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人只要能夠改過自新,就能夠超越命數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了凡四訓(三)

  諸位同學,大家好!前面講到有求必應,雲谷禅師特別加強語氣說,妄語是佛門大戒,諸佛菩薩怎麼會欺騙人?這些話都是幫助了凡增進信心。了凡先生聽了之後。

  【余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可以力求。功名富貴。如何求得。】

  了凡進一步向雲谷禅師請教:孟子曾經說過,「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這是我可以求得的;功名富貴,身外之物,如何能夠求得?

  【雲谷曰。孟子之言不錯。汝自錯解了。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

  這一段話非常重要。雲谷禅師畢竟是老修行,了凡跟他見面,了凡先生三十五歲,雲谷禅師這個時候六十九歲,而且是一個真正修行得道之人。我們中國俗話稱得道,真正開悟、真正契入佛菩薩境界的人。所以孟子的話沒有錯,你錯解了。孟子話哪個地方沒錯,你錯解在什麼地方?此地沒有多說。我在上一堂所講的,諸位要是能夠細心去體會,雲谷禅師這兩句話,你自然就明白了。

  下面他舉禅宗六祖的話來說,這是在《壇經》上的。『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方寸」就是指我們的心地,禍福吉凶都是念頭變現出來的,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我們求感應,求感應從哪裡求?從真心裡面去求。所以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你要懂得求的道理,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如理如法哪有求不到的?世出世間最難的是成佛,成佛尚且可以求得,何況世間功名富貴?那簡直就是雞毛蒜皮,算不了什麼,哪有求不到的道理!

  我們今天求,最重要的是通。什麼叫通?通就是貫通空間維次;我這樣說,現代人比較容易理解。用什麼方法來貫通?用真誠心。什麼叫誠?什麼叫真?真就是沒有妄,不是虛妄,一絲毫的虛妄都沒有。什麼叫誠?清朝晚年,曾國藩先生說得好,他的《讀書筆記》給「誠」這個字下一個定義:「一念不生是謂誠」,這個定義下得非常正確。佛法裡面講,一個妄念都沒有,這叫真誠。真誠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從真心本性裡頭變出來的,你把真心本性找到了,哪有不得的道理?

  這些理、事,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裡面講得太多太多了,稍稍涉獵大乘都知道釋迦牟尼佛這些教誨。什麼人得受用?依教奉行的人就得受用、就得利益。如果你讀經,你只會讀,不了解經裡面的道理,不了解它的意思,不能把這些道理方法落實到自己生活行為上,你得不到利益,你還是不通。不通,雖有求,不會得感應的。

  我往年,提起這個事情,大概是三十年前,我在台北西門町「法華寺」講《地藏經》。我記得,我那時候講經,廣欽法師還來聽過一次,他坐在下面蒲團上。有一天,我講經下來,有一位法師住在基隆,聽到我講感應的事情,他來問我:法師,你講的感應靠不住。我說:怎麼靠不住?他說:我天天向佛菩薩求一個電冰箱,求了三年都還求不到。我聽了就笑一笑,我說:法師,你那個道場住多少人?他說:就是我一個人住。我說:你一個住,沒有要一個電冰箱的必要,所以你求不到。

  我說:我這些年當中,有求必應。他問我求什麼?我說:我要講經,我需要參考資料。那個時候在台灣,找這些經書典籍相當不容易,很難得有人給我介紹香港的智開法師,我跟智開法師沒有見過面,以為他是個老法師,每一次寫信我都恭恭敬敬稱「老法師」;以後見了面,才知道我們兩個同年。智開法師對我幫助很多,凡是我所要的書籍,他盡量給我搜集,搜集寄到台灣給我,我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還他,沒有錢就欠著,這對我的幫助太大太大了。幾乎我開的單子,所要的這些東西都是些古籍,他都替我找到。其中只有一部時間最長,半年,《中觀論疏》。這一部書,他六個月之後才寄給我,很不容易找到。

  我跟這個法師說:我有求必應,我求的是道,是我所需要的;你求電冰箱,你沒有需要。出家人在物質生活上應當清苦,不應當奢華,你的那個求不如法,我的求如法。如法如理,真的是有求必應。所以我對於老師的教誨,經典裡面所說,深信不疑。「從心而覓,感無不通」這八個字,就是有求必應的理論與方法。

  求在我,不獨道德仁義可以得到,身外之物,功名富貴也能得到;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我們應當要發心求善,不要求惡,這個樣子才好。下面文說:

