫孝,德之本也」,一個人德行的根本,也是德行的源頭活水。孝開了,百善皆開。你們怎麼沒什麼反應?我這個老毛病又犯了,以前教小學,常常喜歡考試。

  我們翻到七十四頁,今天一開始一起來學習李密先生所寫的這一篇「陳情表」,這一篇也是闡述孝道非常精辟、至真至愛的一篇文章。我記得曾經讀過一段文,這一段文說到,「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悌」,不悌就是不友愛兄弟,「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所以這三篇文章都是至真至情的文章。我們先一起來把它讀一遍好不好?好。你們有沒有預習好了?待會兒字讀不出來要處罰。我們一起來,預備起:

  【陳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茕茕獨立,形影相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藥,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诏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诏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馳,則劉病日笃;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讀完這一篇文章可以感覺到李密對他祖母的這一分至孝。剛剛有沒有學長讀得流眼淚的?假如有的話是孝子,假如沒有的話就是不孝。我是很慚愧,我以前都讀過這三篇文章,怎麼一滴眼淚都沒流出來?所以我才知道我以前叫不忠、不孝、不悌之人。還有一點就是我們這些千古文章,只把它用在寫考卷上,卻沒有拿來陶冶我們的性情,增長我們的德行,這是相當可惜的一點。所以我們讀這一些千古文章,確實能把人的善心給喚醒。我們一起來看這個文章。「陳情表」是李密所寫,他是魏晉南北朝晉朝時候的人。我們孔老夫子說,「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所以我們也把從堯舜以來的歷史朝代我們也把它背一下。從夏商周之前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是屬於夏朝、商朝、周朝。而堯舜以及堯舜以前的三皇五帝,他們都是以一顆無私的心、公天下的心在為人民服務,所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而且是堯把天子位禅讓給舜,舜再禅讓給禹,那個天下不是一家所有。到了夏朝是屬於家天下的開始,雖然是家天下,還是以愛民為本,照顧、關愛好人民。這是夏商周。

  周朝有西周跟東周,東周就是我們熟悉的春秋戰國,那是我們在歷史當中常常讀到的。所以西周在前,東周在後。這個其中有一個周幽王寵愛褒姒,所以就把整個朝代弄得非常亂,後來還外族侵略,都把他給殺了,之後才接續是東周。東周又經過春秋戰國時期。所以夏商周,結束戰國是秦朝。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這裡又接續還有一個五代十國,宋、元、明、清,這個是我們比較近的朝代,比較清楚。最後才結束這個皇朝。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漢朝末年三國鼎立,《三國演義》,就是魏、蜀、吳,就是在魏晉這一個時代有三國鼎立,最後三國結束進入晉朝。我們這篇文章就是在魏晉這個時代的文章,我們先了解一下。把它背起來,多念就熟了,就記起來了。

  李密,他是三國時候,他是蜀國人。蜀國其實它是延續漢朝,因為蜀國開國是劉備,他是漢朝的子孫,所以它是叫蜀漢。他本來是在三國做尚書令,也是當官的,可是後來蜀國被魏國滅了,然後魏國又被他的大臣司馬氏這一家篡位,就變成晉朝。所以這個是在晉朝。而李密,他父親早死,我們剛剛在文章裡面,『生孩六月』,他才六個月他的父親就死了。然後,四歲的時候母親又改嫁,所以他算是整個小時候的成長非常的困苦。而這一篇文章它分成四個段落,我們從第一個段落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臣密言,臣以險釁』,「險」就是很艱困,「釁」是指禍兆,有些災禍,這個釁。為什麼說他自己覺得他很艱困又很多災禍?他接下來敘述到了,『夙遭憫凶』,「夙」本來是指早晨,這裡的夙是指很早家庭遭到很值得可憐的凶災。什麼情況?他出生六個月,『慈父見背』,這個「見背」的意思就是背對著他,好像離開了,見背就是指父親離他而去,去世了,慈父見背。『行年』,指他經過了四年,就是四歲了,「行年」就是指年齡的意思。『舅奪母志』,他的舅舅強迫他的母親要改嫁。這個對他母親來講也是非常痛苦,因為懷胎十月,自己的骨肉都希望親手把他撫養成大,但是舅舅強迫他母親改嫁了。所以很多丈夫、妻子去世之後沒有再結婚的,有時候就是考慮找的另一半假如不能把現有自己的孩子視如己出,那可能這個孩子的人格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就怕自己孩子受傷害,就不結婚。有這樣子的父母,那一分存心也是非常的不簡單。而我們古代,男子假如繼續結婚的,叫做「續弦」,大家聽過沒有?很文雅。續弦,你看夫妻是琴瑟同鳴,就是兩個人同心演出夫妻好合,是人間很美的詩篇,是這個意思。所以他四歲的時候母親也改嫁了。

