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印光大師:關於嚴持淨戒的詳細開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四五)

  奮發最勝金剛心 受持如來金剛戒

  入流亡所證寂滅 追蹤往劫觀自在

  如來制戒,調御眾生。為苦海之津梁,作畏途之善導。小根者依之,即得離惡道以生人天,證真谛而入涅槃。大根者依之,頓獲復本有而具萬德,滅無明以成佛果。盧捨那佛,以戒為體。以其惡無不盡,故名曰淨。善無不圓,故名曰滿。須知十方諸佛圓滿報身,皆由嚴持淨戒之所克證。汝等既為佛子,既受佛戒,必須仰效先覺,嚴淨毗尼。寧可喪身失命,不令少有毀犯。始則清淨三業,成大法器。終則宏范三界,作大導師。握萬行之司南,獲法藏之總持。斷凡情以顯聖智,報佛恩以度眾生。(卓杖雲)

  因戒生定 因定發慧 三學圓明 芳繼雙桂

  (四六)

  戒為無上菩提本 持則圓成功德聚

  迥脫根塵無所著 是名持戒第一義

  大覺世尊,普令眾生,復本心源,入佛境界。從始至終,唯戒是賴。若不持戒,尚不能得人天有漏業系之身,何況具諸功德,圓成種智。譬如欲歸故鄉,無戒足則不能至。欲采眾寶,無戒手則無所獲。戒為祛煩惑之聖藥,戒乃滅幻苦之良方。戒實出生死海之舟航,戒是涅槃山之梯隥。不持戒而修善,福盡還須墮落。能持戒以修善,因圓必成覺道。汝等持佛淨戒,遇諸境緣,必須了知三輪體空,六塵即覺。自然根境不相黏,身心永清淨。近為三有良福田,遠作九界調御士。(卓杖雲)

  恪遵如來清淨誨 定出娑婆超群萃

  (四七)

  處世清淨如蓮華 生在淤泥不染塵

  對境無心絕瑕颣 徹見威音那畔人

  一切眾生,輪回六道。生死死生,生生死死。久經長劫,不能出離。如蛾赴燈,自取燒爇。如蠶作繭,自致纏縛。溯其本因,皆由不知自己一念心性,本來是佛。迷心逐境,背覺合塵。起貪瞋癡,造殺盜YIN。致令罪業山積,生死海深。大覺世尊,特垂哀愍。宏開戒范,普度群萌。於梵網經中,極口勸贊道,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汝等發菩提心,受佛禁戒。必於有情根身,無情器界,了知五蘊本空,六塵如幻。圓脫眼耳鼻舌身意,不著色聲香味觸法。從茲一念不生,三際坐斷。諸惑盡滅,萬德圓彰矣。(卓杖雲)

  慧風掃得長空淨 佛日依然朗太清

  (四八)

  戒為無上菩提本 華嚴大教如是說

  三業清淨離瑕疵 若淨琉璃含寶月

  大覺世尊,出現世間,隨眾生機,廣演言教。約而論之,不出三學。三學唯何,謂戒定慧。戒能攝身,定能制心。照理破惑,唯慧是賴。三法互資,方獲巨益。如手互洗,始得清淨。最初入門,戒尤為要。縱至究竟,亦不捨離。戒為法界,統攝諸法。是知禅即是戒,戒即是禅。不但分無可分,亦且合無可合。所以梵網經雲,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汝等既受佛戒,必須嚴持。直同浮囊渡海,不敢稍有破壞。初則執身不作,次則制心不起。從茲三業清淨,三德圓彰。忍證無生,地登不退。方知自心,本來是佛。但因妄想執著,歷劫不能證得耳。且道證得時何如。(卓杖雲)

  雲開月露碧天朗 垢去光來寶鏡明

  (四九)

  世間萬象總歸空 妙性圓明離始終

  嚴淨毗尼無毀缺 堪承佛祖古家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眾生不了,妄起執著。順境則貪,逆境則瞋。於中庸境,猶復愚癡。由貪瞋癡,造殺盜YIN。一迷永迷,從劫至劫。輪回六道,了無出期。以是因緣,感佛悲愍。高張戒網,遍豎法幢。令其守口攝身,端心正念。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復令返觀內照,體究見聞覺知之自性。力極功純,豁破見思無明之沉惑。方知四大本空,五蘊非有。我尚了不可得,境又從何發生。從茲六根清淨,三德圓明。不著二邊,不居中道。契無作之性戒,轉無住之願輪。普令法界有情,同登毗尼彼岸。(卓杖雲)

