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太上感應篇淺釋:例舉因貪吝所造之惡(三)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五、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采取奸利。

  這句話是說,出賣商品時,用來稱量商品的尺度、秤砣重量、升的容量都偏小,或者用質量次的偽劣商品混在好的商品之中,用這些方法欺騙顧客,獲取不正當的利潤。顯然,這句話特指販賣商品的商人用短斤少兩、以次充好的方法來非法獲取錢財。這都是因為對錢財的貪心而導致的欺詐性偷盜行為。有些人認為,只要沒有親自去偷盜而以經商等欺騙手段獲取財物是沒有罪業的,其實以欺诳手段經營獲利與直接偷盜沒有本質差別。果報成熟時,會感得受用貧乏的惡報。

  廣陵有個王老太,用短尺賣布。死後,托夢告訴她兒子說:“我平生用短尺欺騙別人,冥司罰我投生到西溪浩氏家做牛,腹下有‘王’字。”她的兒子尋找到浩家,果然這個人家剛生了一頭牛,腹部有白毛形成的‘王’字。王老太的兒子就將此牛贖買了帶回家。給它細食,這頭牛不吃,給草料就吃;負重耕田則安詳,閒養就會煩躁不安。所以,用欺騙手段獲利的商人,看了這個公案後應幡然醒悟。

  明朝萬歷年間,揚州有一個大的南北貨商店,店主將死,對兒子說:“我平生起家,全靠這一桿秤。這桿秤是烏木做的,中間是空的,裡面藏有水銀。秤出商品時將水銀倒在秤頭,秤入商品時倒在秤尾,這樣秤進來的重,秤出去的輕,所以我就發家致富了。”兒子心裡很是責怪父親,但又敢說,父親死後,就將秤燒毀,看到煙中有一條龍緩緩升天。不久,這個兒子的兩個兒子都死了,他心裡很是怨恨:“父親用心不平,反而能平安。而我想出入公平,不去欺騙他人,反而死了兩個二子,天道怎麼會是這樣呢?”一次睡夢間他被帶到一官府,主官教誡他說:“你父親平日輕出重入,欺人肥己,所得雖多,亦是他命中固有。但他以欺心造業,獲罪於天,所以上帝特地派遣了破耗消散二星,做你的兒子,長成之後花費掉你的家產,然後再用火災,使你家產耗盡而且絕後,以顯示你父親的惡報。現在你能改惡遷善,並且事事公平和善。上帝因此將二星收回,不久將換兩個好人,送到你家作你兒子,你應當勉力為善,不要愚昧地怨恨。”他醒來後一一將主官所說的話都記在心裡,更加力行善事。三年中,生了兩個兒子,後來都中了進士,子孫繁盛。張拱辰說:“我在揚州邗關的時候,與此公的後人交情很好,所以知道這件事很詳細,之所以不提這個店主的姓名,是為了保全他人的名節而避諱。”

  六、壓良為賤,謾蓦愚人。

  良,是指正常人家的子女;賤,是指奴僕婢妾之類;壓良為賤,是指將正常人家的子女強賣為奴僕婢妾,以獲得錢財。謾蓦,是指用詭計欺騙;為了自己獲利,用詭計去欺騙愚昧的人,叫做謾蓦愚人。壓良為賤與謾蓦愚人都是因為貪圖錢財而造下的惡業。

  古人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人的子女也是子女,與自己的子女一樣有離苦得樂的需求,怎麼忍心為了一己之私利而讓他人的子女淪為奴僕婢妾呢?愚人也是人,離苦得樂的需求與聰明人沒有兩樣,怎能用詭計去欺騙他們呢?如果一個人為了自己獲得一點錢財而造這種惡業,可以推測此人內心肯定是沒有多少良知的。

  漳州的周祥,與薛純是好友。薛純貧窮,只有一個兒子。薛純死後,兒子就給了周祥撫養,周祥竟然將薛純的兒子當奴僕使喚,稍不如意,就狠狠地鞭打。一天,周祥在路上居然遇到了薛純,周祥驚詫地說:“兄已逝世,怎麼會來人間呢?”薛純說:“來看我的兒子,並催你上路。”周祥聽了汗如雨下,回家就暴亡了。