  【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大師這些開示,句句話都非常重要。我們想求,不論是求內在的德行,或者求外在的資生之具,就是我們生活所必需的,如果你不反躬內省;這個求是反躬,回頭,佛家常講「回頭是岸」,你要向內心裡面去反省。向內求,你能求得到。如果你不能夠反省,不能夠充實你的德行,只是向外面攀緣,你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道」就是你求的方法,你求的理論。譬如,像現在我們在許多資訊裡面看到、書店裡面看到,世間有些商業巨子他們成功,寫出他們自己奮斗成功努力的經驗教訓,提供一般人做參考。你用他們這些理論方法去求,你要是求得,得到了,那是你命裡有的;你命裡沒有,你還是得不到。為什麼?你不是向真心裡頭求,你不是向心性裡面去求。這種求法,必然是「內外雙失,故無益」。我們看到今天社會,這樣的人太多太多了,這一段是大師提醒了我們。

  改造命運的方法

  下面這一段,要討論改造命運的方法,文也有幾小段。頭一段是講你一定知道自己過失,確實反省,把這個根源找到。譬如,他命裡面沒有兒子,沒有兒子是什麼原因;壽命短,壽命短是什麼原因。

  【因問孔公算汝終身若何。】

  雲谷禅師問了凡:孔道長算你的命,你這一生的流年怎麼樣?

  【余以實告。】

  了凡老老實實向雲谷禅師報告。

  【雲谷曰。汝自揣應得科第否。應生子否。】

  你回過頭來自己想想,你應不應該得科第?這講功名。你應不應該有兒子?一定要向內反省。

  【余追省良久。】

  他聽了雲谷禅師的話,想了很久。

  【曰。不應也。】

  說:不應該。了凡是個讀書人、是個聰明人,他想一想,想出了不少的理由。

  【科第中人。類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煩劇。不能容人。時或以才智蓋人。直心直行。輕言妄談。凡此皆薄福之相也。豈宜科第哉。】

  了凡一回頭、一反省,就把自己的毛病找出來,這個難得。所以平常很少說話的雲谷禅師,雲谷禅師是不太跟人說話的,有的時候一天一句話都不說,他能跟了凡說這麼多的話,不容易。這也是古人所謂,真正遇到知己,才說了這麼多話。了凡一想,我不應該。為什麼?『科第中人』,就是官場當中的人物,都有福相。他說:我自己福太薄,沒有福,怎麼能夠去考中科第?再加上他缺點很多,他不能夠積功累行,以基厚福。『基』是基礎,從基礎上培養自己的福德,他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下面說,他『不耐煩劇』,就是太繁瑣的事情,他不願意做。又『不能容人』,心胸狹小,容不了人。『時或以才智蓋人』,「蓋」就是遮蓋別人,把別人壓下去,現在人講喜歡出鋒頭,喜歡壓別人。『直心直行』,直心直行在此地,意思是心裡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並不是古聖先賢經教裡面講的直心直行。《維摩經》裡面講「直心是道場」,那個直心直行是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是妄想分別執著,這是毛病習氣。『輕言妄談』,說話不通過大腦,隨隨便便妄說的。像這些都是『薄福之相』,他自己了解;「我這麼一大堆的毛病,天天在造業,當然沒有辦法考中功名」。在古時候,科第都是講參加國家的考試,取得學位,我們現在人講學位。在從前也是三個學位:秀才、舉人、進士,相當於我們現在學校裡面稱為: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學位。這是說明他不應該考取功名的原因,他沒有福。然後接著再說,他也不應該有兒子。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先說兩句成語。地,我們看到地很骯髒,骯髒它會長很多東西,土地肥沃。水清就沒有魚。

  【余好潔。】

  他有潔癖。

  【宜無子者一。】

  好潔,變成了潔癖,這怎麼能有兒子?這是第一個,沒有兒子,不應該生子的原因。

  【和氣能育萬物。余善怒。宜無子者二。】

  和氣非常重要,諺語常講「家和萬事興」。一個國家上下能相和睦,這個國家哪有不強盛的道理?如果不和,那就是衰敗的預兆現前。所以和,比什麼都重要。他沒有和氣,常常喜歡發脾氣。換句話說,這就是我們講的貢高我慢、狂妄自大,沒有把別人看在眼睛裡頭。了凡是這麼一個人,所以想想這不應該生兒子。第三:

  【愛為生生之本。忍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節。常不能捨己救人。宜無子者三。】

  這是第三條,不應該有兒子。『愛』,慈愛是生生之本。他沒有愛心,心地很殘忍。『忍』是殘忍,殘忍是不育之根。他說:我對自己的名節非常愛惜,因為愛惜自己的名節,就不能夠捨己救人。這是不應該生子的第三個原因。接著他說:

