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諸位同修大德,大家下午好,阿彌陀佛!我們英國淨宗四眾弟子以及世界各地淨宗同修來舉行、參加系念祭祖法會,今天是第三天。我們今天下午有兩堂的講座,還有一場音樂會,我們這次的系念祭祖法會活動就圓滿。非常感恩大家來發心莊嚴道場,來自各地區的義工,大家發心來成就這次殊勝的系念祭祖活動,這個意義非常的深遠。雖然我們在此地現場參加的人數不多,但是在無形眾生,我們的列祖列宗、世界各民族祖先都來臨這個壇場接受祭祀。凡是來參與這個祭祖系念法會,大家必得佛力加持,祖宗庇佑,福慧增長,六時吉祥。
這節課由悟道來跟大家分享我們淨老和尚早年在美國節錄《淨土五經》,以及祖師大德的語錄裡面的精華,把它節錄下來,編成一本叫《淨土集》。《淨土集》一條一條的,有數字一、二、三、四,一條一條,每一條都可以獨立,很多條合起來也可以連貫,非常方便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現前這個時代大家工作都很忙碌,特別在海外。在海外的同修,移民到國外來,生活也都非常的緊張,除了固定的假期,其他的時間都要工作。假期是有限的,一般一星期休息星期六、星期天兩天的假期,最長有三天。一般過去在美國,我們淨老和尚給大家講經,最適合的就是一次三天。三天大家還可以來聽講,如果超過三天,恐怕很多人他不能來。因此就節錄這本《淨土集》,方便這個短時間的講課,一段一段、一條一條,可長可短,有時間就多講一點,沒有時間少講一點,這個就很方便。而且每一條、每一段,它都是重點,都是精華。
今天我們大會安排的時間是下午一點到三點,由悟道來講《淨土集》。因為我們上午祭祖的時間有往後推遲了,所以我們這個時間也就慢了半個小時,跟昨天一樣慢了半個小時。剛才跟大家匯報,我們這個《淨土集》可長可短,所以這個時間我們就很有彈性。昨天有幾十位同修發心皈依,今天聽說也有要皈依的。不知道今天要皈依的有沒有在現場?如果有在現場請舉手,七個,好,請放下。那麼昨天皈依的有沒有在現場?好,請放下。昨天皈依的可能很多人今天沒時間來,因為昨天沒有時間跟大家說明三皈的意義。昨天跟大家講,只有今天這個時間可以來跟大家學習三皈依的意義。我們今天要皈依的同修,等一下我會提前十五分鐘,要皈依的同修到當中這個紅地毯來,來舉行一個皈依儀式。
這節課我們就講《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裡面,祖師講的三皈依的意義。現在這個銀幕上,大家有沒有看到字幕?字幕如果沒有,大家就注意聽。我的普通話也不標准,請大家多多原諒。因為我剛才有請同修把這個字幕打上去,這樣大家比較清楚。《淨土集.印光大師法語菁華》這部分,我們淨老和尚把它分成兩集,就是第一集跟第二集。第一集的後面,從第八十四段到八十七這個四段(四條)都是講三皈依;第二集第一段也是講三皈依,就是一共有五條(五段),這個統統是講三皈依。我們大家都知道,入佛門必須先受三皈依。受了三皈依,自己也覺得自己受了三皈依已經是三寶弟子,佛門的三寶弟子。所以很多人都皈依,皈依的人也不少,但是對於三皈意義真正認識了解的人並不多。因此我們淨老和尚早年特別寫一本《三皈傳授》的書,包括講解的光碟,來流通、來供養受三皈依的同修。這個《三皈傳授》大家有時間多看幾遍、多讀幾遍,光碟多聽幾遍。如果沒有光碟,現在網路點三皈傳授的視頻來看也很方便。現在網路都很方便,很容易找到這些資料。我們今天依照祖師開示的來跟大家做一個學習,第八十四段講:
【佛者。覺悟之義。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法者。軌范之義。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義之懿范也。僧者。清淨之義。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淨無染之淨行也。是為自性三寶。】
