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改命從積德開始,這樣積德一生好命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個人有了宅心仁厚,樂善好施的德,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盡的。因為“好德”能贏來長壽、富貴、康寧和善終。因此,我們可以說,“好德”是一切快樂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運和福氣的根本。

  “好德”需要我們不斷培植,正如長壽、富貴、康寧需要隨時培養一樣。假使我們現在不把“好德”的因繼續種下,那麼一切享受都會變成非常奢侈的“消費品”,因為沒有播種,福報享用完了,必然會貧窮匮乏。

  古德曾說:“保藏的東西不一定屬於自己。享用的東西不再屬於自己,只有施捨的東西才真正屬於自己。”

  當我們用種種方式把財物貯存或積蓄起來時,我們不一定會再擁有那些財物。譬如你拿錢買股票,股票可能會下跌;買黃金珠寶又可能被盜賊搶走;參加合伙投資,不但有風險,而且萬一被合伙人騙走,那豈不前功盡棄?買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時會賠本,將來萬一遇到敗家子,也會傾家蕩產,難怪《大寶積經》上會說:“一切財物都是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質就是消耗福報,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樂,這是很膚淺而又很短暫的,享用過的財物永遠不能再屬於自己。只有把財物施捨在適當的地方(佛經上叫做“福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那麼財物才具有永恆的意義,而不致被天災、人禍、盜賊、官府和敗家子所奪去。所以古人勸我們要布施積德:

  “三寶門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未曾下得春時種,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財產總非真,及早將來施於貧。水火盜官並逆子,五家有份盡來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捨出萬文收。與君寄在堅牢庫,汝及子孫享不休。”

  沒有布施修德,將來的日子很難挨過,尤其是一個臨命終時,一切財物、朋友、眷屬、權力都帶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惡業力跟隨著我們。就這一點來說,修德真是非常實用的。

  問題是,我們並不知道死神何時會來。但死神肯定要來。而且隨時都有突擊我們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趁早修德吧!

  二、德的種類

  德的分類非常多。例如:它可分為“陰德”和“陽德”兩種。陰德的力量比陽德大得多。

  《中庸》裡提到智、仁、勇三達德。只有仁愛而沒有智慧,會產生為虎作伥的流弊,有智識而沒有仁慈會危害社會;有智有仁,而沒有勇氣實行,則一切美德成了空談。

  《論語》裡又敘述了溫、良、恭、儉、讓五德。溫和柔軟可以導致心理健康;善良仁慈可以導致長壽善終;誠懇恭敬可以導致平安寧靜;節儉勤勞可以導致財富和身體的健康;謙虛禮讓可以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保住前面四種德行而不致流失。

  三、品德的四個層次

  品德的層次可分為下列四種:

  (一)算盤式的道德——以功利主義做出發點,做任何善行,都會仔細地考慮到成本、效用、果報和名利等因素。確實認為劃得來,才會開始去做。這種人不會平白無故送你東西,他一定有所企圖。他行善時常希求回報。

  (二)“四海經之內皆兄弟”式的道德——這種人行善是出於一片同胞般的愛,比較沒有自私心的心機和功利的色彩。他把所有的人都當兄弟一樣,因此,行善較為自然,而且也出於真情。但是因為有我執在作崇,所以仍有人我的分別,不能達到忘我的境界。

  (三)愛人如己的道德——因為這種人已破除了我執和煩惱,所以能忘我。而達到愛人如己境界。能這樣做已經是聖人了。但因為他還沒有破除法執,所以行善時,心中仍然存有抽象的觀念(例如:“貧苦”和“功德”等)。因為他有名相的負擔,所以還不能做到絕對地自在。

  (四)最完美的道德——行善不但不望回報,而沒有人我的分別,甚至也沒有任何名相的負擔,這種人的慈悲心是沒有條件和無限量的。因為他行善時,連一點負擔也沒有,所以最真誠、最自然,也最快樂。

  古人說:“上德不德,下德執德。”意思是說:“品德高的人絕不會執著功德和名利,只有品德不太好的人才會計較功德和名利。初學的人行善,難免會執著善相”,等修養的功夫純熟以後,就可超越名相的束縛和牽累了。

  四、修養好壞的六個等級

  我們也可以把一個人品德修養的好壞分為下面六個等級:

