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達真堪布:《親友書》講解(九)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達真堪布宣講於2016年6月23日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親友書》。主要是講心不能散亂,若是心散亂,就不會有真正的快樂;若是心散亂,本身就是種痛苦。

  龍樹菩薩講:

  為見勝義於諸法,如理作意而修習,

  與之相同具功德,他法少許亦無有。

  為了能夠照見勝義實相——諸法的究竟實相,偉大的釋迦牟尼佛經歷了三大阿僧衹劫的苦修,最終發現了諸法的真相:“有漏皆苦,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同時獲得了究竟解脫的果位。

  這是總結,也叫四法印。“印”是究竟實相,無論什何時都不會變的。我們直接去對治煩惱習氣,也是可以的,但不是最究竟的。如同一間屋子裡有黑暗,當陽光照進來的時候,黑暗自然就無影無蹤了。當相續中產生智慧,真正把究竟實相弄明白了,煩惱痛苦自然就會消失,否則很難對治煩惱。

  我們為了解決這些煩惱和痛苦,不擇手段,拼命地去賺錢,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擺脫痛苦,為了解除煩惱。這樣最終能不能解除煩,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

  在前面也講過,越有錢內心的煩惱痛苦越大。有些人拼命地追求權力,不擇手段,也是為了擺脫痛苦,為了解除煩惱。有權力能不能解決問題?不能。即使有再大的權力,也無法解除內心的煩惱和痛苦。也許權力越大,內心的煩惱、痛苦越大。

  以上列舉了一些現象,說明這些方法都無法解除煩惱。那麼,怎樣才能解除煩惱和痛苦呢?如剛才講的,我們要了知這些實相,要真正產生智慧。若內心中有了智慧,這些煩惱痛苦自然就消失了。如同貓出現了,老鼠自然無影無蹤了。

  第一,有漏皆苦。這是不變的。有漏指煩惱,無論我們種因受果,只要摻雜著煩惱皆是痛苦。

  在眾生身上,不斷地產生這種因果:我們種因的同時可能就受果了,受果的同時又種因了。我們沒有斷除煩惱,裡面摻雜著煩惱,這樣一切皆是痛苦。無論種的是善因還是惡因,感受的是善果還是惡果,只要摻雜著煩惱,都是痛苦的。

  我們有時候種善因,有時候種惡因;有時候感受善果,有時候感受惡果,但始終沒有遠離煩惱、斷除煩惱。煩惱是痛苦的根,有煩惱就會產生痛苦,所以是有漏皆苦。現在我們要斷煩惱,這是至關重要的。有因就有果,煩惱和痛苦是因果關系,沒有因就沒有果,斷了煩惱,就沒有了痛苦。

  第二,諸行無常。諸行指因緣和合而生。萬事萬物都是通過因緣而產生的,都是無常的,都是瞬息萬變的,我們能發覺到的,都屬於粗大的相續無常,其實最根本的是細微剎那無常,都是細微剎那無常,都是在剎那當中變化的,一剎那也沒有停留過,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相,但是都當真了。

  第三,諸法無我。一切法都是空性,都是不生不滅的。生,有了不能生,無了也不能生,有無,非有無都不存在。不滅,有了不會滅,因為是有;無了不滅,因為是無;有無不滅,沒有有無的同體;非有無也不存在,都不生,都不滅。沒有生滅就是空性,顯而無自性。顯現上有,自性上沒有;不觀察時有,觀察時就不存在,所以諸法無我。

  第四,涅槃寂靜。真能如理如法修行,在你的相續當中一定會產生這種甚深的智慧,這樣一切煩惱自然會止息。

  佛在經中講過,修持四法印的功德,不要說真正明白四法印,即使對四法印產生了懷疑,也遠遠勝過其他功德。比如念佛、繞殿、誦經、打坐,不如去分析這些真相、真理,如果對這些真相、真理生起了定解,功德之大就不用說了。即使相續當中沒有產生定解,產生了懷疑,是不是無我?是不是無常?功德也非常大,超過了其他一切功德。產生了懷疑之後,慢慢就會產生定解。佛經中還講過,修持四法印的功德與修持八萬四千法門的功德等同。八萬四千法門是為了解脫煩惱,擺脫痛苦,如果如理如法修持四法印,很快就能斷除煩惱,很快就能遠離痛苦,這樣就達到目的了。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今生今世能有這樣的機緣聽聞大乘佛法,是宿世修來的福報,應該珍惜,多思維,多分析。諸法的究竟實相——無我和空性,是非常重要的,除非你不想解脫,不想斷除煩惱,不想擺脫痛苦。沒有這樣的人吧?除了瘋子。

