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言:
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
以斯義故,必得往生。
這六字名號,善導大師解釋“南無”就是眾生的歸命,就是將眾生生死輪回、煩惱業障、污穢的生命完全歸順投靠於阿彌陀佛清淨莊嚴、永恆不滅、自在無礙的生命。歸命的本身帶有發願回向之義,也就是回轉願生極樂世界的涵義。
回向有兩種:一種是“夾善回向”;一種是“直爾回向”。
“夾善回向”就是修諸功德,以其所作功德回向給阿彌陀佛作為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的交換條件。如果他沒有這些善事功德,就沒有東西可以回向,因為他並不是像第十八願所講的乃至十念專稱彌陀佛名來往生。
“直爾回向”就是只要專稱彌陀佛名,願生彌陀淨土,就是回轉向著極樂世界,無所謂需要其他的功德,而且稱名是因,往生是果。如是因,自然有如是果,所以歸命稱名的本身,自自然然就有發願回向在裡面。因此善導大師解釋“南無”有歸命及發願回向兩種涵義。這兩種當中,以歸命是南無主要的涵義,只是既然是歸命,自然就有願生之心。
“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阿彌陀佛這四個字就是歸命眾生的行,往生極樂世界的正業、資糧、功德通通在“阿彌陀佛”四個字裡面,因此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就具備了往生的修行,往生的功德,所以善導大師說:“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因為六字名號有這種涵義、功能,所以眾生稱念的話必得往生。
名號有聲光明,光明無聲名號;
名號為我而成,光明為我而現。
這句盡無礙光如來名號也好,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也好,跟光明是一體的,所以說光明智相。只是名號是有聲音的光明,因名號有文字可以眼見,有聲音可以耳聞,有聲音可以口稱;光明沒有聲音,耳不能聞、口不能稱、眼不能見,可是它又是與名號一體,實實在在存在的,所以光明是無聲的名號。
這句名號是阿彌陀佛經過五劫的思惟,永劫的修行而成就,是為十方眾生而成就的,不單單為祂本身的自利而成就,阿彌陀佛自利的目的是為了利他,光明也是一樣,光明為我而現。名號的本身有智相的光明,這光明也是為了攝取眾生而有的,只要十方眾生稱念彌陀佛名,自然就有彌陀光明的攝取,從現在一直到我們臨終,顯現來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永遠不捨離。
名號為因,光明為緣;
如種子雨露,落眾生識田,
生信受之芽,長專稱之莖,得往生之果。
凡事必須有因跟緣,因緣和合才能成就那件事,才能成果。名號與光明的差別來講,名號是往生的因,我們只要專稱彌陀佛名就有往生的因;光明是緣,光明攝取念佛的眾生。“如種子雨露”,名號是因如種子,光明是緣像雨露,落入我們眾生的阿賴耶識裡面,就能生起我們信受的心。我們聞說阿彌陀佛光明名號的因緣果報就能啟信,就能盡形壽執持名號,而且能專一而不雜亂,這就是《阿彌陀經》說的:“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的涵義。當然如果再進一層來論因緣,那麼我們眾生念佛是因,阿彌陀佛的光明名號是緣,因緣和合而往生極樂,所以說“念佛往生願”,念佛是因,往生是果。
彌陀名號,無上寶珠,寶莫過此,眾生獲之,速滿大願。
彌陀名號六字洪名就是無上的寶珠,這是昙鸾大師《往生論注》裡面所形容的,世間的寶沒有超過名號的寶珠,乃至佛法的法寶也沒有超越這六字萬德洪名,“眾生獲之,速滿大願”,只要我們得到這無上的寶珠,就能快速滿足我們所有的願。
《往生論》言:“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以萬德洪名,置之口中,自能破闇滿願。
天親菩薩在《往生論》就說:“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什麼叫做“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觀就是觀知、相信,就是無疑的信受彌陀的本願力。阿彌陀佛的根本願就是第十八願,阿彌陀佛成佛了,所以願願都有祂的願力,第十八願的力量是什麼?就是乃至十念的眾生,必定使他往生極樂世界。因此觀佛本願力就是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的意思。
“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在今生今世中就能破除他對往生極樂世界的懷疑,今生今世就圓滿往生極樂世界的願望,也就是“平生業成,現生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