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趣入事及”是“趣入正行”。
铠甲正行是六度的修持,首先發起菩提心,受菩薩戒後,學習菩薩行,學六度行。修持一度時,要涵蓋六度而修。真正稱得上度的修行,必須有真正地大悲心、菩提心攝持。聲聞、獨覺眾,他們也有布施、持戒、忍辱等的修行,可是沒有布施度等的修行,為入道者也一樣。
铠甲正行的界限是從大乘資糧道至續流最後際。铠甲正行與圓滿一切相加行是同義。趣入正行的界限是從大乘加行道煖位至續流最後際,不可立為從資糧道起。趣入正行與頂加行同義。
“於一切大乘因果法,隨其種類,加行以精進為主而修持之菩薩瑜伽,彼乃趣入正行之定義”。於大乘因果任一法,或於大乘因,或於大乘果,隨其種類,加行以精進為主而修持之菩薩瑜伽,就是趣入正行。加行雖有各式各類的,但是趣入正行是以精進為主的修持,修持什麼?大乘因果法。加行是前行,有身、語、意等各類的加行,但是趣入正行是以精進為主的加行,就菩提心而言,是以為饒益一切有情求證佛果為主要修行,加行是大悲心。趣入正行是於大乘因果任一法,加行以精進為主而修持之菩薩瑜伽(菩薩智)。
佛地有“四遍淨”,般若密多乘認為,在有學位時沒有與佛地的“四遍淨”行相隨順之道,但密乘則有,無論顯密都有果位的修行。
“趣入事”,“其中分九:1、色、無色之趣入正行。2、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3、見道、修道、無學道、特別道之趣入正行。4、慈等四無量心之趣入正行。5、具足無所緣之趣入正行。6、三輪清淨之趣入正行。7、所為事之趣入正行。8、六神通之趣入正行。9、唯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
1、色、無色界之趣入正行,是成為大乘體性的色、無色界的根本定。一般而言,無論是入、未入道、聲聞、獨覺、甚至外道者統統會有“色界根本定”。此“色、無色界之趣入正行”是成為大乘體性的色界四禅天根本定、無色界四處根本定。菩薩心續中的色界四禅天根本定和無色界四處根本定都已成為大乘體性的正行。
2、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是菩薩心續中的布施等六度修行的正行,趣入正行是從大乘加行道煖位到相續最後際。趣入正行階段,菩薩積極修持布施等六度,故成為“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
凡是趣入正行被铠甲正行周遍,頂加行也一定被圓滿一切相加行周遍。資糧正行、出生正行也都包含在铠甲正行裡。大乘資糧道的铠甲正行不是趣入正行,但趣入正行包含在铠甲正行中。
3、見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見道的菩薩智,修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修道的菩薩智,無學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無學道的菩薩智。如修持六度之趣入正行,可放在此“無學道的趣入正行裡”。“殊勝道之趣入正行”是修持殊勝道的菩薩智。
4、慈等四無量心之趣入正行,是菩薩心續中的慈、悲、喜、捨等四無量心的菩薩智。
5、具足無所緣之趣入正行,是證空性慧。無所緣是所緣無谛實成立。大乘趣入正行之所緣無谛實成立。
6、三輪清淨之趣入正行是證空性慧,三輪無谛實成立。
7、所為事之趣入正行,可分為二:一是佛所為事之趣入正行,一是他者所為事之趣入正行。前者是為證佛果而趣入修持的正行,後者是為其余有情而趣入修持的正行。
8、六神通之趣入正行。
9、唯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
《現觀莊嚴論》:“靜慮無色定,施等道慈等,成就無所得,三輪善清淨,所為及六通,於一切相智,能趣入正行,當知升大乘”。
“靜慮”是色界;“無色”是無色界,是“色、無色界之趣入正行”。“施等”是布施等六度之趣入正行;“道等”是見道、修道、無學道、特殊道之趣入正行;“慈等”是四無量心之趣入正行;“成就無所得”是具足無所緣之趣入正行;“三輪善清淨”是三輪清淨之趣入正行;“所為”是所為事之趣入正行;“六通”六神通之趣入正行;“於一切相智”是一切相智之趣入正行。“當知升大乘”“升”為登上之義。
“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位至續流最後際之間”。
趣入正行之界限從大乘加行道煖位至續流最後際,資糧道沒有趣入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