  當下『祖母劉憫臣孤弱』,他的奶奶很憐憫他孤苦無依,又那麼小的年齡。所以就『躬親撫養』,親自把他拉拔、拉扯大。而且我們剛剛念了一遍,李密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是四十四歲,他的祖母是九十六歲,他的祖母大他五十二歲。所以大家感受一下,他祖母要帶他的時候,他才四歲,他的祖母已經五十六歲,已經進入老年了,還要帶一個這麼小的孩子。而且他又強調,『臣少多疾病』,我小的時候疾病都不曾間斷,身體體質不好。而且到了九歲,走路還不穩。大家可以想像,這個祖母光是協助他學走路就不知道花了多少功夫。以至於生病,三餐的料理,都要讓一個已經六十歲左右的老人來照顧。『零丁孤苦,至於成立』,他也沒有兄弟姐妹,也沒有堂兄弟姐妹,這個「零丁」就是很孤單、很微弱。然後就這樣長大了。

  接著他也敘述到他自己的家族,『既無伯叔』,沒有伯伯、沒有叔叔。『終鮮兄弟』,這個「鮮」是少,沒有堂兄弟、表兄弟。『門衰祚薄』,「門衰」就是家道不興,「祚」是指福報,福氣也很薄。『晚有兒息』,他自己也很晚才有孩子。『外無朞功強近之親』,就是他們交往的親戚朋友幾乎沒有,幾乎沒有親戚這個部分。這個「朞功」,這個朞字,就是指,朞年是一整年。因為在古代很重視喪禮,就是要服喪的時候都是念著父母、長輩、親人對他的恩德,所以依親屬關系的遠近它有分為幾個不同的服喪標准。第一個標准,是指對自己的父母親,這個叫斬衰,斬衰它是三年,服喪三年。我們一般,古代面對老師是心喪三年。這個是守喪,穿喪服,這個是斬衰的年限。接著是齊衰,是一年,而這一年指的是祖父、祖母,還有伯伯、叔叔、伯母、叔母,這個是屬於齊衰,它是一年。所以一年就是指這個朞字,他沒有這些長輩,沒有伯伯、叔叔這一輩的長者,無朞。接著,「功」是指大功、小功。還有缌麻。這個是五個不同的服喪的標准。這個大功是九個月,小功是五個月,缌麻是服喪三個月,依照親屬關系的遠近有不同的服喪標准。所以這裡提到的「無朞功強近之親」,就是指沒有像一年這樣親屬關系的親戚,以至於,功就是指大功、小功,這樣的親屬都沒有,所以外無朞功。這個「強近」,強意思就是說比較有地位的親屬,近就是比較親近的親屬,都沒有。