第八十四段就是祖師給我們開示,什麼叫自性三寶。三寶有化相三寶、住持三寶,還有一體三寶。此地講的是講自性三寶,給我們解釋自性三寶,我們主要皈依也是皈依自性三寶。『佛者,覺悟之義』,佛這個字是覺悟的意思,覺而不迷,對宇宙人生、萬事萬物徹底覺悟明了通達,佛門禅宗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到了究竟圓滿這個人就叫佛。佛,是不是釋迦牟尼佛才有?我們自己有沒有?下面祖師就跟我們講了,『自性佛者,乃即心本具,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這個佛,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都有,也就是佛性,自性佛,自己的自性,它本來就是佛,「乃即心本具」,就是我們的心本來就具足的。這個佛性,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也,這個佛性它沒有念頭,離念就是遠離妄念,沒有妄念,沒有妄念它就靈了。我們現在妄念很多,就顯得不靈了,這個知,應該知道的都不知道,不能像佛一樣遍知,這是我們眾生現前的情況。這是講自性佛,真如佛性,它離念靈知,它沒有妄念,離開妄念,就見到我們自性佛了。
我們現在自性佛就在我們身上,但是我們不知道。自性佛在我們身上哪裡?《楞嚴經》佛給我們講,六根當中的根性,我們眼能見、耳能聞、鼻能嗅、舌能嘗、身能觸、意能知,這個六根根中之性。我們現在只知道六識、六塵,把我們眼耳鼻舌身意那個根中之性迷失了,不知道。天天在用這個,時時刻刻在用這個,從來沒有離開,但是我們迷了,不知道,迷惑顛倒,不知道回歸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被無明不覺蓋覆了。所以我們皈依佛,就是回歸自性真如佛,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我們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面,如果能回歸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就見到自性佛,明心見性,見性就成佛。所以這個每個人都有。在我們《中峰三時系念全集》,中峰國師的開示更具體。我們念佛人,念阿彌陀佛,大家非常熟悉。所以中峰國師就給我們開示,「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這句話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心本來就是佛,如果不回頭向自己內心去尋找,往心外求法,往心外去找,永遠找不到,就變成外道。這是給我們開示佛就是覺悟的意思,覺悟我們自性真如佛性,它本來就是離念靈知之真如佛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
下面講,『法者,軌范之義。自性法者,乃即心本具,道德仁義之懿范也』。法也是自性,沒有一法離開自性。所以六祖大師開悟的時候講了五句話,其中一句講「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什麼都具足,法當然也離不開自性。法是道德仁義之懿范也,儒家講道德仁義,祖師舉出世間聖人講的,道德仁義也離不開自性,也是我們自性自然流露出來的。「懿范」就是一個模范。我們自性本來就是具足道德仁義,乃至佛講的一切法,統統都是自性。
『僧者,清淨之義。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清淨無染之淨行也』。僧這個意思,翻成中文是清淨的意思。「自性僧者,乃即心本具」,僧也是自己本具的,也不是外來的,沒有外面的,都是自己心裡本來就具足的,本來就有的。本來我們的心是什麼樣子?「清淨無染之淨行」。所以六祖大師開悟講這個五句話,當中有一句講「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什麼叫自性?自性它本來就清淨的,從來沒有受到任何的污染。我們在迷,我們迷的時候自性有沒有污染?也沒有,污染的是妄心,阿賴耶識是妄心,自性清淨心不受影響。不受影響,我們就可以回歸自性;如果受到影響,那回歸就有困難了。它從來不受影響,只是我們現在迷惑。
以上祖師給我們開示:佛者,覺悟之義;法者,軌范之義;僧者,清淨之義。佛是覺悟的意思,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法是軌范的意思,軌是軌道,范是模范、示范。這個法就是一個法則,自然的一個法則,自性的法則。我們要回歸自性,修學必須符合自性的軌范,具體都在經典裡面。經典,每部經講的都是軌范,是我們修學回歸自性的一個標准。僧者,清淨之義,就是我們自性本來清淨。『是為自性三寶』,以上講的就是自性三寶。
