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壽者相?壽者是什麼?壽者是壽命?不是。無壽者相是什麼?壽者是距離,你要達到,由這裡到那裡所產生的這個時間,我們稱之為壽者相,目標。 所以參禅要記住一句話,要修無相為體的話,就是禅是沒有目的地的旅行,只要你有一個目的地就不是禅了。
我們總是有目的的,我們干任何活都有目的,那表示我們總在大腦思維裡面,大腦思維才需要一個目的接一個目的,沒有學佛之前我們的目的是干嘛?賺錢,拼命地多賺一點錢;學佛以後轉過來了,我們又有一個目的,不是賺錢的目的,要開悟,要成佛,這是我的目的。但是你只要有目的都不是禅。你學佛以後老是想著我要開悟,你有一個目的,那就表示你的心是迷的,表示你的心沒有活在全體法界裡面,一開始你就錯了,不是這樣的。
所以一有目的、一有目標就不對了,有目標叫壽者相。原來世界各國,台灣,包括我們中國內地很多地方,大學裡面流行一門課程叫做生涯規劃。這個大學生要畢業了,然後老師給他講一門課叫做“生涯規劃”,我給我的生涯,後續十年二十年我做個什麼規劃,那個沒用的,是凡夫心的大腦思維的妄想,你這個生涯規劃,你規劃十年二十年有什麼用?能夠實現嗎?實現不了,為什麼?一個是你大腦思維搞出來的,再一個你的福報也會限制你,不是這樣的。所以真正地當下就融入,活在當下,不需要去有一個目的、不需要去追尋。
大家知道知識和智慧的差異在哪裡產生嗎?如果我們的心一直向外去追尋“為什麼”,就會產生知識;如果我們的心一直向內來覺照“是什麼”,就會產生智慧。就是“為什麼”和“是什麼”而已,懂得了吧?是不是很簡單?禅其實說穿了就很簡單,但是你有沒有真正去實踐她?
如果你一直向外,有一個目的去尋求,無論你尋求的是賺錢,還是尋求的是開悟,這個都是知識,都會讓你累積很多很多的知識,有一天你遇到一個人生很大的變故,突然發現,我學的那些東西一點用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你根本上就沒有學佛法。你那些都是在浪費時間,你是學了很多表面的佛法的知識,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所以遇到事情根本不得力。
所以如果你一直向外去追尋“為什麼”,你就會得到知識;如果你一直向內去覺照,保持警覺,具足自性,然後有高度的警覺一直在覺照,向內去覺照“是什麼”。是什麼透過我的眼睛在看?是什麼透過我的耳朵在聽?是什麼讓我能夠領悟佛法?是什麼呢?真如我,真如自性啊。但是直接給你那麼一個答案,你沒有體悟,這個還是不夠的,還是會成為知識,你一執著,它就變成知識了。
所以其實我只是希望啟發大家內在的這種智慧,任何一句話,如果能夠觸動你的內心,那你就依此而去行,而去修, 這樣就對了。我們這樣來修就能夠真正達到那種天人合一的狂喜之中,能夠達到那種以全體法界融入全體法界的這種法喜、這種狂喜之中,這樣是真正的無相為體。
------節選自大願法師《六祖禅法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