  謹受波羅提木叉 即生大覺法王家

  (五十)

  夙根深植莫移遷 不染塵緣結佛緣

  戒檢嚴明樂趣廣 直同別有一重天

  妙性圓明,本無生滅。虛靈洞徹,湛寂常恆。原離凡聖之名,豈有生死之事。無奈眾生,迷背本心。妄起分別,由茲起惑造業,輪回六道。大覺世尊,愍茲含識。懷如意寶,甘受貧窮。由是運無緣之宏慈,起同體之大悲。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高啟梵網之法會,用垂出世之嘉谟。上攝三乘聖人,下攝六道凡夫。無論僧俗男女,天仙鬼畜,凡有信心,皆令受持。縱喪身命,不敢少犯。初則防非而制惡,繼則斷惑而證真。復其清淨本然之心,還彼妙覺圓明之性。此世尊制戒,佛子持戒之大意也。汝等既受佛戒,各宜勉旃。(卓杖雲)

  彼既丈夫我亦爾 不應自輕而退屈

  (五一)

  戒為苦海度人舟 直越洪波到岸頭

  三業精純無毀犯 超凡入聖樂優游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初成正覺,便制波羅提木叉戒法。陶鑄凡聖,范圍九界。普令法界有情,同成無上覺道。故梵網經雲,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是知戒律一法,上之則三賢十聖,依斯以破盡無明,入佛智海。下之則六道三途,仗此以頓離苦果,永絕苦因。洵為苦海之慈舟,迷津之寶筏,出生死之要道,證寂滅之大猷。若能身口意業,淨等冰霜,一受之後,永無毀犯。兼以自愍愍他,自傷傷他,廣發四宏,遍修六度,則涸煩惱海,入智慧海,離業系身,證清淨身。凡有心者,皆堪作佛。受戒佛子,各依教修。(卓杖雲)

  大冶洪爐無棄金 聖凡普使復初心

  (五二)

  罪從心起將心忏 心若滅時罪亦亡

  心罪二俱不可得 徹見自性大法王

  心本清淨,由迷昧而反為惡源。身堪載道,因妄念而翻作罪薮。以故於六塵境,起顛倒心。不了本空,妄生貪著。直同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跳踯,莫能禁制。大覺世尊,以是因緣,為制戒律,令其受持。忏已往之罪愆,如浣故衣。培將來之智種,如栽嘉禾。由攝身而漸至息心,從纏縛而轉得解脫。是知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能持戒,則處處解脫。不持戒,則念念纏縛。纏縛之與解脫,同一六根。只分迷悟持犯而已。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迷悟攸分,天地懸隔。有智之士,可不以甚深般若,照空蘊聚,以求盡度一切苦厄,而速成無上覺道乎哉。(卓杖雲)

  演若頓息失頭狂 持戒功德不可量

  (五三)

  三戒威力不可測 能轉三毒成三德

  佛智全在眾生心 逆流便可度無極

  眾生心性,與佛無二。以迷昧故,妄起無明。由貪瞋癡,造殺盜YIN。互相報復,輪轉生死。忽升忽降,頭出頭沒,久經長劫,莫能出離。吾佛世尊,為大醫王,普療眾生,種種心病。心病雖多,三毒為本。唯茲三戒,能盡拔除。受律儀戒,嚴持無犯。制彼三毒,不發現行。制久心定,得定共戒。以定力故,伏惑不起。戒定力深,得道共戒。斷惑證真,入流亡所。從此以後,有進無退,頓復本心,圓成佛果。既成佛果,常享三德,盡未來際,無窮無極。三毒三德,只此一心。迷則成毒,悟則成德。道遠乎哉,觸事而真。聖遠乎哉,體之即神。汝等若能,刻骨銘心,不離當念,證法王身。(卓杖雲)

  戒檢嚴淨若冰霜 無邊熱惱總清涼

  (五四)

