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妙祥法師:除一分習氣, 證一分法身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時間:二零零六年正月三十晚20:40

  地點:大悲寺學戒堂

  聽眾:全體僧眾

  親舟師父問:初出家時,都抱有幻想,出家三、五年就能有所成就。俗話說:初發心成佛有余,三年以後,佛在天邊。象這種歡喜心和要好心大約二、三年左右,就失去了,這時應該怎麼辦?

  妙祥法師答:這個問題呢,不僅是一個人的問題,而且是每個人,不論是老修行或新修行的人,都會面臨的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說修行中,究竟我所修的和所得到的,是不是一致?很多人都覺得付出很大的辛苦和努力,並沒有得到他預想的結果,也沒有看到。而且覺得自己修和得是個矛盾,認為往往修是修了,而得呢,沒有得到。我們主要產生了這樣一個看法。要想解決這個不得問題,我給大家做個試驗。大家來解答這個問題。大家看,我拿著這麼一個木塊(師父拿著講台上的撫尺拍拍桌子)。

  撫尺放在這裡,一會大家要回答這個問題。我把這個撫尺拿走了,這地方是什麼?還剩下什麼?誰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再做一遍,這地方有一個木塊(師父將撫尺放在桌子上,然後拿開),我把這個木塊拿走了,離開這個原地,那這個原地,現在是什麼?

  親舟師父答:虛空。

  一沙彌答:空氣。

  妙祥法師:所以說,我們通過這兩個回答知道。木塊拿走後,你得到的是空,你得到是空氣。說明什麼呢?在你修行中,你去掉一塊的時候,它馬上就會填補上,當你放回來的時候,又占領了這塊地方。當你拿走的時候,它又充滿了空和空氣,那麼它是一次性完成的,還是以後完成的?通過以上試驗我們能看出,它是同時完成的。當我們去掉一分毛病的時候,你就有一分獲得。但這種獲得,你定力不足的時候,是看不到的。因為你沒有經驗,也體會不到,我們通過外面的事物,你就知道了。佛法是不生不滅的,不要以為我們在修行中,我費了很大勁,放下了那麼多的習性,我怎麼不會獲得?而是你的獲得,早已在你放下的同時,它也就完成了,只不過是你放下多少的問題,你進行的努力程度的問題。如果你盡一分,它就會獲得一分,盡兩分,就會獲得兩分,它是真實不虛的。所以說,我們修行中成就是必然的。如果你去修行了,它必然也獲得。如果你不修行,那就不會獲得。因此,我們對修行應該有個正確認識,我們時時用這個來反觀自己,充滿信心。為什麼要充滿信心?因為它是真理,它是事實,它不是一種虛假的設想。本來是不增不減的,我們若把它看作一種生滅,就不是真理了。特別是在我們去掉毛病的同時,我們獲得了清涼,獲得空的認識,獲得空的體會,使我們對佛法得到進一步地體驗。所以說修行佛法絕不是一種想像,它是非常真實的,它主要就在於我們是否努力的問題,我們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努力。不必懷疑自己,也不必懷疑修行。當我們修行的時候,我們對真理的不認識,對事物的必然性不知道,我們產生了種種的想法。這種想法是什麼呢?是我們的知見。什麼是我們的知見?也就是我們的眼睛、耳朵、我們的思維,我們的感覺,我們的經驗,這就是知見。我們修行什麼呢,就是去掉知見。知見立,無明本。我們所思維的,所想的,眼睛所看到的,耳朵聽到的,所感受到的一切都是無明,是靠不住的,是不能相信的。所以佛講啊,如果你不證到四果阿羅漢,你不能相信自己想法。我們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特別是我們的感受。我們的感受是一種自私,一種虛幻。它像一個配音演員,是我們種子識出現的一個業力,是一種前塵的影像。我們的思維,它像一個配音演員,在不斷地配音,根據你發生的事物和情況進行配音。所以說,它具有極大的欺騙性,不真實性,這就是我們修行應該注意到的問題。這個問題要不解決,我們常常是被騙。我們都知道這個雙簧戲,前面人一做動作,後面就根據你的動作,來編排一些解釋詞,我們的思維,我們的妄想,就是這個東西。當我們控制了思維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的動作在做著,而我們的思維,它跟不上去了,配不上去了,才發覺它原來是雙簧戲,不是一體的。平時我們都以為我所想的支配了行為,以為我們的想法支配了種子識。實際上是,種子識發作的時候,我們有了動作,而這個想法往往是後產生的,是識所起的作用。是識的分別,它是面對著六塵而起作用的。通過六根,面對六塵,配音出來的。而我們往往認為很真實,這就上當了。所以修行從哪入手?就從它入手,不讓它起知見。如果把這個知見要克服了,我們修行就會修一步,清涼一步,而且修一步,就是一步。如果你知見不克服,你修一步,又退一步,甚至獲益很少。所以說,我們修行,就像把這個木塊拿掉那樣簡單。我們主要破除知見來拿掉這個木塊。這樣的話,這個木塊就拿掉了,拿掉木塊後,這塊地方,就是空氣,就是空性,那就是你的修行,那就是你的成果。所以說這個道理很簡單,關鍵是你能不能把這個木塊拿掉,怎麼樣去把這個木塊拿掉。首先是持戒。持戒能減少我們的執著,能控制我們的行為,不讓這些種子識發芽,破除我們的知見,因為我們所有的知見,都是凡夫的知見,與佛的知見,它是不相應的,只有佛的知見,才是正確的知見。按著佛的戒律去做,約束自己,用佛的思想來改變我們的思想,改變我們整個的思維。不讓我們再作出自己的思維。這樣久了,就會與佛法相應,所以修行就能夠把這木塊挪動開。挪動木塊的同時,毛病放下的同時,那你的成就,也就在同時產生。那我們平時常舉例子,佛教有個特點。什麼特點呢?誰來答一下?