下面我們再看第八十五段:
【若肯發至誠心。皈依三寶。如法修行。則即可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矣。】
上面祖師給我們開示自性三寶的意義。這一段給我們開示,『若肯發至誠心,皈依三寶』。昨天、今天都有同修發心皈依。這個開示重點在發至誠心,至則真,誠則實,就是發真實心皈依三寶。『如法修行』,這句也是關鍵。要怎麼樣如法修行?要回歸、依靠三寶,如理如法來修行。如果對於三寶它的意義內容不了解,認識不清楚、不正確,那麼要談到如理如法修行就做不到。做不到如法修行,下面講的『出生死苦海,了生脫死』,這個目標也就達不到,達不到這個目標了。達不到這個目標,還是在六道裡面這個苦海受生老病死之苦,受輪回之苦,生生世世無有了期,不曉得要輪回到什麼時候,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六道輪回如果了解事實真相,那就知道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很痛苦的事情,也是很無奈的事情。覺悟的人就會發心解決這個問題,解決生死的問題,達到了脫生死的目標。
「皈依三寶,如法修行」這個就是關鍵,最根本的還是在「發至誠心」。印祖常常對佛門的同修開示,「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我們發心真實至誠,真實至誠這個心就是我們的自性,它本來就是這樣的。我們自性本來就是至誠真實的,沒有絲毫虛偽、虛妄,沒有。如果我們偶爾發起至誠心,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是這一念的時間發至誠心,這一念就跟自性感應,跟十方諸佛感應,跟十方眾生感應。發這個至誠心皈依三寶,必得三寶加持,感應到善知識來傳授三皈依。這個皈依我們也要簡單講一下,後面第八十七段還會講,我們留在後面八十七段再來講。我們接著來講八十六這一段:
【因知自性三寶之故。從此克己修省。戰兢惕厲。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則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回。】
我們皈依三寶,必須要先知道自己自性裡面的三寶。皈依三寶主要是回歸自性三寶,不是叫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三寶。外面的住持三寶,佛不在世了,留下來的佛像、捨利,是住持佛寶。那佛不在世,也沒有再繼續講經說法,但是在世的時候講的經教,佛弟子給它整理、結集,流傳到後世,流傳到中國,翻成中文,現在我們看到的《大藏經》,每部經都是法寶,住持法寶。住持僧寶,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不管是顯宗密教、大乘小乘、男眾女眾,我們看到這個形象,那個就是住持僧寶的一個形象。我們皈依三寶不是教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如果我們去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寶就變成外道,心外求法就是外道。外面的住持三寶它是什麼作用?外面的住持三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三寶。我們看到佛像,不管看到哪一尊佛,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或者阿彌陀佛、藥師佛,十方諸佛,看到佛像,我們會禮佛、拜佛,看到佛像就要想到我自己也有佛性,我應當要學佛回歸自性,跟佛一樣回歸自性,回歸自性佛,一切諸佛成佛了,我也要成佛,我也發心要作佛。
學佛,學什麼?就是學作佛。所以六祖去參見五祖,第一面見面五祖就問他,你來這裡要求什麼?做什麼?六祖回答五祖,他說我是來求作佛的。沒有求別的,求作佛的。不是來這裡寺院裡面求升官發財的,不是求這個,是來求作佛的。求作佛是我們每個眾生本分的事情,你本來就是佛,求作佛是理所當然,應該要作佛。作佛是什麼?要覺悟,不能一直迷惑顛倒下去。如果再迷惑顛倒,那就對不起自己的佛性,求作佛是大家本分的事情。我們看到佛像、拜佛,我們學佛就是要學作佛。