  誰都不願意有煩惱,都想遠離煩惱,但世人用的方法如錢財、權力、結婚生子等,都是不究竟的方法,最終給自己帶來的還是煩惱和痛苦。還有一些人為了擺脫煩惱和痛苦而繞佛、繞殿、打坐、誦經等等,也是不究竟的方法。

  那是不是不能做這些了?也不是。繞佛、繞殿、打坐都可以,但要看你以何種心態而做。若是明白了這些道理,心裡有正知正見,有甚深的智慧,就能解決問題,就是究竟的方法,否則,都是是徒勞無益,雖然有一點點功德,但是意義不大。大家應該去思維、觀察,在自己的相續中產生智慧和正見,才是最最重要的。

  族貌聞雖具全士,然離慧戒非受敬,

  何者具此二功德,彼無他德亦應供。

  主要講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這兩點是非常珍貴的,也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世間諸如高貴的門第,莊嚴的相貌,博學的知識等,可能很顯赫,很成功。

  比如國王、領導的勢力、權力很大,有很多人仰慕;一些明星相貌莊嚴,世間的福報也很大;所謂的知識分子有很高的學問,還有很多其它世間的功德一應俱全,都很圓滿。但如果沒有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即使世間的福報再大,功德再圓滿,也不能成為恭敬供養的對境。

  世間所謂的名人雖然被很多人崇拜,但是對四法印的有漏皆苦,諸法無常,無我空性的道理根本沒有想過,更談不上了知了。這樣,就不值得我們崇拜和追隨。

  華智仁波切也講,無論是世間的福報,還是名人,他從來沒有羨慕過,也從來沒有好奇過。如“有漏皆苦”。世間的福報——名聞利養等,也不離痛苦的自性,沒什麼可羨慕的,也沒什麼可好奇的。

  龍樹菩薩也是這個意思。他對樂行王講,這些人不可能成為眾生恭敬供養的對境。一個理智的人,一個真正具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崇拜、追隨這樣的人。社會上有很多人心理、腦子出了問題,對他們崇拜得五體投地,瘋狂地追隨。他能給你什麼?你能得到什麼?但是人都很迷茫。有時候從這些人的談話、做事的過程中,就能看出來,他們還是缺乏智慧,還是不懂諸法的究竟實相,還是凡夫俗子。

  主要看這個人是否有甚深的智慧,有清淨的戒律,龍樹菩薩也是這個意思。有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的人,定會成為人天的供養處。不僅是人,天界的帝釋王、梵天王等,也會恭敬、供養他們。

  不用想太多,也不用求太多,有甚深的智慧,自然會成為人天的供養處。人自然就會恭敬你、親近你,天人、神仙自然就會恭敬你、保護你。

  若是沒有這兩種功德,即使其他功德都具足了,也不會成為人天恭敬、供養的對境。如果有甚深的智慧,有清淨的戒律,即使沒有其他任何功德,沒有財富、權力、容貌,也會成為人天的恭敬、供養的對境。這樣的人值得崇拜,值得追隨。

  但是現在的人只看名氣、勢力、容貌,誰的名氣大、勢力大、相貌出眾就依止誰。找上師、善知識看容貌干什麼,又不是找對象。佛祖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明確說了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只看相貌,尤其是漢地的眾生都喜歡看相貌。藏地很多出家人長得比較端莊,都成為了活佛,這都不是通過正規渠道認定的,都是漢人認定的。認為容貌莊嚴肯定是再來的,肯定是活佛。有些是真正的轉世,但是長得並不莊嚴,相貌平平,到漢地卻不受歡迎,沒有人親近,沒有人追隨。但長相、容貌是不可靠的。

  還有看誰的名氣大,只要有名氣就行,有名氣就去追隨,有名氣就去崇拜,根本不去了解這個人怎麼樣。現在科技發達了,產品很多,哪個產品的廣告做的好,哪個產品就受歡迎,而不看產品質量,不看貨真價實。現在很多假冒偽劣產品特別受人歡迎,就是因為廣告做的好。現在會做生意的人首先抓的不是質量,而是廣告,廣告做的好就沒有問題。就是因為名氣大,有名氣就行。

