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仁清法師:《般若70義甘露滴》道智(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引發修道和清淨修道。

  “引發”,“基本是無漏大乘隨現觀,能安立(留下)成為本身所應得之究竟證得跡印,彼乃正行修道之定義。”前面的“勝解、回向、隨喜三修道”都是有漏修道,之後的正行(引發)和清淨修道都是無漏修道。

  一般說的有漏和無漏是依是否隨業惑而轉做區分。此處的有漏是指有分別,無漏是指無分別。

  “大乘隨現觀”是大乘修道,“無漏大乘隨現觀”就是非分別的大乘修道。無漏大乘隨現觀有能力留下成為本身所應證的究竟證德跡印。“究竟證德”是相智。依之修持能留下證得相智的跡印,因為大乘正行修道是證得相智的方便,大乘正行修道有證得相智的能力,故說大乘正行修道是能留下證得相智跡印者,本身是無漏大乘隨現觀,又有能力留下成為本身所應證的究竟證德跡印者,即是大乘正行修道,故是正行修道之定義。

  “彼與清淨修道同義”。正行修道與清淨修道同義。大乘修道者的心續中所有現證空性慧全部都是正行修道。“究竟證德”是相智,“究竟斷德”是佛斷盡煩惱之解脫。

  “其中,分五:1、由體性區別之正行修道。2、由殊勝果報區別之正行修道。3、由作用區別之正行修道。4、由暫時功德區別之正行修道。5、究竟大義利之功德與果地之正行修道。”這些全都一樣,體性都是現證空性慧,依之都能證得佛果,但以其攝持、助力的不同而區分為五,大乘修道者心續中的任何現證空性慧都具有此五者。

  “雲:此自性殊勝,一切無作行,立法不可得,是大義利性。”

  “此自性”是第一由體性區別之正行修道,“殊勝”是第二由殊勝果報區別之正行修道。“一切無作行”是第三由作用區別之正行修道,“立法不可得”是第四由暫時功德區別之正行修道。“是大義利性”是第五究竟大義利之功德與果地之正行修道。

  “界限:從初地至十地之間”。大乘的五種修道,從初地至十地之間的界限都一樣。十地有三個階段,第一“新生十地智者”如新出家的僧人。第二“一世得者”即再過一世將成佛者,第三“續流最後際者”,即三有最後際者。所以,十地已含續流最後際。因此,大乘的五種修道界限都是從初地到十地之間,即從初地至續流最後際之間。

  “清淨修道”:“最清淨,是名為修道,諸聰智菩薩,如是說道智。”“聰智菩薩”是聖位菩薩。“如是說道智”指前述的道智十一法。

  “基本上是無漏大乘隨現觀,能安立本身所應得之究竟斷德跡印,彼乃清淨修道之定義。”“其中分九:現證空性之九地的清淨修道。”

  大乘有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若細分,資糧道可分為三品,加行道可分為十二品等。

  所有見道都是初地,修道也分為十地,所以初地有二分,一分是見道,一分是修道。

  現證空性智(慧),主要分二:無間道與解脫道,無間道是所應斷的正對治,解脫道是將所應斷之種子斷除,因此,證得解脫道必定證得滅谛。斷除所應斷時,要先從最粗的開始斷起,最後斷除微細難斷的。總之,從小品對治法開始修,直到大品;斷除所應斷是從大品開始斷,直到最微細的小品。因此,初地和二地的無間道是以小品的對治法,斷除最大品的所應斷。

  修道之前,在見道時已斷盡遍計所應斷,修道時主要斷俱生所應斷,從大大品開始斷起。證得見道時已將遍計執實斷盡,菩薩會再入空性根本定,其根本定智何時成為俱生執實大大品的正對治,就在該時成為“修道者”,但仍在初地。修道小小品的初地和二地,主要斷除大大品的俱生執實,大大品的俱生執實又分為粗細二品,初地修道主要對治粗品,斷盡粗品的同時即登上二地,但是尚未斷盡細品。

  總之,清淨修道如上所述分為九品,因為要斷除所應斷俱生執實有粗細九品故,所以,能斷者清淨修道也有九品。

  “雲:對治九地中,上上等諸垢,謂由下下等,諸道能清淨。”“對治九地中”修道有九地,初地和二地算為一地。“上上等諸垢”應斷之垢分為大大品等九品。“謂由下下等”能斷之對治法,修道也有小小品等九品。“諸道能清淨”這九品稱為清淨修道。

  “界限:從初地至第十地之間。”

 

上一篇: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譯文(三)
下一篇:弟子很是慚愧,再次忏悔破戒邪YIN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