學作佛這個方法很多,我們淨宗是最直截了當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們念阿彌陀佛念熟了,我們就變成阿彌陀佛了,這個是最直截的一個方法,不用拐彎抹角,不用耽誤時間。重要的要有信願行三資糧,第一個要信,不相信這個法門,那就達不到作佛了。必定要相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樣作佛是最快速直截的。所以我們看到佛像,要見賢思齊,看到佛像,佛都成佛了,我現在還是在六道,做一個生死輪回的凡夫,慚愧心油然而生,要發心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去作佛。所以拜佛是提醒我們,要回歸自性佛,在淨宗講要念佛成佛。那住持佛法對我們就很重要,沒有看到佛像常常忘記,看一次提醒一次,看兩次提醒兩次,常常看就常常提醒,提醒的時間當然愈密集愈好。
住持法寶是經典,我們不管念哪一部經典,大乘經、小乘經,顯宗的經典、密宗的經典都好,都是法寶,住持法寶。念經也不是念給佛菩薩聽的,有很多人他不知道誦經念經的用意,發心在佛前念經,念一遍,或者念三遍、十遍這個經典,以為這樣對佛菩薩有交代了。我發心要念幾部經,我念完對佛菩薩有交代了,這樣念經就得不到經典裡面講的功德利益,只能種善根、種遠因,將來因緣成熟,明了怎麼修學,那個時候才能得利益,現前得不到。現前要得到利益,必須依照經典去修行,經典是我們修行的一個標准。前面講「法者,軌范之義」,軌是軌道,好像火車,它有個軌道,你車行走不能偏離軌道,偏離軌道那就危險了。必須要遵守這個軌道,我們才能達到目的地;不遵守這個軌道,那就達不到。經典就是軌道,是我們的模范,修行的標准。
我們淨宗以淨土三經,或者五經,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經典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是夏老居士的會集本,這是我們淨宗學會主修的一部經典。其他《觀無量壽佛經》、《彌陀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也都是輔助我們深入《無量壽經》。乃至世間的善書典籍,這一切大小乘經典,都是輔助我們這一部主修的經典,就是補充解釋說明的。像黃念老他注解的《大經科注》,引用一百九十幾種經論注疏來注解《無量壽經》,以經解經。包括世間的善書,也是我們主修經典輔助。我們淨宗同修,淨老和尚給我們開示,我們淨宗同修依這本《無量壽經》會集本,做為我們修行的標准。修行就是把我們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為,依照這個標准給它修正過來。我們有一個標准,這個標准時時刻刻讀誦,就是把這個經拿來對照,我們的心行跟佛這個標准相不相應,我們距離這個標准還有多遠,時時刻刻觀察修行,依照經講的這個標准、原理原則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言行思想。
所以這個住持法寶不是讀一讀就完事了,就沒事了,讀完之後你要解義。讀是什麼作用?怕忘記。你不讀,過個幾天,過個三天就忘光了。自己也犯了很多錯誤,也不知道,那麼連知道都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那怎麼修?就無從修起。所以讀經,天天讀,主要是天天提醒。所以過去我們淨老和尚在講席當中常常開示,做早課,經讀一遍是提醒,提醒自己今天一天必須依照這部經講的道理方法標准,來修正自己錯誤的心行;晚課,再讀一遍是反省,我今天思想言語行為有沒有違背經的教訓。違背了,有沒有修正過來?有修正過來,我們修正了多少?還有多少沒有修正過來?天天做晚課這樣反省、檢點,不斷的改過,忏除業障,改過就是忏悔業障。如果這樣讀經能解義,能落實在生活上待人處事接物,那麼我們這個效果必定是煩惱輕、智慧長,煩惱不斷減輕,智慧不斷增長。這個是住持法寶它的作用。所以經典,我們還沒有成佛不能離開經典;離開經典,我們就沒有皈依法,沒有皈依處,也就是我們修學沒有一個標准,這樣我們就不能成就。所以住持法寶是啟發我們回歸自性法寶。我們自性本來就是正知正見的,現在邪知邪見,依照正確的來修正我們錯誤的邪見,把它修正過來,這是一個標准。
