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什麼是福德,什麼是功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什麼是福德,什麼是功德,這個需要有個明確的認識。如果不把這個問題理清,就會胡子眉毛一起抓,搞得一團糟。

  所謂的福德,就是福報。落實在實際當中,就是可以擁有財富,擁有地位,擁有好的環境,家境平安,諸事順利。福報足夠大,可以升入天界,其環境更加殊勝美好。但是不管有多大的福報,也只能止步於天界,而不能出離六道輪回。因為修福報是有局限性的。例如歷史上的梁武帝,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設齋。但是卻被達摩祖師說:“沒有功德。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福報和功德並不是一回事。來源不同,其結果也不相同。”

  曾經有一句話,叫做修福不修慧,大象帶璎珞。也就是說,如果只修福報,不僅不會出離輪回,還有可能在貪心驅使下而墮入畜生道,由於他有福報,會披金戴銀成為寵物,但是卻無法改變墮落的事實。

  即使有的人修的福報可以升入天界,待到福報享盡,還會墮入惡道之中。在證道歌中說,猶如對天射箭,勢力盡,還是要墮落下來。

  既然如此,何以佛教還要提倡福慧雙修呢?佛教當中所說的福報,並不是要求人們去修世間的福報,而是要修出世間的福報。何以叫做出世間的福報呢?就是去修無貪、無嗔、無癡。其方法可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

  通過布施,消滅自己心中的貪念;通過持戒糾正自身及自心的錯誤行動及觀念;通過忍辱,培養慈悲通達的心地及無畏的精神;通過精進,保持信願行的不退轉;通過禅定而擺脫境界的牽動。如果一個人達到這五種要求,那麼世間的一切功名利祿,生死病苦,都無法動搖他的心智,使之成為出淤泥而不染的在世賢聖。

  基於這五個基礎,修行人的身心才能得以清淨,心清淨則佛土清淨,佛智才會開顯,才會擁有和佛一樣的智慧。這就是菩薩六度的真正含義。

  縱觀論壇之上,那些汲汲強調修福之人,追求感應,追求神通、追求財富,追求地位等等不一而足。而這一切都是自心化現的虛假境界,故而佛說福德無實。這些東西本來應當加以防范和摒棄的東西,卻被一些人緊緊地攬入懷中當成至寶。豈不可憐哉?

  佛在經中講,學佛有二十難,其中就有豪貴學道難。有勢不臨難。沒有開啟智慧,在擁有財富地位後,很難再思出離,很有可能會墮入為富不仁的泥潭。這樣的人如何才會出離世間而成佛道呢?

  福慧雙修是一體的,不是分開的。也就是說,修福需要智慧做引導,修慧需要修福做根基,二者缺一不可。

  追求世間福報那不是功德,那只是世間人貪心作怪,是在利用現有的資源換取今後更大的利益,這只是一種利益交換,不是學佛,也無法把他們稱之為佛教徒,只能叫做投機者。

  慧即是智慧,智慧從深入佛經得,是從離財色名食睡得。從看破放下中來。看破放下是功德,而不是追求感應、只求財富等在貪心驅動下的行動中所得。

 

上一篇:人有寬恕的心才能年輕
下一篇:佛教五戒中沒提到煙,抽煙就沒關系了嗎?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