  『內無應門五尺之童』,人丁單薄,一個僕人也沒有。「五尺」是形容未成年的童僕。以前的尺比較短,所以五尺還不是很高的孩子。『茕茕獨立』,這個「茕茕」也是孤單沒有依靠的意思,茕茕獨立。『形影相吊』,就是他自己跟他自己的影子互相陪伴。所以我們可以想像到,他的整個成長都沒有什麼玩伴,就是跟他的老祖母相依為命。『而劉夙嬰疾病』,這個「嬰」跟手字旁的「撄」一樣,加一個提手旁的撄一樣。就是遭到疾病的意思,夙遭疾病,就是他的祖母身體也不好,很早就有疾病了。『常在床蓐』,常常病臥在床。『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李密親自奉湯藥來幫他的祖母調養,從來沒有離開。這個「廢」字就是置之不理叫廢。「離」就是離開她。等於都是非常仔細的去關愛,就好像《弟子規》說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是第一段。整個第一段就是形容李密從小他整個家庭的狀況,以及他跟他祖母相依為命的景象,讓皇帝能了解他的狀況。

  接著是第二段。這一段主要敘述,朝廷一直要找李密去當官,可是他的祖母病又很嚴重,他不知如何是好,進退兩難的狀況。

  『逮奉聖朝』,這個「逮」是到了,等於是到了、及,這個逮字有這些意思。等到了「聖朝」,就是指當下的晉朝,這也是對晉朝的一個尊重,逮奉聖朝。『沐浴清化』,沐浴在這個清明的教化之下,這也是肯定、贊歎皇帝他目前在治理當中特別重視孝道的教化。待會兒我們還可以舉例。晉朝可以說是僅次於漢朝的一個朝代,就是出的孝子僅次於漢朝,大家翻《德育故事》,漢朝的最多,接下來晉朝的。所以我們也可以了解到,領導者重視,上行下效。那這個領導者現在不是指皇帝而已,現在我們所謂的企業主,企業家、企業主,他是一個團體的負責人,所謂企業王國。這個時候領導者重視孝道、重視德行,就會帶動他整個企業團體的風氣。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上行下效的力量。假如您有使命感,你還可以在你的社區來帶動孝道的風氣。在母親節,在重陽節、冬至這些日子,都是值得飲水思源的日子。假如在我們的社區大樓裡都能夠舉辦這樣的節慶,也可以帶動這個風氣。所以利益社會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只要從我們當前的因緣、身邊的事開始做,一定可以給社會好的影響。所以這裡也肯定晉朝重視孝道的教育,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這個字念「葵」。太守是指一個郡,以前朝代地方的一個行政單位。像我們現在是縣,再來是市,是吧?再上去是省。古代是州、郡、縣,底下是鎮,還有比較小的單位。這個就是指行政單位。這個郡的太守『察臣孝廉』,就是舉他為孝廉。舉孝廉是從漢朝漢武帝以來就用的一個推舉人才的方式。舉孝廉之後他是貢生,就是公費生,國家提供他讀書的機會,讀得好、表現好就有可能派他去當官。這是孝廉。而且,很難得的是用孝、廉兩個標准才能舉出真正的人才。孝,他就有德行的根本;廉潔,他就不貪污,這是做事的根本。一個人再有能力,會貪心,會貪污,他絕對會把一個團體給搞垮。所以兩個字就把做人做事的根本找到。

  但是我們現在在團體裡面找人才,是不是用這兩個字找?有沒有哪一個大老板要舉一個人才,我到他家去打聽,打探打探,看他孝不孝順?現在都變成,我看他是不是哈佛畢業的、是不是牛津畢業的?你看標准錯了,結果也會錯。大家注意去看,很多全世界的大企業轟然倒下的時候,那些執行長,那些貪的高級長官,請問他是哪間學校畢業的?都是名校。這個大家可以去留心看看,這值得思考。所以真正的人才並不是他的學歷有多高,首先的根還是在他的德行上。假如我們沒找到這個根,那整個企業團體裡面貪污、腐敗、跳槽的現象絕對不能改善;只有找到根本問題了,才能改善。所以不是忠臣出不來,是因為沒有孝子。有孝子才有忠臣,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真的要培養自己的員工是忠臣,首先要把孝的教化一定要落實在自己的企業裡面、自己的團體裡面。