  親舟師父:常聽一些戒律。

  一比丘師父:常看佛經。

  (妙祥法師拿起經架,上刻有蓮花,給大家看)

  妙祥法師:我把這個給大家看。這刻的是什麼?這上面刻的是蓮花,蓮花具備特點,花開的同時,種子也形成了,它是同時的。它就代表了佛法,你只要獲得了這個花,你這個種子也就有了,它是同時產生的。所以說我們修行中不必擔心有沒有果實的問題。你只管去種因,你不要管這個果。種因得果,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我們要放下很大的心,本來這個心承擔了很沉重的包袱,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不必去管它,只管眼前怎麼去掉這個毛病,就完事了。只要正確地去修行戒定慧,那我們的成就,必然就在其中。這個問題就這樣,修行中一定要有極大的信心,對自己有了信心,知道了這個事實,我們就不會對自己的修行有所懷疑。為什麼大家有時修行中產生退道心,或是修不下去這種心,就是我們在持戒清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因為你這個東西(指習氣、知見)沒搬動,所以有了疲勞感,或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或不認識這個方式,所產生的一種想法。所以說有時候就被騙,大部分都屬被騙,認為這麼多年了,修了好多年了,那也沒有成就啊,誰也沒有成就啊。例如看看親藏師,這麼多年跟著師父,還是親藏師,也沒啥改變,他的改變你能看到嗎?

  其實每個人都有改變,關鍵是我們運用我們的智慧,要不斷地去觀察問題,理解問題,鼓勵自己,堅定自己的信心,這樣符合真理。關鍵是我們不要受騙,特別是自己的知見方面,它處處在騙我們,所以說不能隨著知見走,因為它是個虛幻,它通過六根和六塵的結合所產生的東西,它不真實。

  再一點,在修行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枯燥心。因為出家後,我們放下許多,錢不要了,女人不要了,房子不要了,甚至孩子不要了,穿的不要了,就剩下這一點了,睡覺就睡四個小時,工作、名譽都不要了,放下這麼多的東西。過去我們是奔著生存,要掙錢,要為家服務,要奔波,它是個主要矛盾,當這個主要矛盾已經把它放下的時候,這回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修行時身上的痛苦,變為一個主要矛盾。不是說修行帶來了痛苦,而是我們沒啥事,只能有這麼個妄想在打。這病苦以前也有,但世間人一忙碌就把它忘了,不成為主要矛盾。在修行中,雖然不斷地改變它,但是呢,它在上升,位置在提高,所以我們的整個注意力全集中在這裡面了,有時我們就受騙上當了。我給大家講個例子。

