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供佛,很難,第一個,不知道佛在哪裡。現在如果真的把這個經讀懂了、明白了,就知道佛菩薩無處不在。要不要到寺廟?不要,佛在我們心裡頭,諸佛如來從心想生;鬼神亦如是,決定離不開我們的心想。離開我們的心想,他雖然在我們這個地方,他不現相,我們心一想,就有相了。
你看古人造字,“想”,“想”什麼意思?心裡面有“相”了就叫“想”。我們想一個人,這人就有“相”在;想菩薩就有菩薩“相”在;甚至於樹木花草、山河大地,這個道理要懂。
什麼叫“分別”?“思”就有分別。你看“思”字,心上有一道一道的格子了,那是什麼?那就是分別、就是執著。有分別、有執著叫“思”;有相,幻相的時候就是“想”。這字做得多微妙。這個東西對學佛的人來說,是障礙,所以《金剛經》上教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住“思”、不住“想”。
“想”的煩惱重;“思”的煩惱輕,雖然輕,它很難斷。晚上會做夢,夢怎麼出現的?離不開“思”、“想”,人睡覺,身體在休息,心沒有休息,心在夢境當中,它從來不休息的。到什麼時候休息?開悟就休息了,為什麼?他不想了。
所以《金剛經》上教給我們“應無所住”,就是心裡頭什麼都沒有,“住”就是心裡有;心裡什麼都沒有,干干淨淨,“無所住,而生其心”。生不生心?“生心”。
“生心”是活活潑潑,佛菩薩生心,生什麼心?救苦救難,幫助一切眾生成就“戒定慧”三學,他要做榜樣給人看,教人、勸人。
什麼是“定”?我們講“戒”,從這講起,先講什麼是“戒”。斷惡修善,這是“戒”。
我們看看,我們的傳統文化裡頭,“五倫”是戒,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沒有關系,亂了。“關系”定“尊卑”,“尊卑”便於行禮,這個禮包括日常生活。
現在這個地球上,過去中國這麼大的國家,講求“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現在不講了。不講怎麼樣?社會亂了,社會亂了感得的是災難現前,天災人禍。
如何去化解?還要把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聖賢教育恢復,問題就解決了。
聖賢教育在中國用了五千年沒出事情,只要“倫常”有虧,社會就會有變動。從哪裡看?從改朝換代。你細心去觀察,政權掌握到了,恢復正常,也就是三年五載,政府頒布“禮樂”,就又恢復正常了。“禮”與“樂”都是屬於戒律。
“因戒得定”,“定”是什麼?清淨心。心裡頭不會被外面境界誘惑、不會被外面境界感染,這叫清淨心。
摘自淨土法門《2014大經科注》第347集 2016年7月4日 講於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