  『後刺史臣榮』,「刺史」是指州的長官、州的官員,這裡是指益州。那個時候,因為李密他本來是蜀漢的人,之後進入晉朝,他是屬於在四川那一帶的人,益州。這一個刺史又推薦他做秀才,這個「秀」字就是他在貢生裡面、公費生裡面又特別優秀,把他舉薦出來,『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因為他假如走了,沒有人照顧他奶奶,所以推辭,沒有去復命。『诏書特下』,「诏書」是指皇帝下的命令。『拜臣郎中』,這個「拜」字在這裡是指派,派給他的官職是「郎中」。『尋蒙國恩』,「尋」是不久之後,又接到另外一個指令。『除臣洗馬』,這個字念「顯」,明顯的顯的讀法。就是不久之後又接到通知,「除」是指授予他「洗馬」的職位,這個洗馬是輔佐太子的官,太子以後是要當皇帝的,所以這個官也算是不小了,每一次太子出去,他都是陪伴走在前面的。

  所以得到這麼高的官職,李密說他『委以微賤』,這個「委」是第三聲,「委以微賤」,這個委字就是他謙虛,就是我這麼低賤的人,本來就趕緊要去侍奉太子,『東宮』是指太子,以前在朝廷裡面住在東宮的是太子。『非臣隕首所能上報』,這麼大的恩賜,「隕首」就是掉腦袋,就是死的意思,我死了都不能夠報答這個恩德。但是臣還是很掛念祖母,所以又再一次把這個情況上奏給皇帝。『臣具以表聞』,「聞」就是上奏。『辭不就職』,還是推辭不能去。剛剛是「诏書特下」,就是很急了。接下來他說,『诏書切峻』,「切」是急切,「峻」是嚴厲,這個切峻的意思就是你再不去,那你就完蛋了,你就真的是不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裡了,「目無君父」,那就不是小事了。『責臣逋慢』,就是指責他,這個「逋」就是指好像他規避,就是避開,不理睬這個事一樣,「慢」是指傲慢,不接受。所以就感覺他是不是避開,然後又很傲慢不接受。『郡縣逼迫』,這些地方官逼他。『催臣上道』,你趕緊就職。『州司臨門』,這是指州的官員親自到他家催他。著急到什麼程度?『急於星火』,「星」就是指流星,速度很快;「火」是指火災,救災那麼緊急。

  『臣欲奉诏奔馳』,我很想要奉皇帝之命趕緊沖過去就職。『則劉病日笃』,我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更沉重。這個「笃」在這裡是沉重,更危險,沉重、危險的意思。『欲苟順私情』,想要盡我這一分孫子的孝道。『則告訴不許』,這些地方官全部很堅定的告訴他,絕對不允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我的進退實在是非常的困難,進退兩難。這是第二段。諸位學長,有沒有感覺到他的痛苦?我們讀文章要契入這個故事裡面,要體會他的艱難。

  第三段在說明他絕對不是為了自己的清高而不去就任,他解釋讓皇帝了解,而實實在在是他的祖母太困難、太危急了。他接著說,『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伏」,伏有點低頭下來的意思,低頭,「惟」是思惟。就是我這個臣子,私底下思考、沉思,想著這麼英明的聖朝是以孝來治理天下。『凡在故老』,「凡」是屬於,這個「故老』有兩個說法,一個是指很老的朋友,還有老人;另外一個意思是指曾經當過官的老人。所以不管他是屬於上了年齡的人,還是退休的老臣,其實都是在強調知恩報恩,對於老人、對於退休官員都特別的照顧。底下說,『猶蒙矜育』,「矜」就是指憐恤、憐憫、撫恤,「育」就是養育、照顧。這是強調它這個社會風氣特別懂得要不忘記上一輩人的恩德,這很重要。