  (一)損人損己——這種人簡直比禽獸還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樣,只愛用責罵和傷害的方式來求滿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們損傷別人,對自己也沒有任何益處。例如:殺人然後自殺。

  (二)損人利己——這種人是害群之馬,根本談不上修養。他們為了達到自利的目的,不擇手段,使用欺詐和損害眾生的手段,或者從者殺害動物職業。

  (三)不損人、不利己——這種人像行屍走肉一樣的地醉生夢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無意義的工作,或游手好閒,專干無聊的勾當虛度光陰。

  (四)不損人、只利己——這是修養最起碼的工夫。又可分為兩類:

  1、假利己——工作賺錢是假利己。賺來的錢換得物質享受,這是消福,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夢,得不償失。

  2、真利己——讀書明理以後,自己閉門思過,下功夫修養品德和鍛煉心性。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穩自己的腳跟以後,再兼善天下。

  (六)捨己利人——捨己不以為苦,利人永不疲勞。犧牲自己,幫助別人,這是菩薩的風范,是難能可貴的。

  錢少如何做好事積陰德?

  “種善因”就是做善事。

  許多香港人,一提到“做善事”,就會有一連串的意念:“這是有錢人做的事。”“入息不多,怎麼做到善事?”“要捐錢出去?”

  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覺,認為“做善事”就等於出錢。要“出錢”,才能“做善事”。

  其實,“做善事”的范圍相當廣,有“出錢”做的善事,如:開設醫院、創辦學校、建安老院、辦孤兒院、贈醫施藥、造橋修路、設燈照路、赈濟饑荒、施衣濟寒、施棺葬屍、創修寺院、印造經文、捐印善書、買物放生等。

  亦有“不出錢”能做的善事,如:慈悲戒殺(減少世間一份殺孽),解除他人冤怨(調解怨恨,化干戈為玉帛),替人隱惡揚善,息除是非爭端,原諒別人過犯,宣揚善德,撿除擋路之瓦石(香蕉皮、西瓜皮、玻璃碎片等),修橋補路,文明禮讓。尊敬長輩,愛護小輩,孝敬老人,扶傷殘人士過馬路或上下車,讓座位給孕婦或老人,路見病危、盡力救護,出言語安慰病危或輕生之人,鼓勵意志消沉之人,成全他人之名利或節義,助人骨肉團聚,講經史談道義而化導*頑愚昧,勸人棄邪YIN而向正道,容人之過錯,憐人之孤貧,勸人信因果,種福因,敬惜字紙,勿使污亵,施恩於人,勿求報謝,獻血救人,諸如此等,都是不用花錢而能做到的善事。

  由此可知,“做善事”不一定要“出錢”,最要緊的,是要“出心”去做!

  “做善事”的范圍很廣闊,處處都是“種福之門”,只是世人有無立“心”去做而已!

  我有好幾次由太古城乘坐飛翔船到中環,發現有一位船上的職員,在船泊碼頭之時,不厭其煩地扶持老人小孩上落船,而且態度慈和,我不由自主投以敬佩之眼光,在默默中,用目光來表示我內心的崇敬和贊歎。

  在車上見到讓坐的人;在馬路上見到攙扶失明人士的人,我都投以崇敬的注目禮,他們不但品德高尚,令人敬服,而且他們都在為自己種福。

  更有不少人做善事不給人知,不給人見,如匿名捐款濟貧,暗中息除他人冤怨,暗中替人消災解厄,暗中成全他人等等,這些人種的福德更大,暗而不顯之善事,是謂之陰德。亦是佛經所雲“無相布施”也。

  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如何積陰德?

  陰德,就是默默做好事,不告訴別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的最重要的動力,中國古人非常重視陰德,反而認為陽德(做了點好事嚷嚷的人們都知道了)只是得到了一些虛名,於改變命運向好發展沒有太大的實際利益。總之,多積積陰德沒有壞處:

  1)如果錢還寬裕,別養二奶,偷偷幫助幾個貧困山區的學生。別讓人家知道你是誰,要不然見面了多尴尬,多不好意思。但是你心裡一定會覺得舒坦,比包二奶提心吊膽的要好得多!

  (2)遇到夜裡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別還價,東西都不貴。家境哪怕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裡擺地攤?

  (3)遇到學生出來打工的、勤工儉學的,特別是中學生、小姑娘。她賣什麼你就買點,如果她不是家庭困難,出來打工也需要勇氣的,鼓勵鼓勵她吧!

