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慧均等”,不能夠偏重。偏於慧,就是慧多定少,這個人雖然有智慧,心浮氣躁。慧是什麼?慧是分別,他的妄想多,我們一般講主意多、點子多。這大家就容易理解了,這是慧超過定。如果是定多慧少,容易昏沉,精神提不起來。這個都是修行的障礙,所以一定要記住“定慧均等”。
“定慧均等”的方法最妙的(這是我體驗出一點點)就是讀經。讀經,什麼都不想,連經的意思也不想,只是把經字字念得正確,沒念錯、沒有念漏掉,從頭一遍一遍的念,這是“定慧均等”,不要想經裡頭的意思。一定要知道,佛說經,心地裡頭干干淨淨,一念不生,這樣流出來的,不是他怎麼想想出來的。落在“想”裡面、“思想”裡面就變成阿賴耶識,妄心。妄心流出來的不是真智慧;一定要真心流出來的是真智慧。
所以古人修定,這就是說為什麼現在人沒有辦法跟古人比。古人心清淨、平等;現在的人心不清淨,裡面夾雜著“貪嗔癡慢疑”、夾雜著是非人我,這樣的心所流出來的是煩惱、是習氣,不是真智慧。
所以要知道諸佛菩薩、祖師大德,他們留下來的這些著作都是自性流出來的,自性流出來的是智慧,這裡頭沒有煩惱、沒有雜念,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懂、要遵守。古人所講的我們望塵莫及,一定要知道比不上。什麼比不上?“戒定慧”比不上,在根機上就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一定要懂得尊重古人。
現在人喜歡批評人,連佛都批評,菩薩以下更不必說了。我們在這種現象裡面受不受影響?有人批評《華嚴經》是假的、《楞嚴經》是假的,我聽了作何感想?世間一個善人君子都不願意說假話,都不願意批評人。這種批評人的人,心態狂妄自大,以為一切人都不如他。
我們從古聖先賢典籍裡面看,古人有一句諺語說:“學問深時意自平”。真有學問、真有道德,他的心是平的,不起波浪。佛到究竟圓滿了,佛批不批評人?批評人,有。佛怎麼批評?“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你看他批評得多好!只有佛才會有這種批評,“清淨、平等、覺”裡面看到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什麼樣的人批評佛也是眾生?他說的有沒有錯?實際上說的不錯,眾生跟佛是平等的,佛就是眾生,眾生就是佛,我們這樣理解就沒錯,也肯定他了,你也不錯,跟佛沒有兩樣,這一笑了之。
所以批評人不簡單!唯有英雄才認識英雄,唯有佛菩薩才認識佛菩薩,凡人批評佛菩薩那是造業,業自有果報,我們不必去理會它。只是我們自己要不斷的向上提升,那就要贊歎、要恭敬,不可以輕慢一個眾生,為什麼?《壇經》大家都很熟,惠能大師開悟最後一句話要牢牢記住,“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萬法”裡頭包括動物植物、包括山河大地、包括小草、包括泥沙,它從哪裡來的?法性變現出來的。
法性能生、能現;諸佛如來、阿彌陀佛也是法性所生、所現。平等的,沒有差別,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這個經是真的,那個經是假的,如果遇到佛菩薩了,他去講這個假的,假的也變成真的,妙!那要是遇到假的,假菩薩、假佛講佛的真經,真經也變成假的了。這些都在“七覺支”裡面“擇法”。
我們對於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要用什麼態度?要用“覺知”的態度,不迷。不管什麼人說,他都不影響我,對我不會造成,當然更不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我們都贊歎,平等贊歎,真正知道是“一法”,“一切即一,一即一切”,《華嚴經》上說的。
如果我們拿宗教來說,“一切宗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一切宗教”,入不二法門。這是《大方廣佛華嚴》,什麼問題都化解了。只有凡夫在裡面起分別、起執著,批評這個對、那個不對;遇到通家全通了,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看到真的了。惠能大師的五句話,他看到真的了,最後一句是看到整個宇宙的真相、看到“萬法”的真相,跟《華嚴》、跟《楞嚴》、跟《法華》裡頭講的沒有兩樣。
所以“念”,我們念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很了不起,阿彌陀佛讓你法喜充滿。人家跟你講真的,“阿彌陀佛”;人家跟你講假的,也“阿彌陀佛”;人家跟你講善的,也“阿彌陀佛”;跟你講惡的,也“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二法好說。“阿彌陀佛”是一,全歸一,萬法歸一,一即萬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