  不只在晉朝,我們聽師長講到,他們小的時候,所以其實這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來一直保有的美德,就是敬老尊賢。師長講到他們小的時候,一遇到過年,都會給每個老人送禮物,關心他們的吃,關心他們的穿。所以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福報大?就是懂得報恩。因為老人是為了家庭、為了社會奉獻一生,假如我們不盡力照顧他們,叫做忘恩負義。而且我們不照顧老人,請問大家,我們會不會老?我們假如現在不照顧老人,請問我們老了會怎麼樣?那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老了鐵定也沒人照顧。為什麼?下一代看著!留與兒孫做好樣子看。

  所以我們現在在中國大陸很多地方學習傳統文化的人,他們也很注重關心老人,自己回自己故鄉過年的時候,都發紅包給自己故鄉的老人,這個也很可貴。我記得還遇到一個企業家,去關心他的員工,還給他的員工七十歲以上的,不管是爸爸還是爺爺,他親自去給他們送紅包。你看他們家這些老人感不感動?很感動!居然是老板親自來關心我們這些老人。而且告訴大家,這個老板親自送紅包以後,全家的人都很感動,以後這個員工動什麼歪腦筋,他們家人說不可以忘恩負義。你的員工心理都能得到很好的糾正。他把他一家人都用心的去關心、照顧,「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結果這個企業家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什麼?他說他去看望這些老人,發現八十幾、九十幾歲的老人,他的孩子或孫子都是他們公司優秀的員工。大家知道原因了沒有?他的老人為什麼這麼長壽?孝順!所以這些優秀的員工在家都是孝順,難怪在公司是忠臣。這個企業家也印證了忠臣出於孝子之門。老人能享天倫之樂,自然健康長壽。所以他舉了晉朝對於老人特別的關心、可憐的人特別的關愛,這是先肯定了皇帝。

  接著也敘述我的情況又特別可憐,所以也請皇帝多體恤他的情況。『況臣孤苦』,孤單困苦。『特為尤甚』,狀況又特別的特殊。所以接下來李密也希望皇帝不要誤會,好像他很清高,不願意去做這個官,他不是這個意思。所以他做了一個說明。『且臣少侍偽朝』,就是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在蜀漢(蜀國),蜀國大家知道,劉備、孔明,這個就是屬於蜀國。因為那個時候蜀國已經結束了,已經是晉朝,所以他說明我年輕曾經在蜀國當過官。『歷職郎署』,那時候的官是尚書郎。『本圖宦達』,本來我是希望好好當官,能夠有一番作為,這個「達」就是飛黃騰達。『不矜名節』,就是我不是很矜持、很愛惜這個名節。他所謂的名節就是說,讀書人他會強調我只在一個朝代當官,我不侍奉兩個朝代。讀書人因為他忠於一個領導,不侍奉兩個朝代,這是讀書人重視名節。他解釋說,我不是尊崇、愛護我的名節,不是矜持著我的名節。

  『今臣亡國賤俘』,就是我本來侍奉的蜀國已經結束了,等於好像是他覺得是很低賤了,好像被俘虜的人。『至微至陋』,就是指自己是低賤的、鄙陋的。『過蒙拔擢』,我這樣的身分還受到這麼特殊的提拔、抬舉。這個「蒙」是受到,「拔」是提拔,「擢」是抬舉。剛剛前面也講到,「拜臣郎中」、「除臣洗馬」,等於是給他的官位都不小。『寵命優渥』,非常得到恩寵,非常優厚的待遇。所以既然是這麼大的恩惠,我怎麼敢盤桓?『豈敢盤桓』,「盤桓」就是逗留不前進的意思。這麼好的恩惠我應該馬上去做的,我不可能有其他的考慮、其他的發展。『有所希冀』,就是還有什麼其他的企圖,不可能的。所以這個「有所希冀」下面打個問號,就是不可能還有什麼其他的企圖。