住持僧寶,看到出家人這個形象,出家人這個形象我們看到也不要去理會這個出家人他修得好不好,他是持戒還是破戒,這個是他自己的事情,跟我們不相關。他持戒、破戒,都是他自己的因果,我們不去理會那方面。我們只取看到這個形象,要知道這個形象是什麼作用,不是叫我們去皈依這個出家人,你去皈依他、去依靠他,那也是變成外道,心外求法。出家人是凡夫身,自己還沒有了生死出三界,俗話講「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自己都度不了自己,他怎麼能讓你依靠?縱然是聖賢僧,也不是你就去依靠他,一天到晚跟著他後面這樣就可以,不是這樣的。遇到聖賢僧,你要懂得學習,要怎麼跟他學,學得跟他一樣,甚至超過,所謂青出於藍勝於藍。看到好的出家人,我們要效法,學習他的好處、他的優點;看到不好的出家人,我們也不要去批評毀謗,那是他的事情,我們要回頭檢點我自己有沒有犯跟他同樣的錯誤,有的話我們要改過來,他也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善惡都是我們的善知識,總是要回頭往自己內心去修正自己。
僧,他是代表清淨,自性清淨一塵不染,看到出家人的形象,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看到了就是提醒,我心要回歸到清淨。因為自性它本來就是清淨的,現在為什麼變成這麼不清淨?因為有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這些煩惱,障礙我們自性清淨心。看到這個形象就是告訴我們,我們要放下貪瞋癡這些煩惱。所以這個形象,他也是提醒我們的,提醒我們回歸自性清淨心,不要受外界的污染,這樣住持三寶對我們的幫助就很大了。你懂這個意思,那幫助就很大,就非常重要。不懂這個意思來皈依也有好處,結結緣,種種善根,有這個好處。將來哪一天真正覺悟了,落實在修行生活上,那個時候得利益。現在還不知道、不明了,只有種善根、結緣這個利益,現前得不到經上講的功德利益。這一點我們皈依的同修必須要了解。這裡講『從此克己修省』,因為知道自己自性有三寶,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來修學反省,戰戰兢兢的,時時刻刻不敢放松。
『再求住持三寶及十方三世一切三寶』,十方三世有現在的三寶,現在住世的三寶叫化相三寶。在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現在世間,夜睹明星,大徹大悟,我們這個地球上佛寶出現了;到鹿野苑度五比丘,這個僧寶出現了;為五比丘講四谛法、四聖谛,法寶出現了。所以佛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三寶叫化相三寶;佛滅度之後,三寶叫住持三寶。化相三寶、住持三寶都是啟發引導我們回歸自性三寶。我們能夠如理如法來修學,明白這個道理,如理如法修學,『則可消除惡業,增長善根,即生成辦道業,永脫生死輪回』,才能達到了生死的目標。這個必須要先明了它的意義,明了之後,如理如法來修學,這一生我們就可以達到了生死出三界的果報。好,我們看第八十七段:
【既皈依佛。當以佛為師。始自今日。至於命終。虔誠敬禮。一息不容稍懈。再不可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到這裡是一段。這一段印祖再給我們開示,前面講什麼是三寶,自性三寶,住持三寶,化相三寶。這個一段,『既皈依佛,當以佛為師』。佛是釋迦牟尼佛,以及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給我們介紹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一尊佛所講的就代表一切諸佛,佛佛道同,每一尊佛都是一樣的,成了佛都完全一樣,今佛古佛都一樣,所以一尊佛講的就是代表一切諸佛。我們以佛為老師,『始自今日,至於命終,虔誠敬禮,一息不容稍懈』。始自今日,現在大家發心皈依,從現在開始(今天開始),到我們這一生命終,在這個階段要虔誠敬禮,恭敬禮拜。恭敬禮拜不是說我每天拜佛我拜了多少拜,當然這個是恭敬禮拜的一個形式、外表,重要的是內心的虔誠恭敬禮拜,那個才會感應。如果外面形式上有在拜佛,內心沒有虔誠敬禮之心,那這個就沒感應。這是一息,就是我們一口氣在的時候,都不容許有稍微懈怠的。