  戒為無上菩提因 能使凡身作佛身

  心性本來無二體 隨緣轉變在當人

  心術無常,從違莫定。習於惡則易,習於善則難。舉目滔滔,盡棄本而逐末。居心抑抑,孰逆流而歸源。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不有模范,以為師導。則人欲日熾,危者終莫能安。天真日昧,微者竟無由著。以故我佛出世,調御眾生。攝之以戒律,俾循規而蹈矩。示之以果報,令趨吉而避凶。五戒十善,廣辟人天之路。四宏六度,大開涅槃之門。是知戒為眾生依止,苦海舟航。開遮持犯,懸明鏡於心田。動作雲為,凜冰霜於意地。常懷慚恥,不自暴棄。內則尊重己靈,外則仰慕諸聖。從茲復本心源,成無上道。以持戒之利益,度違戒之眾生。汝等各宜精進,無負初心。(卓杖雲)

  佛與眾生本一如 從違戒檢致天殊

  (五五)

  無作戒體生佛齊 佛曾覺悟生曾迷

  若於當念忘能所 立地圓成佛菩提

  無作戒體,微妙莫比。心不能思,口不能擬。包十虛而有余,窮三際而無已。仰之彌高,不見其巅。探之彌深,莫測其底。為諸佛之本師,是菩薩之慈母。人人具足,各各依止。尚無形跡,何有生死。只因最初一念不覺,遂致無端逐境迷理。由是妄想勃興,人我頓起。內結貪瞋癡愛而不休,外行殺盜YIN妄而不恥。以故忽升忽降,長輪六道。頭出頭沒,了無一恃。如來視諸眾生,皆若赤子,垂手提攜,援出水火。俾斷愛見之塵情,受以歸戒之芳軌。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定慧圓明,親見自己。如是則非但不孤佛化,不負己靈,而兼可以作眾生導,為如來使。且道如何便見自己。(卓杖雲)

  處處綠楊堪系馬 家家門首通長安

  (五六)

  有慧無福慧不真 有福無慧福不純

  福慧具足成正覺 福慧俱無久沉淪

  欲成無上覺道,必須福慧具足。欲得福慧具足,須入淨戒華屋。法門無量,不出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五度,總名出世福德。般若一度,名為出世智慧。五度如盲,般若如導。五度無般若,便成住相福德,只獲人天小果,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為波羅蜜。般若如心,五度如身。般若無五度,雖有覺照,了無施為,亦不能究竟到彼岸,不得名為波羅蜜。六度互資,法法皆到彼岸。如兩手互洗,一一各得清潔。而持戒一度,通前該後,尤為切要。諸佛以能持戒故,福慧兩足,得證究竟涅槃。六凡以不持戒故,福慧全無,沉淪生死惡道。欲出塵累,戒為第一,汝等佛子,各宜努力。(卓杖雲)

  福慧何曾離當念 持犯原只在一心

  (五七)

  自心清淨了無塵 凡則日昏聖日新

  若肯嚴持佛禁戒 雲收霧散見天真

  真源湛寂,覺海澄清。本無能所之端,豈有凡聖之跡。但由瞥爾情生,偶然失念。遂致識浪陡起,鼓動於真源。妄波勃興,翻騰於覺海。從茲循流忘返,背智長馳。隨生死以漂沉,逐聲色而貪染。以向背之差殊,致十界之果報。由迷昧之深淺,判六道之墜升。欲令返本還源,務須制情滅妄。制滅之法,莫善於戒。不持戒,則雖具聖智,全體變為凡情。能持戒,則不離凡情,直下即成聖智。喻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冰水同一濕性,而流結不同者,以其所隨之緣,有寒溫之各異也。了此則嚴持淨戒,背塵合覺,如喪考妣,如救頭然。縱令千聖齊挽留,撒手向前不回顧。受戒佛子,各宜努力。(卓杖雲)

  戒網高張為世范 無邊苦海盡干枯

  (五八)

  四宏三聚義無邊 罄攝法門妙莫诠

  三世如來從此出 聖凡判自犯持間

  佛說一切法,治一切心。眾生之心病無量,如來之法藥亦無量。然總舉大綱,取要而言,三聚淨戒,四宏誓願,攝無不盡。喻如月到中天,春回大地,萬川普印,百卉齊榮。今為汝等,合而明之,三聚者何,第一律儀戒,無惡不斷,即第二宏誓,煩惱無盡誓願斷也。第二攝善法戒,無善不修,即第三第四二種宏誓,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也。第三攝眾生戒,無生不度,即第一宏誓,眾生無邊誓願度也。只此三聚四宏,十方三世諸佛度生妙法,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允為佛法之綱宗,入道之軌范。捨此,則聖無接引之方,生莫能度。凡絕修習之路,佛無由成。(卓杖雲)

