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有些人剛開始發心很好,做事也很有規矩,但是一旦得到了一些地位、錢財,人就變了。以前沒有地位、權力的時候,這個人還很善良、很正,但是一旦有了地位、權力,他就開始濫用權力、無惡不作,最後的下場就是人財兩空,進監獄甚至被判死刑了。還有一些人之前沒有很多錢的時候,也是很好、很正的一個人,但是一旦發財了,就開始在外邊混,無惡不作,最後家破人亡,落得了這樣的下場。現在社會上有很多都是這種情況,剛開始家庭很和睦,人也挺好,後來有錢就變了,在外面什麼都干,家庭也不和睦了,最後家破人亡。這就是業際顛倒。
按佛法的角度來講,很多學佛人也有業際顛倒的情況。有些人剛開始發心很好,信心也很足,尤其有些新皈依、剛接觸佛法的居士,信心百倍,發心也特別好,但是過幾年就變了,對誰都生不起信心,也沒有法喜了。一些出家人也是如此,時間一長,法喜也沒有了,人變了。
還有一種業際顛倒者。有些人明白了一些佛理,也能為大家做一點事情,這時就開始搞一些不如法的行為。現在就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他開始誘惑他人,騙不了那些老居士和有正知正見的人,就從新接觸、什麼也不明白的人那裡下手,去欺騙、愚弄這些人,讓他們做這個做那個,以盲引盲,最後害己害他。現在真的有這樣的人。表面上明白一點,也能做一些事,然後就去迷惑一些人,搞這個,搞那個,從中為自己索取一些利益。有些做得太過分了,影響了家庭,影響了工作,最後工作和家庭都沒有了,落到這樣的一個地步。這都是業際顛倒。
此外,一些人剛開始學佛時還很精進,最後又不學了。有些人不讓出家也非要出家,但是最後又還俗了,又開始造業。這些都是業際顛倒。
以上這些無義和失義者,“皆是放逸而生故”,全都是因為放逸而產生的。若是能以智慧去觀察,以智慧做取捨,任何時候都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也不會失義。因為放逸,沒有通過智慧去觀察,也沒有用正知正見去做,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應當日日時時中,以不放逸而行事”:應當在日日時時中,以不放逸而行事。以智慧進行觀察,去辨別、取捨。做決定,然後踐行,這樣就不會犯下無義或失義的過錯。這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