  【多言耗氣。宜無子者四。】

  他喜歡說話,喜歡發牢騷,喜歡諷刺人,現在講喜歡挖苦人,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叫別人下不了台,也就是喜歡捉弄別人。這是不應該有兒子第四個因素。

  【喜飲铄精。宜無子者五。】

  喜飲,歡喜喝酒。常常喝醉,傷害自己的精神體力。這也是不應該生子的因素。

  【好徹夜長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無子者六。】

  喜歡徹夜長坐,晚上不睡覺,不知道保養元神,這些都不應該有兒子。縱然生育,那個兒子也短命。

  【其余過惡尚多。不能悉數。】

  反省反省自己的毛病,實在是太多了。

  說到「徹夜長坐」,佛家有「不倒單」,用打坐代替睡眠。我講這個話有毛病,你們要會聽得懂。打坐在定中是清醒的,不是睡眠;如果用打坐代替睡眠,不如躺著睡得舒服,坐著睡多難過,這個道理一定要懂。我初學佛的時候非常羨慕,人能學到不倒單多好,連床鋪都不要了,生活愈簡單愈自在。我曾經向李老師報告過,我說:我學這個好不好?因為我在台中學日中一食,我有五年的時間每天吃一餐飯,早晚都不吃,精神體力都很好,老師也很歡喜、很贊歎。因為老師本人日中一食,他大概是有四、五十年了,我在台中學他。我進一步想學不倒單,學打坐。老師笑一笑,躺著睡比坐著睡舒服。以後我就算了,我就不再學了。為什麼?他已經把我看准了,我沒有辦法入定,不過是坐在那裡睡覺而已。如果坐在那裡睡覺,那就錯了,不如躺著睡覺。我們也確確實實看到,有些不倒單的,我仔細觀察,他是坐在那裡睡覺,坐在那裡打呼,睡覺了,所以他不是入定;不是像虛雲老和尚,虛雲老和尚他真的是入定,他不是睡覺。

  真正大修行人,自私自利的念頭斷掉了,對於世間五欲六塵確確實實不動心,這個時候他的心境空明,他沒有陰氣,所以常在定中。智慧光明,念念在增長。睡眠這個現象,他斷掉了。睡眠是可以斷的,要功夫,要心地清淨,清淨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不要睡眠。因為財、色、名、食、睡,這叫五欲,欲界有,色界跟無色界都沒有。由此可知,這個東西是可以斷的。但是你的煩惱習氣沒有斷,你要是勉強坐在那裡睡覺,對你的身體決定有害,這是很不健康的生活,我們必須要知道。所以在修行場合當中,千萬不要好面子、好強、好勝,自己做不到,勉強去做,到最後把自己身體毀壞掉了,這是愚癡的事情。

  反省改過

  了凡先生這樣一反省之後。

  【雲谷曰。豈惟科第哉。世間享千金之產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產者。定是百金人物。應餓死者。定是餓死人物。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

  這段話是至理名言,我們要細心去玩味。雲谷教了凡,他說:豈獨是考功名而已!世間大富大貴之人,家裡有千萬財產的人,定是千金人物;換句話說,他要有這個福分才行。他過去生中沒有修福,他怎麼能夠得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厚,這一生中得大福報;過去生中修積得薄,他就得小福報。這一段就是這個意思。沒有修福,應該餓死的,也是過去造的罪業深重。這個報應是自己作自己受,與老天爺、與鬼神、與佛菩薩毫無關系。所以末後他說,天不過因材而笃,幾曾加纖毫意思?換句話說,老天爺對於一切眾生確實是公平的。此地這個老天爺,實在講就是自然的果報,確確實實沒有加絲毫成見、沒有加絲毫意思在裡頭。下面,這是告訴他積功德的重要。他舉例說: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孫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孫保之。其斬焉無後者。德至薄也。】

  這是雲谷禅師藉著一般人的知見,勸了凡先生要積功累德。『百世之德』,在我們中國古時候的古聖先王,我們在歷史上所看到的,禹王。夏、商、周,夏享國四百年,商享國六百年,周享國八百年;這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祖宗有德。周朝能享國那麼久,文王、武王、周公,他們所累積的功德,百世之德;定有百世子孫保之,這就世俗眼光來說。不在王位的,中國的孔子,孔子是教學,以大公無私,真誠愛心,有教無類,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他積的功德大。我們今天看到,當代的子孫,大概是傳了七十多代,不但在中國受到國人的尊敬,孔德成先生到美國去,在舊金山受到美國當地社會人士的尊重。大家一聽說,孔老夫子的後代,特別對待他禮遇。是說的這樁事情。