  『但以劉日薄西山』,我們常說人壽命快結束了叫「日薄西山」,就好像太陽接近西邊要落下去了,就等於是晚霞,就快結束了。薄是指逼近,逼近了西山,就是來日無多了。『氣息奄奄』,就是整個身體狀況非常的虛弱了。『人命危淺』,就是很垂危了。『朝不慮夕』,早上還活著,很難保證晚上還在,「朝不慮夕」,朝不保夕。而當形容這一段,就是指他的祖母確實是病得很嚴重。接著這句話最能流露李密對他祖母的感激之情。『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我假如沒有祖母的照顧,我可能早就死了,就不可能有今天了;而祖母現在這個狀況,沒有我的照顧,她就不能安享余年,她就活不下去了。而這個精神我們可以感覺得到,李密是知恩報恩,祖母的照顧才有他的今天。所以這是一個孝心,他的整個人生態度就是知恩報恩。為國家、為團體就是盡忠,以至於曾經照顧過他的人他都會盡忠,「沒有誰就沒有我」,他那個忠誠就提起來了。

  『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更相為命」也就是相依為命的意思。『是以區區』,「區區」是形容小小的私情。這個其實都是他很謙虛的態度。事實上孝養奶奶這是天經地義,不是小事,但是他很謙退,就覺得這只是我們家的小事。可是我又不敢離開,『不能廢遠』,這個「遠」字是指離開,不是遠近的意思,「廢遠」,遠是指離開,置之不理,我們剛剛前面講的這個廢是指置之不理,離開了。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這個字念「又」,通又。『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就是我以後孝忠陛下的時間還很長。但是報達養育之恩的時間,『報養劉之日短也』,我再能奉養我祖母的時間已經太少太少了。所以在這裡乞求皇帝答應他。『烏鳥私情,願乞終養』,這裡舉到了我們說的「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烏鴉都懂得要回報它母親的恩德。其實在動物界也都是很強調天倫,都是有感情的。所以有一個獵人,他是要去打老鷹,結果要打這只老鷹的時候,剛好看到這只老鷹往下飛,飛到了一個地方停下來。他就仔細繼續觀察,發現這只老鷹是找了東西回來,正在給它的老母親吃,那只老的鷹毛都掉光了。所以當下這個獵人看到這個景象,打不下去了。人同此心,其實所有有靈知的生命都同此心。所以孝養父母是天性,養育子女也是天性。所以我們中華文化就是讓這個天性能終身保持。

  在西藏有藏羚羊,羊的一種,剛好有一個獵人他早上出去的時候發現了一只羚羊。結果這只羚羊它可能知道已經被獵人給看准了,所以獵人瞄准的時候,突然那只羚羊就對著這個獵人的方向就跪下來。這個獵人也相當奇怪,這個動作是什麼含義?不過那時候他沒有理解,還是射殺了這只藏羚羊。而當他把這只羚羊抓回來之後,把它剖開來,後來就了解到為什麼這只羚羊是跪下來,因為這只羚羊已經懷孕了,所以那一只母羊是為了它的孩子求這個獵人不要殺它。所以我們可以感覺得到,父母縱使是面對生命危險的時候,他還是先想到他的孩子。所以這個獵人看到這個現象,也是非常的觸動,從此以後他也不再打獵了。所以我們說,「已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不欲也勿施於其他的生靈,其他有靈知的生命我們也不應該把我們不願意的強加在它們身上。誰願意自己的親人受傷,甚至生命結束?