  原先我在蓋縣茅蓬時,有一次打坐,坐著坐著,突然就看到整個山就不見了,樹也不見了,眼前一片汪洋大海,無邊無涯。我思惟,我這開悟了?這開悟怎麼還有思惟呢?開悟了怎麼看到的都是大海啊?慢慢動彈一下,左右一看,也全是汪洋大海。還不敢動彈,這境界要沒了怎麼辦?這很好,都是大海。看了半天,還是大海,也沒有什麼變化。後來硬從這境界退出來,過一陣抬頭一看,前面就是一滴水珠(師父打坐的前面有塑料布,上有滴水珠)。由於不斷地修禅定,這意念力太過於集中了,就進入水珠裡面去了,把這一滴水珠看得象遍虛空那麼大,被這虛幻給騙了。我們現在也是這樣,我們修行中有一些毛病或身體痛苦的時候,就變成主要矛盾,我們心特別集中在這個問題上,它就會變得大得不得了,就象虛空一樣大。有時在世間忙的時候,很多問題成為主要矛盾的時候,它反而顯不出來。這就是我們的感覺,這感覺在欺騙人。你想,我當時看著整個山頭全都沒有了,真的沒有了,山也看不見了,水也看不見了,樹也看不見了。你說,就一滴水珠都把你騙得這麼樣。所以我們在平時,我們的思維,它有這麼大的變化。它具有這麼強的欺騙性。所以這個也很重要,一定要體會到這個問題。當你明白了就不會上當,不明白,老上當。有時起苦惱,怎麼回事呢?這修行怎麼越修身體越不好,越修越沒意思,起了枯燥心。特別我們很多東西都放下了,沒有後退的路了,肯定得往前走了,前面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就。因不知道,所以這枯燥心一下子就起來了,有時候起了一次又起一次,剛壓回去,又起一次,這枯燥心不斷地起來,這都是我們修行應該注意的事,起來後應該怎麼來對治它,首先應該明白枯燥心不是壞事,有人給它定成魔,我不是這麼看的,我說是好事。什麼原因枯燥?因為你放下的多,把那些財、色、名、食、睡,能放下都放下了,沒有後路了。沒有後路,本身就是修行,就象我剛才拿這個木塊,拿開木塊後,你得到的是虛空和空氣。當我們放下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也可以說是一種初步的成就,你已經在成就之中了。所以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它成功和開始都同時在進行中。我們生起枯燥心是平時積累的經驗和認識所產生的錯覺。如果我們常常這麼思惟以後,認為它是一種功德,馬上這枯燥心就沒了,就不會認為我付出這麼多沒有結果,就沒有這種想法了。這是修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就講到這裡。

  一沙彌問:怎樣讓我們的心和師父的心,從內心中真正融合在一起。我們需要一定渠道的溝通。

  妙祥法師:這個問題提得也很好。他說昨天的談話和今天的談話,使心裡得到了很大的安慰和理解。為什麼他有這麼大的感受呢?就是因為我從來沒給他講。所以今天的感受來源於從來沒講,我要天天講,就沒意思了。為什麼要這麼說,我舉個例子,昨天我說了一下,當我們枯燥地摩擦,我們想法紛紛升起的時候,這是我們最好的機會,你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全在這枯燥期間,當你難受的時候,這些問題,他這個因緣全都暴露出來了。它正是你需要下功夫的地方,不是別人能代替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硬摩擦(師父以手直接摩擦桌子)。

  反復地摩擦,摩擦來摩擦去,它就摩擦亮了。如果我給你講了,它就象這中間隔了一層紙。(師父拿了一張紙放在桌子上,然後隔著紙摩擦桌子,給大家看)

  我講得過多,會成為一種紙,雖也很自然地流動,但是互相之間的摩擦已經被隔斷了。流動是流動,但被隔斷了。表面上是很好受,實際上你修行上就不發亮了,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一個大問題。

  前幾天,可能是沈陽的,有一些居士來了,談到一個問題。他說:“師父,你們這個地方真好,我今天在你這兒得到了很多答復,很滿意。我到別的寺院去了很多次,他不理我,只要錢。問他佛法,他也不理我。”

  我說:“今天我給你講得這麼好?”他說是。

  “你感覺聽得很順耳?”“是。”

  “你感覺很溫暖。”

  什麼原因呢?主要是來源於以前他不理你,才有今天的感受。他想一想說有道理。所以說,理和不理同是在幫我們修行,有時在不理我們的時候,那是我們應該努力的地方,當火候到的時候,師父想不講,是不可能的事,這是一個因緣。就師父不講,那土坷垃也會給你講,因為你需要。這個講和不講,我們一定把它認識到,一定做好一種什麼樣的心理准備呢?不講,我也能去修行,講了以後,我能吸收。這個方向我能正確理解,而且不是靠著師父去講,去解決問題。而是靠著師父講完了以後,我知道向這個方向去解決。有時候講多了,反而害人。你講的是挺多的,有時候都是知見。有時候我們要自己摩擦,你要是能夠忍耐下去,而且自己心裡有底了,這是很好的辦法。我就怕做夾生飯,講多了,就會變成夾生飯。本來沒成熟,他這個道理並沒有明白。我需要你們從心裡明白,不是從思維去明白。你們思維要是明白了,那我就教錯你們,這個師父啊,只是個教書匠,成為世間人了,我希望的不是他明白,而是把它滅掉。

  從哪去明白?是從你心裡真正明白,你放光動地,那才是我需要的東西。你徹底覺悟,了脫生死,這是我需要的。不是說在你們的渴望的時候,我滿足你們的渴望,當你們的渴望滿足了以後,你會依賴這個渴望的。渴望的堅固,他堅固到哪去了呢?堅固到你這個識裡去了。這個識越堅固,出生死輪回越遙遙無期。