  還有些人勢力大,大家自然就喜歡,自然就崇拜,自然就追隨。但是一個特別理智,具有智慧的人是不會這樣做的,不會看他的容貌都多莊嚴,不看他的名氣有多大,也不可能看他的勢力有多大。

  名氣大的人有很多,帝釋王、梵天王誰都知道,乃至三界眾生都知道,但是沒有用啊!帝釋王、梵天王不能令我們解脫,能不能讓我們見性、成佛。所以我們不能崇拜他們,也不能追隨他們。一個具有智慧的人不會去崇拜帝釋王、梵天王的。

  我們講皈依的時候講過,這些神、仙都有神通,都很很有本事,但是我們不能皈依恭敬、崇拜和追隨他們。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讓我們解脫,也沒有辦法讓我們見性。

  勢力大的人也有很多。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勢力的人,以前出現過很多,現在也有很多。但是我們不可能恭敬供養他們,也不能崇拜和追隨他們。佛陀是這樣講的,龍樹菩薩也是這樣講的。如果沒有甚深的智慧,沒有清淨的戒律,即使權力再大,勢力再大,長的再俊美,我們也不能崇拜、追隨。觀察、依止上師善知識也是一樣。有的所謂的善知識不具備這兩個條件,有的人依然很崇拜、在追隨,現在也有這樣的現象。

  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是互相映襯的,有甚深的智慧的人肯定也有清淨的戒律,有清淨的戒律的人肯定也有甚深的智慧。但也有人講的滔滔不絕,出口成章,令有些崇拜者盲目追隨,難以自拔。

  只有同時具備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這兩個功德才可以,否則只有清淨的戒律,但沒有甚深的智慧,不取捨因果,境界再高也沒有用,沒有任何意義。蓮花生大士講過,境界再高也要取捨因果。大家要明白。

  龍樹菩薩講的很清楚,有甚深的智慧,有清淨的戒律,即使沒有其他功德,也值得我們崇拜和追隨,值得依止和親近;否則,再有其他的功德也不行;所以,要有智慧,要有觀察能力。

  不能盲目崇拜和追隨,更不能盲目依止和親近,否則,解脫之命在不知不覺中輕易就喪失了。對於一個真正想解脫的人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我們依止上師要先觀察,再親近,這點很重要。

  有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才可以幫助他人。若是想做上師、善知識,想利益眾生,更要具足這兩點。很多人學佛沒幾年就開始收弟子,或給別人講經說法了;有些人出家沒幾年就要度眾生,講經說法了……這樣能不能真正幫助他人,能不能真正利益眾生呢?就看自己是否具備了這兩個條件,否則是不可以的。

  我們學佛的目的是利益眾生,出家的目的是弘揚正法。但是首先要讓自己成熟,讓自己的相續中產生甚深智慧和清淨戒律的功德,這樣才有能力,既能保護自己,又能幫助他人。若是沒有甚深的智慧,也不能利益他人。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這樣的人,就是以盲引盲。

  把諸法的究竟實相和真理弄明白了,才會有甚深的智慧;有甚深的智慧了,才不會誤入歧途。佛傳法有了義的,也有不了義的,這些看似矛盾,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佛是根據眾生不同的根基和意樂而講的不同的法門。佛法有了義和不了義,有暫時了義和究竟了義,也有暫時不了義和究竟不了義等很多區別,對於真正明白和證悟的人來說,怎麼講都是對的,不會有錯誤。

  如果沒有清淨的戒律保護不了別人,最後自己也被染污了,還會落入陷阱。就像前面講過的幾個例子,很難經得住誘惑。若是這樣,不要說利益他人,連自己都沒有辦法超脫輪回。

  甚深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非常重要。有些人境界很高,修行也沒有問題,喝酒、吃肉等也能消化,但是你身邊的眾生不行啊!若是染污了這些眾生,也有罪過;若是沒有表好法,你的事業也不會圓滿。

  若是你身邊的眾生跟你一樣,都是一類,境界都很高也行,但是不一定。你身邊還有很多像我這樣分別心很重的凡夫。如果你今天這樣,明天那樣;今天吃肉,明天喝酒。我生了煩惱,起了分別怎麼辦?