  『十世之德』,像中國歷朝的帝王。我們今天講到了凡先生,他是明朝人。明朝太祖以及他的先人,累積的大功大德,所以能傳十七代,能夠享國二百七十多年。我們再看看世間人,一般富貴人家,傳三代的、傳二代的,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多,但是還能見到。一代就完了,甚至於自己晚年還保不住;中年的時候發達,晚年的時候破產,我們常常看到。這是什麼情況?『德至薄』。他沒有積功累德,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是自私自利;縱然做一點好事,也不捨棄名聞利養。他做好事,沒有條件的好事他不做。他做的這些好事,在社會上做一點慈善事業,他必須要有代價,要以得到大眾的褒獎、政府的獎勵,他才肯干;他為這個干的,不是真心。這是假善,不是真善。這是德至薄。

  舉出這些例子來給他說,然後教他,針對自己缺點,徹底改過自新,你就有救了。

  【汝今既知非。】

  你今天既然曉得你的過失。

  【將向來不發科第。及不生子之相。盡情改刷。】

  改造命運,從哪裡改起?從自己的習氣、過失下手。你自己想想,你現在已經說了這麼多,你很清楚,為什麼考不取功名?你把你考不取功名的這些過失統統改過來。為什麼你沒有兒子?現在你一反省,你也知道,你要把這些過錯統統改正過來,『盡情改刷』,刷是刷新,改是改正。然後教他要修善。

  【務要積德。】

  務必要,一定要積德。過去你做的缺德的事情太多了,貢高我慢,常常以自己的才智去壓別人,處處好強、好勝,不能容人,這都是缺德,要改過來。

  【務要包荒。】

  『包荒』是拓開心量。你的心量太狹小,要能包容一切。佛菩薩之所以偉大,就是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今天還跟朋友們談起,我講到澳洲的土著,他們自稱為「真人」,生活在沙漠曠野,政府提供他們的房屋,他們不住,把房子拿去當作儲藏室,他每天晚上還是願意睡在曠野大地上。有道理!他的心胸多麼開闊。我的朋友告訴我,他說:確實,蒙古人、西藏人,青海、新疆人,這些游牧民族,他們住在曠野,他的歌聲豪放,心胸開闊。我們現在人很可憐,住在公寓,鴿子籠裡頭,那個心量多小!怎麼能跟人家相比?一定要拓開心量,拓開心量的人有福。

  【務要和愛。】

  一定要和愛,了凡先生缺乏和氣、缺乏愛心,一定要修養。

  【務要惜精神。】

  喜歡喝酒,喜歡熬夜,這都是不知道愛惜自己的精神,不知道愛惜自己的身體。雲谷禅師提出這幾個重點教他,改毛病,要認真去修學,修善積德。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

  以前已經過去,不要再去想它。

  【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此義理再生之身也。】

  這話說得好。人只要能夠改過自新,就能夠超越命數,命數拘他不住。在佛法裡面,佛常常勸學生們要發願。佛家的發願,就跟世俗人講的立志,是同樣一個意思。但是佛教人發願,為眾生服務。如果想要為眾生服務,你要有服務的能力;換句話說,你要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你才有條件為社會、為大眾服務。因此,你這個心一發之後,你就要去修養你那些條件。修養品德,你一定要把自己煩惱習氣改掉;成就學問,成就德行,你一定要修善,積功累德;你才有能力如願以償。我幫助這個社會,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如果本身不具備這些條件,你發的這個願是空願,是永遠不能兌現的虛願,假的願,不是真的。如果發的願是虛假,那就有罪。什麼罪?欺騙佛菩薩,欺騙眾生。所以虛假的願有罪,沒有功德。

  佛教弟子們,最普通的願叫「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用現在的話說,幫助、協助。眾生無量無邊,我們要發心去幫助他,去協助他們,幫助他們離苦得樂,幫助他們破迷開悟,我本身要有能力才行。末後接著三條,第一個斷煩惱,第二個學法門,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然後成佛道,圓滿自己的功德。你這個願就是真實,就不是虛假的。如果這個願力很強、很大,超過了業力,那就是佛門講的「乘願再來」,你的命運一百八十度的轉過來了。願力大於業力,就成功了。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上一篇:蔡禮旭:《群書治要360》學習分享 第117集
下一篇:犯邪YIN後如何使惡果減少呢?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