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就是殺、盜、YIN、妄、酒。殺,就是說一切有情眾生皆不可殺,人不能殺,眾生不能殺,包括大連的海虹也不能殺,一切眾生都不能殺。不管它是怎麼被我們需要,甚至用了它可以保證我們的生命,我們也不能殺。一定要戒殺,包括殺生的因緣不能做,像這種殺生的工作等等,都不能做。殺生的因緣,包括我們的事業,殺生的業力和這方面的緣分,包括贊歎殺生的這些事項,鼓勵殺生呀,這都不能做。殺因、殺業、殺法、殺緣,這都不能做,一切都不能做。
不光這個殺生不能做,包括“假殺”也不能做。什麼叫假殺?就是比如我們現在有一種吃的素食,素食裡有什麼“肉腸”啊,就是素肉腸、素食雞、素食鴨子等等,都不能吃的。這是你的殺心未斷,所以也不能用。包括含動物成分的藥也不能吃,這個是很可怕的,只要是和它有這個緣——殺緣,你都會受其果報。所以說在家持這個不殺戒是很好的,很殊勝的。堅決不殺,寧死不殺。
為什麼寧死不殺?如果我今天得病了,吃這個中藥,中藥有一種以眾生的肉合成的藥,我吃了以後病就能好,這叫吃藥破戒,我也不去吃。我寧可采取別的方法來治療,哪怕它慢,慢就慢。慢一年,我遭一年罪,就能少殺一個眾生或者無量眾生。今天給我這個機會太好了,我一定在這裡償還其債。為什麼有病?就是過去殺生所得來的病,吃肉得來的病,我不能再繼續造業了,這麼去做你才能守住這個不殺戒。包括起心動念都要控制,如果起心動念了怎麼辦?要忏悔的。
選自《二〇〇四年十一月為大連居士開示》
持戒必須有一個寧死不犯的決心,沒有這個決心,戒持不了,就是持也是在表面上。因為戒為一切菩提之本,這個戒你必須得守住,才能成為菩提之本;守不住,不會有菩提的。所以持戒要拿命來換,拿你的一切利益來換,才能換到戒,這才行。比如說殺生,怎麼叫你殺你也不殺,“我就吃素”,你見到眾生,“我有能力我就放,我決不瞅著”,這才行。你不能說見到眾生,“這個我放,那個我不放”,那不行。
見到眾生,該要救的我們就捨命去救。過去那祖師大德為了救一只野雞,都割自己的兩個耳朵。你得有這個決心,才能叫不殺生。(編者注:《缁門崇行錄》中記載一個故事,隋朝智舜法師,趙州人,北游至贊皇許亭山建茅棚居住。有一天,一個獵人追趕一只野雞,野雞飛入智舜法師的房內。獵人追來,智舜法師苦苦相勸,求他放野雞一命,獵人始終不聽,執意要抓走野雞。於是智舜法師割下自己的耳朵給獵人,用以代野雞生命。獵人看了大吃一驚,遂感悟自己的罪業,終於放下弓箭,決定不再打獵。此事感動了附近數個村子的人,都不再以打獵行業。)
不殺生,不光是不殺,包括肉也不能吃,而且起心動念也不能有。比如說蒸饅頭,做個魚形啦,做個豬形啦,這都不能吃。為什麼不能吃?金山活佛曾經講過,有人給他做葷形的食品供養他,他說:“我不是不能吃,我能吃,但是我吃了,你那個殺心沒斷。不能因為我吃,叫你得到了殺心,我得讓你把那個殺心去掉,所以我才不吃。”
有神通的人,他絕對不會說“我無相而去吃這些東西”,得大神通的人反而不吃這些東西。就包括制作的動物形餅干啦,饅頭這些東西,都不能吃。這也表示我們的殺心沒有斷,所以這些類似的東西不能吃。還有一些葷形的素食,比如說什麼肉狀了、腸狀了,這些形態的也不能吃。雖然它沒有生命力,但它有那個形態,它有那個味道,同樣能引起我們的貪欲心。我們的貪欲心如果引起來,同樣是有果報的,不是沒有果報的。雖然沒那麼重,但有輕的果報,而且,所有的眾生都會感應到的。
選自《二〇〇一年八月十八行腳途中開示》
恭錄於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放生護生》書籍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