  “我不可能不煩惱,不可能不分別,因為我是凡夫。”所以你要表好法。如果你能像蓮花生大士那樣,有廣大的神通也可以,通過神通讓大家明白和相信,最後不得不服氣。

  你有這個能力嗎?現在有很多人跟蓮花生大士學。但是你有沒有高深的境界,廣大的神通?有人把蓮花生大士放在了火裡,但是他安然無恙;有人把他扔到了水裡,但是他平安無事;有人把他扔下了懸崖,但是他完好無損……你有這個能力嗎,給我示現一下!

  以前益西多傑等很多大成就者,有攝受眾生的能力。喝完酒能通過手指排出來,抽完煙可以從指甲上排出去。若是沒有這樣的能力,就不要跟蓮花生大士學。我們上師如意寶有一句話:老虎跳躍之地,青蛙不要跳躍,若跳躍就會割斷腰部。這些沒有辦法跟蓮花生大士學。所以清淨的戒律最重要,尤其是末法時期,眾生的善根非常微不足道,就那麼一點點善根,一下子就被破滅了,罪過非常大,所以表好法是最重要的。

  下面講所斷法,講世間八法。

  知世法者得與失,樂憂美言與惡語,

  贊毀世間此八法,非我意境當平息。

  現實中,我們被世間八法緊緊束縛著。

  “得與失”。得,我們總是患得患失,總想得到很多。比如說,我們想得到錢,剛開始為了一萬元錢去努力;等真正賺到了一萬,又想賺十萬;拼命追求,努力奮斗,最後真賺到了十萬,又想賺一百萬;有了一百萬還要一千萬,有了一千萬還要一個億,有了一個億又想要十個億……我們的內心為什麼不得安寧?為什麼沒有真正的快樂?因為想得太多,欲望太強烈。

  失,已得到的怕失去。我們捨不得花,捨不得用,放在銀行裡都不放心,在家裡挖個大洞,把錢埋在裡面,這是怕失去。我們不敢花,少花點;不敢用,少用點,就是怕失去。為什麼放在銀行裡?就是怕失去!這樣我們的內心沒有辦法安寧,沒有辦法快樂。還有些人想得到這個,想得到那個,也是為了快樂,這樣反而不快樂了。

  我們怕失去地位、權力,這樣執著就沒有快樂了。得失都不是永恆的,即使獲得了也不是永恆的,有獲得就有失去;即使失去了也不是永恆的,有失去就有獲得。

  但是我們不明真相啊,怕失去了得不到,想獲得,不想失去。怕失去,失去了就不快樂了。有時候獲得了也不一定快樂,有時候失去了也不一定痛苦。如果你明白了真相,明白了真理,就要放下得失。放下得失是不去執著得,也不去執著失;不在乎得,也不在乎失。放下了,自然就快樂了;放下了,自然就圓滿了。

  快樂和痛苦。我們執著快樂,追求快樂;我們執著痛苦,逃避痛苦。執著快樂,追求快樂,這本身就是痛苦。執著痛苦,逃避痛苦,這本身就是痛苦。這樣,你得不到快樂,無法離開痛苦。當你放下了,不去執著快樂,不去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就降臨了;你不去執著痛苦,不去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消失了。

  不執著快樂,不追求快樂,能得到快樂嗎?不執著快樂、不追求快樂,這就是快樂。不執著痛苦,不逃避痛苦,痛苦不可能遠離。不是這樣的。不執著痛苦,不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就消失了、不存在了,這叫放下。放下的是心態。

  美言或惡語。好聽或難聽的話,跟你沒有關系,你聽了很多好聽的話,就會變成好人嗎?你聽了很多難聽的話,就會變成壞人嗎?不會的。是好人還是壞人,是自己的本性,跟他人的語言沒有關系。

  說些好聽的話,說你怎麼怎麼好,雖然自己也知道是假的,但還是喜歡。人就是這樣,特別愛聽好話,愛聽花言巧語。我們這些人當中也有這樣的,有些比較有權力,條件比較好的人,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經常鞍前馬後的侍候,說一些好聽的話。他雖然知道這是有目的的,說的都是假的,但還是喜歡。其實,這些話跟你沒有太大的關系。

  有的人聽到了一些難聽的話,心裡就難受、生氣。難受了、生氣了,就變成壞人了;不難受、不生氣,才是好人。這些話猶如空谷回音無有自性,好聽的話是假的,難聽的話也是假的,沒有什麼。