稍微一懈怠,恐怕我們就又迷了,又沒有皈依佛了,這是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如果我們沒有虔誠敬禮,時時刻刻提醒,那就容易去皈依邪魔外道。下面講,『再不可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天魔外道、邪鬼邪神來誘惑。我們以佛為師,我跟大家引禮做三皈依,都要跟大家做一個簡單說明。因為有些人聽了他還是不太清楚明了,怎麼皈依佛?我皈依了,我在佛前已經念皈依的誓詞,但是遇到很多問題,既沒有皈,也沒有依,這個都是沒有把皈依的意思,不要說深的道理,最淺的道理都沒搞清楚。最淺是什麼?我們皈依佛,以佛為老師,我就舉出一個例子。現在大家都相信科學家,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殺生是有罪的,有因果報應的,這是佛說的。如果科學家給我們講,殺生是沒有罪的,沒有果報的。你聽了這個之後,你已經皈依三寶,請問要皈依的同修,你要依釋迦牟尼佛講的,還是依科學家講的?請答覆我,要皈依的同修請給我答覆,你要依釋迦牟尼佛,還是依科學家?科學家說殺生沒關系的,不會有果報的,也沒有六道輪回這個事情,你不要怕,盡量殺。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殺生是有果報,冤冤相報,一刀還一刀,一命還一命,現在你殺他,將來他殺你。那你聽誰的,聽釋迦牟尼佛,還是聽科學家,聽誰?釋迦牟尼佛。答案很標准。如果你聽科學家,那就不用來這裡皈依,你去找科學家幫你皈依,你就皈依科學家,就不是皈依佛,這樣大家明白了嗎?皈依法:
【既皈依法。當以法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皈依外道典籍。】
『外道典籍』是書籍、經典。外道,心外求法,邪知邪見的書,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是。《楞嚴經》佛給我們講,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恆河沙」。現在我們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期,邪知邪見的法師說法,像印度恆河那一條沙那麼多。一粒沙就代表一個邪師,那一條恆河的沙,你算看看多少個邪師?數不盡的。這個意思就是形容現在這個邪師說法太多了。說真的,你要遇到正法還真不容易,如果過去世沒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緣,在這個末法時期要遇到正法很難。沒有善根福德因緣,縱然遇到正法,他也不相信,他也不會接受,聽騙不聽勸,講真的他聽不進去,講假的,講假話去騙他的,他一聽,他就聽進去了。所以這些我們皈依三寶了,法就是經典,如果《大藏經》裡面沒有的,那我們最好不要看。
這個法也有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法就是經典,經典就是法,是我們修學的標准。依義,義就是意思,這個語言用詞不一樣,但是意思一樣、意思相應,這樣就可以皈依。佛為了避免後世的佛弟子有爭議,阿難尊者提出後世弟子要怎麼樣避免爭議,佛就講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第一個就經典作依據,一個標准。經典裡面的意思,語言文字不是完全相同,意思對了就可以,語言文字不一樣沒有關系,依義不依語。比如《佛說十善業道經》,凡是善都歸到十善,凡是不好的都歸到十惡。我們現在淨老和尚提倡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那不是佛經,那我們能不能依?這個就依義,依它的意思。你看《弟子規》、《感應篇》的內容,意思跟佛講的《十善業道經》是完全相應,跟淨業三福第一福完全相應,用的語言文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這個我們就可以依,這個是依義不依語。所以這個我們要懂,不然你說我們現在皈依佛,儒家、道家不是佛教,那《弟子規》、《感應篇》我們就不能依,你這樣就錯了,要依義不依語,雖然這個不是佛經,但是它講的跟佛經是完全相應的,沒有違背的。乃至於其他宗教的典籍,講的跟佛經十善相應的,我們統統可以依,用的語言文字不一樣,但是它的意思跟善是相應的,統統可以依。所以這個一定要明白。
