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雲上金頂,天下峨眉。如果說,正是大自然的內外營力雕刻,創作出無數奇特秀麗的景觀,成就了峨眉山雄健的體格,把峨眉山打扮得絢麗多姿,使雄、秀、奇、幽、險集於一山之中。
那麼,真正讓峨眉山名揚天下的,則是因為這裡是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則是因為普賢菩薩的無量加被,鑄就了峨眉山的古老傳奇和不朽魂魄。
《華嚴經•菩薩住處品》說:“西南方有處,名:光明山,從昔已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曰:賢勝,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三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這裡的賢勝,即為普賢菩薩,峨眉山也因此被稱為光明山。
一千九百多年前。一聲佛號,穿越了千山萬水,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應現峨眉。於是,佛光普照中,峨眉山寺院林立、法音宏揚,成為佛教信眾虔誠崇仰的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而今在金頂之上,高高矗立的,就是十方普賢菩薩像。普賢菩薩,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了佛教的大行。
在《華嚴經》中,文殊菩薩表能信之心、能起之解、能證之智;而普賢菩薩則表所信的法界、所起的萬行、以及所證的境界。
文殊菩薩曾在《淨行品》中尊稱普賢菩薩為第二導師,可見其地位之崇高。由於其發願之廣大無邊,其行願之深遠無盡,其所證境界之不可思議,普賢菩薩也被當做諸大菩薩學習的榜樣。而說到普賢菩薩,不得不提到“普賢十大願”。
大家已經知道,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應化道場,但依據《淨名經》中對道場的解說,普賢菩薩另外還有很多道場。經中說:“智慧是道場,現見諸法故;慈是道場,等眾生故;悲是道場,忍疲苦故。”
所以,從這層含義上來說,慈悲和智慧也是普賢菩薩乃至諸佛菩薩的道場。而比較系統和集中的體現普賢慈悲和普賢智慧的,就是普賢十大願。菩薩發大願,行大願。以果立因,流布慈悲,使眾生從諸大願中得法利益;同時又因中施果,宣講十大願,彰顯智慧,幫助眾生從行菩薩道中證入聖果。
普賢十大願
眾所周知,菩薩道的核心,就是上求下化,而普賢十大願,則把上求下化表達得淋漓盡致。從究竟意義上來講,十大願願願相關,互相融攝,舉一收全,每一願中都具足十願,如因陀羅網層層無盡。
但對初學者來說,為了便於掌握,可以適當劃分其各自不同的側重點。而縱觀十大願,前八願側重於通過積資淨障來上求菩提,成熟佛法;第九願則是側重於普皆度化,利益眾生。
我們先來看看這前面八願: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這三願,重點是確定佛的存在和佛的殊勝,建立信仰、敬佛贊佛,並通過種種供養去積累成佛的福德資糧;而忏悔業障是悔過,隨喜功德是向善,這二者就是擴展心量,消除違緣,從而讓我們在恪守三聚淨戒的同時,讓我們積攢的功德法財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
而緊隨其後的請轉法論、請佛住世、和常隨佛學,則是指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緣起,以感恩心、恭敬心、去親近善友,聽法、聞法、修法,從而積累成佛的智慧資糧。
騰訊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