  所以我們應該走一條什麼路呢?一種直接的路,快路。所以在道場常住要求中,最後面有一條,就是不允許講理。把我們所有的理要滅掉,就是讓你走一個直接的路。我們現在已經走慣腿了,一走就走到識的分別那塊了。一下就走到那塊,眼睛看的,耳朵聽的,你所能感受的,甚至想的問題,全都是這個東西,從來沒有反觀自己的能力。

  特別是我們有時坐那沒啥事,就胡思亂想。親徹還俗了,一天他回來了,剛走到門口就告訴我:“師父,你一定告訴那些師兄弟。”他說:“我呀,毛病就犯在坐那兒沒啥事,就想,想來想去,這個有毛病,那個有毛病,挑來挑去,最後打了一個大妄想,完了捨戒還俗了。等還俗捨完戒的時候,嚇了一跳,我怎麼干出這樣的事呢?完了,因果成熟了,上當了,這太可怕了。告訴他們,大家可別坐那兒胡思亂想,別打妄想。想來想去就把自己這個因果想成熟了。所以說在修行中,這又是一條岔路。”你們都應該記住。

  當然了,你們也需要這種講,(新剃度沙彌)當居士那一段,我給大家講,那些問題還到現在也沒講完。現在為什麼十遍咒要集體誦完?為倒出晚上這個時間給大家講,增加一點調劑。但真正的修行還是靠你們自己的努力,和認識。知道怎麼來正確處理這個問題,這樣的話,你們就有了把握,修行這一輩子都不再會錯路的。你自動性起來了,你的免疫能力起來了,有了病不吃藥,他都會好的。表面上著急,但心裡透亮。你修行這條路就走的長遠,就不會退失。今天講這麼多,就是因為以前不講,給大家一個回報。所以說講和不講同樣重要。講也重要,不講也重要。我們要正確地運用這個,當我們上火著急,鬧心的時候,我跟你說,那是修行最好的時候。就象親古講那句話:“你要挺過這一關,就老厲害了。”這一關,使人上火,著急。為什麼著急上火,甚至尿急、尿痛都是好事?因為你沒用過功不知道。你若參話頭去,真用功參話頭是什麼景象呢?不是滿臉的高興和愉快,而是眼屎也長出來了,眼睛也紅了,口也干了,眼睛也看不著道了,在世間說的尿也是黃的,甚至腰也疼。到那時候,你才是往裡真正走一步。所以說,你要在這時認為走錯路了或不對了,那一下子就退下來,完了,以後你再想走這條路,你都不敢走了,你認為是著魔了。所以說路得知道怎麼走。本來這些路不應該告訴你們,提前告訴你們。你心裡就有准備了,有了准備,你心裡的東西掏不出來了,你有防御了。但是沒辦法,有時也得先弄點毒藥,解解渴。如果不說,你們自個闖出來的時候,再一點破這個事情,那是最殊勝的。當我給你說出來的時候,已經就是沒辦法的事。虛雲老和尚曾經講,參話頭就是以毒止毒,是沒有辦法的事,是我們現在根基不如過去銳利了。告訴他的話,他不能去依教奉行,他老有疑惑,我們的知見又起了一個主導作用。所產生這個現象。沒有辦法,才講一講。所以我們對講或不講,一定要有一個非常正確的認識,這樣我們的修行上,就有了把握。當然啦,有的是剛學佛,也得需要講,有的很渴望師父講深一點,最好你把那個自性拿出來叫我們看看,你把我的自性點出來,在哪塊?哪塊是?我們的願望是好的,但那方法不對頭,為什麼說不對頭?我再舉個例子,我們穿衣服是先穿裡邊,還是先穿外邊?親洞,你說先穿裡邊,還是先穿外邊?

  一沙彌答:先穿裡邊。

  妙祥法師問:那你脫衣服呢?

  答:先脫外邊。

  妙祥法師:反過來了,是不是。我們穿衣服是先穿裡邊,當我們脫衣服的時候,是先脫外邊,它一層一層地脫掉,你不能說我先把裡邊衣服拿出來,他能拿出來嗎?拿不出來的事。這個事不怨我,穿衣服都是這樣,還得一層層地脫。所以說,你要拿出自性,得先把那貪嗔癡先去掉了,把你的毛病改正了,一層層改,完了剩下不就是嗎?是不是?這是正路,所以修行要有次第。好,今天就講到這兒,不講了。都講了,明天就沒講的了。

 

上一篇:世界上最不值的交易,你知道嗎?
下一篇:妙祥法師:盡力救護眾生 ,避免死亡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