  這是第三段,敘述了他們現在的情況,而且也給皇帝說明,絕對不是為了名節不去當官,實在是老奶奶的病情讓他沒有辦法離開。所以接下來,最後,也是他希望皇帝能夠允許他、成全他這個小小的心願。

  下一段說到,『臣之辛苦』,艱辛的處境。『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這一段就是講到,我的這個艱辛的處境,不是只有這個蜀,就是指益州(四川)這個地帶的人士,及這裡的父母官,這個「牧伯」都是指當地的父母官,而「二州」是指梁州跟益州這兩州,不獨這些官員跟老百姓了解我的狀況,「所見明知」就是都很明白他的狀況。甚至於是「皇天後土」都能幫我做證明,「實所共鑒」。而這個「皇天後土」,其實也是包含了所有一切的神明,天地神明,都可以幫我做證明。所以這個也是赤誠的心。『願陛下矜憫愚誠』,憐憫我這一顆誠心。『聽臣微志』,「聽」就是成全我,希望能接受我的請求,就是成全我,「微志」,小小的心願。假如皇帝能接受,『庶劉僥幸』,我的奶奶就,這個「庶」就是有機會,能夠安享余年,『保卒余年』,就是能夠安度余年。

  而真的我的祖母能讓我陪伴她終享余年,『臣生當隕首』,他感激皇帝的恩德,生的時候可以拋頭顱,灑熱血。『死當結草』,他表達他的心情,不只我生的時候要效忠於朝廷,死了以後我還要再報你的恩。這個「結草」它是有一個典故,是指死後報恩的典故。是在春秋戰國時代,晉朝有一個大臣叫做魏武子,晉朝的一個大臣。他生病的時候就跟他的兒子魏顆,一顆兩顆的顆,交代,因為他娶了一個年輕的妾,他說我死了之後,你幫我把她改嫁。又過了一段時間,他父親的病已經到臨終了,有點像彌留之際,有點糊塗了,結果他爸爸又跟他說,我死了之後,讓這個女子,這個妾,陪葬,就是跟著他一起死。後來過沒多久,他父親就死了,結果魏顆就把這個女子改嫁了。這很重要!這個兒子是當得對,不是很愚昧,是有智慧,懂得通權達變。他心裡想,一定要聽我父親很冷靜時候的決定,不能聽他糊塗時候的決定,這個叫不陷父親於不義。說實在的,把這個妾活埋,那個罪過誰擔?他父親得擔。所以這個兒子這麼做是很難得的。

  結果這個魏顆剛好有一次(他是晉國)跟秦朝打仗,秦朝有一個武功高強的大力士叫杜回,結果兩軍對峙的時候,這個魏顆就看到奇怪,杜回前面怎麼有一個老人在那裡綁繩子,他看到了。結果綁好繩子之後,剛好那個杜回就發兵過來,騎著馬就過來了,就被那個草繩給絆倒了。他本來是大力士,武功高強,結果從馬上栽下來,就被活捉了,晉朝這場戰爭就打勝了。當天晚上魏顆就夢到這個老人來了,老人跟他講,我就是你改嫁的那個妾的父親,你聽從你父親清醒時候的交代,救了我的女兒一命,我雖然死了,我也要來報答你的恩情。這個故事是在《左傳》裡面記載的一個真實故事。所以我們看人的善心,善到人家死了都想報答你,你的陰德就很厚,做人就很成功。

  接著講,『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不勝」就是懷著誠惶誠恐的心,很恭敬的。『拜表』,送上這個表來上奏給皇帝,希望你能夠允許我孝養我的祖母。而晉朝的皇帝接到「陳情表」之後,非常感動,馬上下了一道命令,就是允許他奉養他的祖母,而且還派了兩個婢女一起去幫忙照顧他的祖母,然後還交代當地的地方官,固定的時間就要送吃的去到他們家,讓他的祖母吃。這個皇帝不簡單,而且皇帝一這麼做了,天下人都歡喜,都效法、都學習孝道。所以「陳情表」,最後皇帝恩賜給李密奉養祖母,而且又恩賜了婢女、食物,都可以顯示出帶動了整個晉朝孝道的風氣,難怪晉朝的孝子這麼多。所以上行下效是真實不虛的。

  這節課就先跟大家講到這裡。我們待會兒再就晉朝還出了好多孝子跟大家來再交流一下。好,謝謝大家。

 

上一篇:李越:禮樂時光
下一篇:鐘茂森:一函遍覆,印光大師開示(第4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