  十聖尚遵如是義 六凡敢越此嘉猷

  (五九)

  持戒定能脫苦輪 須同形影兩無分

  我人四相盡捐卻 克證真常法性身

  夫戒者,入道之初基,卻惡之前陣。伐煩惱樹之利斧,愈生死病之神丹。十方諸佛,依之而證菩提。一切菩薩,由之而得解脫。無盡法藏,舉一全收。徹上徹下,無比無俦。法門之妙,更無過者。所謂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刻論性體,生佛本同,迷悟攸分,持犯立判,持戒作聖,犯則作凡。良由眾生情生智隔,想變體殊。外則妄見山河大地,明暗色空。內則妄見四大五蘊,見聞覺知。喻如一翳在眼,空華亂墜。不了當體本空,故受長劫輪轉。汝等欲復本心,直契果覺,但當謹遵毗尼,嚴持無犯。自然摸著娘未生前本有鼻孔。且道如何即是。(卓杖雲)

  幾處齊呼幾處應 一回相見一回親

  (六十)

  嚴淨毗尼孝道隆 佛乘深植此心中

  世間出世鹹依止 萬別千差一貫通

  世出世間,罔不以孝為本。欲盡孝道,必須嚴持淨戒。蓋以至德要道,儒釋同宗。而現生後世,利益殊致。先意承志,服勞奉養,竭己之力,悅親之心,不虧其體,不辱其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世間孝道,唯此而已。若於服勞奉養時,委曲宛轉,開谕親意,俾其歸依三寶,齋戒念佛,生則養其口體,死則導其靈魂,使親神超淨域,業謝塵勞,蓮開上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記,此即世間孝,而兼出世之孝,乃唯約養親而局論也。若能受佛禁戒,謹守無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佛言教,自行化他,普令斷惑證真,超凡入聖,是名究竟孝順父母師僧三寶,乃孝之極致也。如是行孝,速得成佛,凡有心者,各宜勉旃。(卓杖雲)

  孝道若能如是行 堪名無忝爾所生

  (六一)

  五戒全體是五常 直同兩鏡各交光

  雖雲教理分通局 總為群迷還故鄉

  五戒大旨,不異五常。但其制有親疏,而其益有遠近。若合而明之,則不殺,即是仁。不盜即是義。不邪YIN,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則心不昏而神明,意不亂而志凝靜,即是智。若詳而論之,儒者盛德君子,但遠庖廚,雖雲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然猶刍豢悅口,居常食肉,衷懷安舒,不生痛傷。佛則從巨至細,有形無形,凡有心者,悉令得所。生則不忍損傷,死則導令脫苦。遠解過去之業縛,預培未來之慧根。令持戒者,初則制身不作,繼則制心不起,漸至人我情空,能所相滅,破盡無明,復本心性,裂塵勞網,入解脫門。可謂三界大師,四生慈父,聖中之聖,天中之天,德逾乾坤,恩深滄海。殺戒如是,余可類推。除彼一闡提,孰聞不信受。(卓杖雲)

  佛恩歷劫不能宣 略示端倪使自憐

  (六二)

  慚愧為服忍辱衣 欲證法身勿暫離

  萬行由斯皆具足 速成無上佛菩提

  信戒聞捨,慧及慚愧,名為七聖法財,洵屬出塵要道。前五為財,後二為守財人。財無人守,隨即亡失。以故慚愧二法,更為切要。慚則內自警惕,尊重己靈。愧則外師景行,仰慕諸聖。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以德不修,學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為憂。顏子四勿,曾子三省,孟子謂人不可以無恥。世間聖賢,莫不致力於此。遺教經雲,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涅槃經雲,世間有二種健兒,一者自不作罪,二者作已能悔。是知具足慚愧,則煩惱惑業,直下消除。功德智慧,速得圓滿。契無作之戒體,證清淨之法身。汝等若能常懷慚愧,嚴持淨戒,則無邊利益,當自證知。(卓杖雲)

  仰副佛化證己靈 全憑慚愧作典型

  節選自印光大師:“上堂法語(六十七篇,出自原三編手抄本


 

上一篇:淨空法師法語:他天天作惡,好像沒有報應
下一篇:印光大師:須常懷慚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