  (4)撿到錢包就找找失主,如果你實在缺錢就把現金留下。打電話告訴失主就說你在廁所裡撿到的。把信用卡、身份證、駕駛執照還給人家,一般人家也不會在乎錢了。把人家的地址記在你的筆記本上,以後發達了去找人家道個謙,把錢還給人家!

  (5)遇到迷路的人打聽某個地址,碰巧你又知道,就主動告訴一聲。別不好意思,沒有人笑話你

  (6)遇到迷路的小孩和老頭老太太,能送回家送回家,不能送回家的送上車、送到派出所也行,如果有電話的替老人或小孩打個電話就走,反正你也不缺那兩個電話費!

  (7)雨雪的時候、天冷的傍晚或者是雪天的傍晚,遇到賣菜的、賣水果的、賣報紙的,剩的不多了又不能回家,能全買就全買,不能全買就買一份,反正吃什麼也是吃、看什麼也是看,買下來讓人早點回家!

  (8)上車遇到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的時候別動聲色,也別大張旗鼓。站起來用身體擋住其他人,留出空位子給需要的人,然後裝作下車走遠點。人太多實在走不遠,人家向你表示謝意的時候微笑一下!

  (9)如果時間還寬裕,就請把這幾句話多轉幾個地方,畢竟好人多了咱們心裡也舒坦!謝謝!

  大積陰德

  世間人,都有個願望,希望兒女好、子孫好,孝子賢孫,兒女有福有慧,都有這個願望。有這個願望,這是個好的願望。如何能達到?必須從大積陰德中,才能求到。積陰德已經不容易了,大師說:“大積陰德”。種善因,才有善的果報。那麼什麼叫陰德?做了好事,不要讓人知道,這個叫陰德。你做好事,沒錯,你所做的好事,社會上給你一表揚,這報紙上一登,傳播一表揚,你的福德就報掉了。諸位要曉得,名就是福,大家對你尊敬、贊歎,說你好人,就報掉了,你來生變成沒福。所以懂得修福的人,修福決定不能讓人知道,這個叫陰德,你後面的果報就殊勝。

  因為這麼一個道理,所以我們有過失,造作罪業,希望人知道的越多越好,為什麼呢?這個人罵你一句,那個人瞪你一眼,報掉了,你的業障就消掉了。所以諸位一定要知道,自己業障在佛菩薩面前偷偷的忏悔,沒有用處,消不了。多少人造作罪業,不敢讓人知道,在家裡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拜什麼樣的忏,也忏不了。所以佛教給我們發露忏悔,露是顯露在外面,沒有隱藏,社會大眾都知道。這樣你的業障消除的才快。你不要看世間造作罪惡的人,報紙天天登他,每一個人看他都罵他,他報掉了。如果這種人能夠回頭,能夠有機會聞到佛法,改過自新,他的成就很快,我們不能瞧不起他,往往他的成就超過我們,為什麼呢?我們造作的罪業還藏在那裡,沒有人知道,沒有消掉。我們修的那一點福,早就報光了。他的罪業都報掉了,他也有做了好事,沒有人知道。

  所以諸位細細的去觀察,你才了解事實真相。這樣才不至於冤枉人,才不至於高估了自己。所以我們如果要想家庭美滿,子孫賢慧,一定要積功累德,特別著重在陰德,這是印光大師教導我們的。他也舉了例子,他說如果我們要想轉回天心,這意思就是改造命運。改造命運,一定要從真實改過遷善,就像明朝時代袁了凡先生,踏踏實實的去做。人要真正這樣做,沒有不得感應的。諸佛菩薩、天地鬼神都保佑他,都護念他,這是必然的道理。一個人不怕過失,改過自新,這個人就是聖賢。什麼人不相信因果呢?印光大師說,愚人,愚癡到了極處,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罪福報應。這個是愚癡,煩惱、習氣深重。能不能叫他回頭呢?必須得有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要有長時間去幫助他。不但要勸導他,而且要做出好樣子給他看,使他見了、聽了,慢慢的感動,慢慢的回頭。“佛氏門中,不捨一人”,這叫大慈大悲。

 

上一篇:淨空法師:這個事情不要把他忘記,要養成習慣
下一篇:劉素雲:戒定慧是考試考出來的,考你的人愈多你成就愈快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