  但我們不是這樣的,聽到了好聽的話,心裡就沾沾自喜,總想聽;聽到了難聽的話,就不愛聽,總想逃避。現在有些所謂的上師善知識,知道這種人的心態、喜好,就說一些花言巧語:“你是老居士、大菩薩……”然後發一些加持品,大家都特別喜歡、特別高興,其實這些並不重要。

  依止上師善知識,是改正自己的錯誤。上師善知識說一些實話,指出你的缺點毛病,才是真正的攝受,才是有意義的,但是人都不愛聽。我從來不說花言巧語,說話也不太好聽,還有人專門來勸我:“上師,你是不是要改一改?”但是我不一定改,我現在還沒想改,但是我也會考慮一下。說實話都不愛聽,有時候也應該適當說一些假話,我現在沒有決定是否改,但是在考慮中。

  贊歎和誹謗。一聽到贊歎,就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一聽到誹謗,雖然自己沒有這些毛病或問題,但還是心灰意冷,甚至愁眉苦臉。贊歎與誹謗,都沒有什麼,他們也不是依教證理證而講的。若他們依教證理證贊歎我們,也可以沾沾自喜;若他們依教證理證批評我們,我們也可以反省或改變,但不是。

  我們身邊的人,都是憑自己的感覺,高興了就贊歎你,即使沒有功德,也會說你有;一旦不高興了,就開始诋毀你,說你壞話,即使沒有這些毛病、問題,也會說你有。

  他們是憑感覺說的,是不可靠的,尤其是末法時期,以利益為主。有些人在你身上發現了一些希望,想得到一些利益,就會贊歎你,送些禮物,想方設法親近你。當發現沒有希望了,在你身上得不到任何利益了,就開始遠離你。因為他對你有一些了解,就在背後說一些壞話,甚至會毫不留情地誹謗你。

  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就是這樣的,包括男女之間也是。剛開始時送禮物,說一些好話等,一旦感情淡薄了,會很無情地拋棄你,不會再理你。就是這樣,都是不可靠的。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泰然自若,他要贊歎就讓他贊歎,他要誹謗就讓他誹謗。做好自己,盡量地去改毛病缺點,盡量地去積累功德,讓自己具有功德,這是最最重要的。不要聽這些人的話,也不要相信這些人,這都是不可靠。

  對於贊歎,如果不執著,不追求,你自然就圓滿了。對於誹謗,若是自己具有功德,即使再誹謗,對你也不會有絲毫的影響。要把世間八法全部放下。不讓自己的心此起彼伏,不要一會兒好一會兒壞,一會兒高興一會兒傷心。心如如不動,猶如大海,猶如大山,絲毫不動搖。

  當你明白這些道理和真相之後,心就不會動了。因為你的心裡非常明了,當有人贊歎你的時候,你知道這沒什麼,他不可能永遠贊歎你,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贊歎你。當人有誹謗你時,你也知道,他不可能永遠誹謗你,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誹謗你。有贊歎就有誹謗,有誹謗就有贊歎,有喜歡的就有討厭的,有討厭的也有喜歡的,這都沒有什麼。

  世間人就是這樣分別,但這都是相對的。我們研究空性,研究無我,最終要了知一切都是相對法。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說的就是相對。有人對你好,肯定也有人對你不好,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對你好;有人喜歡你,肯定也有人不喜歡你,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喜歡你。我們現在要求所有的人喜歡自己,所有的人都贊歎自己,所有的人都追隨自己,所有的人都對自己好,這是不可能的。

  偉大的佛陀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做到,他也會被人誹謗,也會被人贊歎。有很多弟子非常恭敬他,但是也有很多外道大師不僅不恭敬他,甚至還想傷害他,佛也非常不容易。所以,要求不能太過分,差不多就行了。這就是自己的福報,知足少欲就可以了;這就是自己的緣分,懂得珍惜就可以了,這是最重要的。

  雖然現在有人喜歡我們,有人贊歎我們,但是我們並不知足啊!有人不怎麼贊歎或喜歡的時候,我們心裡還不舒服:那個人怎麼不喜歡我,為什麼不贊歎我呢?那是肯定的。憑什麼所有的人都贊歎你啊?

  佛的功德是圓滿的,他也沒有做到,他也沒有這樣要求。你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要求?你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各有各的緣分,各有各的福報,都是自己的緣分,都是自己的福報,珍惜就行。內心裡有知足感是最重要的。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 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 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 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上一篇:焚毀YIN書,功名顯赫兩則
下一篇:淨土五祖,後善導少康大師的一生靈感奇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