我們學佛的同修,就是遇到有什麼修學上的問題,要回歸到經典,比如說我們淨宗同修依的經典是《無量壽經》,有講到念佛方面的,我們就要依經典為標准,依《無量壽經》、《彌陀經》、《觀無量壽經》,這是基本的三經,三部經典。過去在台灣台北華藏圖書館,二十幾年前有同修問老和尚一個問題。那個老菩薩年紀大了,腳不好,不能打坐,有一個人就跟他講,你不會打坐,你念佛就不能往生。那個老菩薩被他一講,心六神無主,糟了,他不能打坐,他的腳不好,他念佛念了這麼多年,不能往生,那怎麼辦?去問老和尚這個問題。我們老和尚就問他,他說現在念佛,我們要皈依法,三皈依,三寶弟子,要皈依佛、皈依法,法就是經典,《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這個三經,佛有沒有規定不會打坐,念佛就不能往生?佛有沒有這麼講,在經典有沒有這麼講?那個菩薩講沒有。沒有,那就可以往生。他說某某人給我講的。我們老和尚就跟他講,你是皈依三寶,還是皈依那個人?你皈依法,還是皈依那個人?後來那個菩薩終於想通了,我是已經皈依三寶,我應該依法不依人。依法,依經典,不要依那個人。那個人講的沒有根據,是他自己的看法。
還有很多人跟我講,在家人不能誦《地藏經》,晚上不能誦《地藏經》,在自己家裡不能誦。我說你講的是《地藏經》,那我們把《地藏經》請出來,《地藏經》經文裡面,釋迦牟尼佛有沒有規定在家人不能念、在家裡不能念、晚上不能念,有沒有規定哪一個時間不能念?他看一看,《地藏經》讀了很多遍,佛都沒這麼講。都沒有這麼講,都可以念。他也是聽某某人講的。那你到底是皈依法,還是皈依那一個人?你現在已經皈依三寶,要依法不依人,這樣大家明白嗎?要皈依的人有沒有明白?沒有皈依不明白沒關系,要皈依的你可要明白。我要給你講清楚、說明白,不然就是我的罪過了。我講清楚、說明白,你沒有聽明白,那你自己要負責任。下面講:
【既皈依僧。當以僧為師。自今至終。不可再皈依外道徒眾。】
『外道徒眾』就是心外求法。『僧』是僧團,四個人以上,在佛門裡面講就是一個僧團。四個人以上在一起共修,不管在家出家,四個人以上共修,就是一個僧團。這個團體如果他依佛依法,如理如法修學,那我們就可以去參加他共修。如果這個團體它不如理不如法,修的不對,我們去參加他共修,那我們也跟著不對,你就不可以去皈依它了。你要找一個如理如法的僧團參加他們共修,這樣你才不會被誤導、才不會走錯路,這個就是不可再皈依外道徒眾。外道有佛門外面的外道、佛門裡面的外道。佛門外面的外道我們容易認識,佛門裡面的外道,我們有一些人就很難去辨別了,如果沒有經典做標准,那你就認識不清楚。這個不能感情用事,必須依三寶、四依法來學佛,在末法時期,我們才不會走錯路。不能感情用事,這個法師跟我感情不錯,但他修錯了,你就不能跟他學,跟他學,他錯你也跟著錯,你這樣就沒有真正皈依三寶。第二集,第一段這個皈依,印光祖師也講:
【須知所謂皈依者。乃皈依一切佛法僧三寶。非皈依個人。例如今日各位來皈依。我不過代表三寶。授證三皈。並非皈依我一人。每見僧俗有誤解皈依意義者。在家人則曰。我皈依某法師。出家人則曰。某是我皈依弟子。遺大取小。廢公為私。可悲可歎。故為因便說明。免再贻誤。望各注意。】
這一段也非常重要。這一段也是我們老和尚常講,皈依,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個法師。今天悟道在此地給大家引禮做個三皈依,你不是皈依我的,我是給你證明,給你做個引禮。皈依證上面,三歸證明阿闍黎是我們淨空老和尚,我是給你們做見證、做引禮的,這個不能誤解。所以不能講錯,你以後不能說我是皈依悟道法師的,那這下我就慘了,講了半天,還沒有搞清楚。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悟道法師的,這個可不能冤枉我,我跟你們講清楚了。你是皈依三寶,悟道法師是帶領我們在佛前皈依三寶的,是這樣的,不能講錯,講錯就造成誤會了。也不是皈依淨空老和尚,你是皈依三寶,這一點不能誤會。這樣如理如法修學,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好,那麼三皈的意義,我們跟大家學習到這裡。
摘自:《淨土集》 悟道法師主講 2016/6/26 英國倫敦展覽中心N2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