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以不變應萬變的竅訣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前幾天受邀到某一個非營利機構演講,當散會後,有幾位企業領導階層和公司的老闆,對於我所講的一句話很感興趣,但始終不解,這句話是:「世界一直在改變,但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切都一直在變。」他們希望是否可以對他們加以說明。通常我都會根據不同的身分和背景,對於同樣的主題給予不一樣的解釋。在學理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人的大腦有分左右,左腦比較發達的人他們在日常生活上對於事物的推理和邏輯的組織都比一般人來得上路熟悉,右腦比較發達的人通常都是用主觀和直覺去判斷事物,所以通常情緒和感官往往會影響到這一類的人,因為他們都是用自己的感覺在下判斷。但無論是屬於左腦還是右腦思考類型,無可否認的如果你是用人類的思維模式處理眼前的任何事物,你自己也會很清楚意識到,你也無法掌控你在每一個當下的念頭是否都是承襲延續上一個念頭而來,因此這就是一種變化。

  《六祖壇經》裡面也有一個公案,內容是在敘述到底是風吹旗子,旗子在動,還是我們的心在動的故事。人活著的世界離不開兩大類,外面的情器世界以及內在的情緒心理世界,有修行的人對於內在的管理和外頭的境界他始終都可以調節得很好,不會有任何的矛盾與沖突,但對於一些沒有經過修心課程訓練的人士來講,往往會因外面的風吹草動或辦公室裡面的人事變動影響到自己內心的平靜和情緒,這對於現代人來說是經常面臨的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人們擔心害怕的往往不是外在的改變或者是內在情緒的變化,一般來講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且一直在抗拒的是別人想要他們改變。當一般人面臨要被改變的時候,所生起的情緒就是抗拒,抗拒之下所產生的壓力便是直接的反射生起不同的情緒,因此管理階層最常要注意的是情緒的管控和團體的駕馭之術,因此領導階層往往要有智慧的去覺察到你的屬下到底有多少人是表面上同意,其實心中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和抗拒的負面情緒。而你最要注意的是絕對不能變成和下屬之間類似以物易物、或耍弄權術、和互相大玩捉迷藏的心理游戲,如果是在這種狀態之下你的領導之術是有問題的,而且是有高度風險的。

  以上這些話是我針對這一群領袖階層的管理人所诠釋的,他們聽了之後頗有同感,心有所悟,但是對於不在現場的人而言似乎會有摸不著頭腦,如墜五裡霧中的感覺。事實上也不然,在一天之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內在的情緒和外在動和不動的外境,我認為無論是在修行的層面,或對於一般的普通人士而言,如果你懂得以不變的內在觀察瞬息萬變的外在,就如同群雁渡江,江水不動,又如浮雲越山,山本不搖一般,這是一種深層高度的禅修狀態。人類的煩惱大抵來自於無明和愚癡,愚癡不是世俗所講的愚笨,而是太過於容易質疑,因為質疑就想去考究,因為考究和探索就會衍生無限制的妄想和執著,因此心就極度的容易受到控制和影響。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外境是外境,內心是內心,各安其位,這種境界也算不錯,最起碼它沒有偏離「止」的狀態。

  但如果進一步可以做到內心從始至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如同站在鏡子前面觀看自己所有的動向,而自己內心很清楚在動的是誰,在看的是誰,那就是另外一種更高一層的境界,表示你已經漸漸地進入到「止觀雙運」的境界。到了這個階段外在的一切,毀謗、中傷、褒獎、讚賞、有錢、沒錢、升遷、或貶谪,對於這類人而言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因為對他來說到處都是出口,處理任何事物他們已經習慣不是用大腦,不是用左右腦,而是用覺知力。對他們來說更沒有所謂壓力這樣的字眼,失去與獲得、沮喪與幸福對他們來說是一樣的感受,他們的日子始終悠游於「也無風雨也無晴」一般的雲澹風輕,任何事物的來臨對他們的心而言始終是沒有阻隔,了無罣礙。

  所以如何去突破,到達永遠處於每一個當下都始終不變的心,這是現代人所應該積極地去追求的。人類最盲目的狀態是永遠沒辦法理解我們始終都只是在觀看電影情節的一個觀眾而已,更要命的是很多的人常常把自己也帶入到電影的情節裡面去,甚至於還模擬片中的角色,由於太入戲,而陷入了極度煩惱困惑的深淵裡頭欲拔不能。現在人要避免且不受到任何內外境界的干擾,唯一的方法就是時時刻刻觀察自心,不受牽動,不會動搖。如果可以經常練習變成自然,就像吃飯、睡覺、喝水一般,那你便已經融入在不變、不動、不搖的自在境界之中。

  此是我香隆立嘉措於會後和五、六位擁有上千名員工的企業家聊天所談到內容的一小部分。

 

上一篇:莊慧法師:恭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之因緣
下一篇:女人學會這些,會越來越有氣場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