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輪回說,重點是幫助我們了解生命的長度。如果不認識輪回,生命只是一個短暫的片段,是沒有長度的,對生命的認識也是不完整的。這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中國文化的不足。
儒家思想的重點在現世,不太關心死後的問題,故有“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之說。但不關心,是不是死後就沒有問題?事實上,它並不會因為我們的忽略而消失。
很多人一輩子都在回避“死”,從來不願正視它,一旦死到臨頭,就被巨大的恐懼所淹沒,死得痛苦、掙扎、毫無尊嚴。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始終是人類永恆的困惑。只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找到生命的真正價值。
千百年來,中國社會向往的成功,是通過寒窗苦讀求取功名,由此光宗耀祖,揚名後世。而印度人關注的核心,是輪回與解脫。在全世界所有的文明中,印度的宗教文化最為發達。僅佛陀在世時,就有96種外道。之所以會這樣,正是來自這種關注。
如果說現實是世界呈現的表象,那麼,輪回就是表象的形成原理,而解脫則是對所有這一切的超越。
當我們立足於現實,所見永遠是局部的,是沒有來龍去脈的片段。就像我們的人生,哪怕蓋棺定論時,也只能看到今生的起點和終點。而在無盡的生命長河中,這個起點和終點不過是一片浪花的生滅。
從輪回的眼光看,生命就像一條河流,今生只是生命長河中的一片浪花。普通人關注的只是現世,是這片浪花,並以為浪花就是一切。其實浪花是立足於河流產生的,所以印度人更關心的是河流——水從哪裡流過,又流向哪裡。
印度的所有宗教,大體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方面對輪回作出解釋,說明輪回到底怎麼回事;另一方面,他們認為輪回本質是痛苦的,是制造痛苦的永動機。想要擺脫痛苦,必須從根本上解除輪回。這是印度宗教的共同目標,區別只是在於解決方式的不同。
這樣一種思想的傳入,為國人打開了認識生命的全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