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淫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秦東魁:從細節入手培養善念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本文連載自秦東魁老師已出版圖書《心想事成的秘訣》

  這是一本將中國的傳統文化融入在生活中,告訴我們真把人做好了,事就能成,就能改變命運,收獲幸福人生的秘笈。

  道教裡談到財神,有一個偈子:財神爺爺頭戴金,身穿銀,懷裡抱的是聚寶盆,有財專施有德人。這人沒錢花,就是缺德缺多了。你想有錢花,就要有德。

  要我說呀,現在人啥都不缺,就缺德。哪兒缺德?對父母缺德,對妻子、丈夫缺德,對自己的手足姊妹缺德,可是他對別人卻好死了。自己過生日請朋友吃飯,就不請爹媽,和姊妹關系都不好。有應酬時,跟別人又是吃鮑魚,又是吃海參,恨不得貼到人家身上。你看看,我們現在悖理悖德成什麼樣子!忘恩負義成什麼樣子!你還想發財?沒有的事兒!再加上錢有四條腿,你才兩條腿,你怎麼能追上錢呢?錢要追你好,你要追錢就累。

  這個錢還分為善錢和惡錢,善錢能養家,能讓你幸福,惡錢能讓你遭橫禍。惡錢從哪裡來?從不擇手段得來的。善錢從哪裡來?言行舉止不違法、不亂紀、不悖理悖德,從這兒來的。這一生的幸福與否你要自己決定,你要設計,要用“天性想事,

  天性處事,天性做事”。要真的能照著天性去做,這個是非常有感應的,這種感應就叫因果通了。我們做事要如理如法,包括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浪費糧食,天性的這種念頭就是“好可惜,不能浪費”,可是人習慣了,就是要浪費。

  我做過一次實驗。有一個朋友,在廣東的銀行,是一個處級干部,他聽過我的講座。他有一次在北京見到我,跟我聊天,說他想升成副廳,想盡了方法都沒有效果。他問按我所講的方式能不能奏效。我說:“可以奏效。”他說:“用什麼方法?”我問他:“你在單位裡面做什麼?”他說:“我在招待人吃飯。 ”我說:“那是好事情。你每次吃飯是不是點很多菜?”他說:“是的。”“是不是剩一大桌?”他說:“是的。”我說:“從今天開始改變一下你的行為。”他說:“什麼行為?”“剩下飯菜全部打包。”他說:“我們吃不完。”我說:“沒事,你小區有保安,有保潔員,街道也有乞丐,你給他們就行了。”

  這個領導照我說的方式,用了一年的時間,升上了副廳。他跟我講,這比找關系、比送禮有效,問我什麼原理。我說:“不浪費,惜糧、惜食、惜水、惜電,不是我們吝啬,而是為了惜福。這資源是我們後代子孫的,我們任何人沒有資格去浪費,也沒有資格去糟蹋它,這叫暴殄天物,必遭橫禍的。”

  你看很簡單,不需要花錢,無非改變一下行為,人家升官了。這叫什麼?順應了自己的天性。天性就是不浪費,浪費了心疼。這是我們天性的東西,你要用天性處事就能如願,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記得我在北京的時候還碰到了一個老阿姨,她的兒子在部隊給將軍當秘書總挨訓,給大校當秘書也是挨訓。在部隊十幾年,她兒子心力交瘁,於是跟她媽講:“您能不能花點兒錢把我調走,我實在待不下去了。”在北京有一個地方,我每個月會去一次,沒有固定的日子。那一天沒事情就去了,正好就碰到這個阿姨,當時她就跟我講了這個情況。

  她說:“秦老師,我兒子在部隊受到種種不公平的待遇。 ”我說:“你再想想,子女不順,父母有虧。”她說:“我這虧在什麼地方?”我就跟她講:“這個孩子仕途不順,代表我們的根出現了問題,這個根就是父母。”

  仕途不順就是走路不順。我就問她,“你想想,你們的公共場所,你是不是亂放東西?”這一講,她跟我說:“我在我們上下樓的樓道放了一個晾白菜的架子,我愛吃干白菜,家裡沒地方,我把這個架子擺在樓道以後就經常性地晾白菜。”我說:“上下樓的人是不是都罵你?”她說:“為這事我都跟人家吵架呢,這物業一來找我,我也不給人家物業費,反正這樓道閒著也是閒著,他們走路側一下身就行了,我晾個白菜都把我說來說去的,害我跟別人吵架。 ”我說:“你想想,阻礙別人行路,那你孩子走路就跌跤,仕途就不順,這叫因,所以孩子就會得果。你把這個白菜架子挪了吧。你擺多久了?”“這個白菜架子擺了十幾年了。”“你兒子在部隊十幾年怎麼樣?”“不順。”“那你挪開嘛。”

  挪完以後,兩個月左右給我打電話,說:“秦老師,怎麼這麼神啊!我兒子再也不喊了,也不說讓我找人了,說領導很欣賞他。”你看看,母子是一體,一點兒都不迷信。很多人認為這很神奇。神奇什麼呀?所謂“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此乃至理名言。


 

上一篇:佛說窮的六種原因
下一篇:益西彭措堪布: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