  江東一個村落的巫師造了一座神廟,為了招攬信眾,他們想出一個壞主意。他們找到一個愚昧的青年,對他說:“你明天早上到廟裡咒罵一通,吃些供品,然後假裝被拷,趴在地上哀求。如果你這樣做了,我們就給你十萬錢。”這個愚昧的青年果然這樣做了,但趴在地上哀求時,再也沒有能夠起得來,因為供品中被一個巫師放了毒。這個青年侮辱廟神受懲罰的事被很多觀眾圍觀,於是大家都相信這個廟所供奉的神很靈,因此這些巫師得到的錢財越來越多。但最後他們因為彼此分配錢財不公而爭吵起來,其中一個巫師向官府告發了另外一個下毒巫師的罪行,於是他們都被官府緝拿歸案而斬首。這是謾蓦愚人而得惡報的例子。

  七、貪婪無厭,咒詛求直。

  愛吃叫做“婪”,沒有滿足叫“無厭”,這裡的貪婪無厭,特指內心對財富的希求就像愛吃一樣,沒有滿足窮盡的時候。直,是指理直;當受到別人指責時,用詛咒發誓的方式證明自己是理直的,叫“詛咒求直”。貪婪無厭是對錢財的貪心所致,而詛咒求直則是對名聲的貪心所導致,這兩者一者是貪利,一者是貪名。

  老子說:“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所以貪婪首先毀壞的是自己內心的安樂。世間財富都是聚際必散的,貪婪無厭不僅無益於身心,反而會讓自己造下很多嚴重的惡業。

  甄彬,有高尚的德行。曾經將自己的麻衣拿到當鋪換錢,後來贖回麻衣的時候,在衣服中發現有五兩金子。甄彬將金子送還當鋪,店主要分一半給他,他不接受,並說:“我曾五個月之中穿裘衣為人擔柴度日,今天怎麼能接受這不明不白的金子呢?”

  明朝天順年間,嘉興這個地方有個人叫李銘,得到一個寶壺。推薦給富人曹瑗,曹瑗願意出二十石米買這把壺,李銘不答應。推薦給懷悅,願意用四十石米買,他也不賣。推薦給吳汝輝,願意用一百石米購買,已經談妥要成交,有個叫劉祝的人對李銘說:“我有一計,可以讓你大賺。如果你把這壺推薦給鎮守張太監,開價為嘉興一郡的鹽鈔,這樣就可以得到上百倍的利潤了。”李銘答應了,劉祝為他張羅此事,果然得到了所要的鹽鈔,總計價值有三千余兩銀子,劉祝分到三分之一。李銘領著這些鹽鈔回家,過江的時候船翻掉了,鹽鈔也都因為浸水而毀掉了。嘉興太守楊繼宗,查詢鹽鈔的去處,了解到情況後,將李銘抓進監獄,因為當時法律是禁止私人買賣鹽鈔的。最後李銘死在了獄中,劉祝的家產也被沒收了。

  自己的所作所為,善就是善,惡就是惡,善惡自有天知且終歸有報,不需要我們用詛咒發誓的方式證明自己是對的。詛咒求直者,要麼是內心不信因果,想欺騙他人,要麼是對虛名有極大的貪求心,要麼是內心有強烈的傲慢,察覺不到自己身口意的過失,認為自己肯定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所以才詛咒發誓。所以,詛咒求直是不信因果、傲慢貪名所致的愚行。

  康熙七年,山東地震,沂州有個商人把百匹布、十千錢寄存在范氏的旅店裡。地震結束後,去索要,范氏只給了布,藏起了這個商人的錢。商人再次去要,范氏就指天賭咒:“如果藏匿了你的錢,立刻就被壓死。”話還沒有說完,房子就倒塌了,只壓死了范氏一個人。錢原來就藏在床下,客商歎息一番離開了。

  八、小結。《感應篇》這段話例舉了因貪求“錢財、名聲、受用、女色”等而造的惡業:施與後悔,假借不還,是對財物的貪心所致;分外營求,力上施設,是對名聲錢財以及受用的貪心所致;YIN欲過度,是對男女YIN欲的貪心所致;心毒貌慈,是由於對名聲的貪心所致;穢食喂人,左道惑眾,是由於對錢財等利益的貪心所致;短尺狹度,輕秤小升,以偽雜真,采取奸利,特指商人因貪利潤而采用欺詐手段獲利;壓良為賤,謾蓦愚人,是為了獲利而壓迫、欺騙他人;貪婪無厭,咒詛求直,分別是對名利的貪求所致。

  摘自《太上感應篇淺釋》(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心靈的因果時時都在發生!
下一篇:天道公正,你做的善事功德不會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