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之清磬搖空,乃靜極所現。後知齒舌相擊,並非外境所現。有此一知,方不至或生一種希奇玄妙之想。由茲起自矜心,則便非得益之處矣。所言耳根發音,諸淨典不甚提倡者。以淨土法門,其要在於信、願、行等。此等境界,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別境界,善知識何可預先發表?若發表則得益者少,受損者多。如《自知錄》然,專門表示境界,實則此之境界尚是理想。彼蓋欲借此以張大門庭,故特做出此不思議境界。使光不阻止,則不知印幾多萬以引人入魔乎?汝淨功雖好,於機於教尚欠閱歷,故作此說。若有閱歷,即大有所得,亦不疑古人為斂默也。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何慧昭居士書一”
接手書,知宿根甚深,現行頗純,故有種種勝境相現。然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於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於殺、盜、YIN百千萬億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重。
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
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不可。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後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而台教中屢言之。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有益,即魔境現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即能上進故。此語不常對人說,因汝有此種事,固不得不說也。
節選自印光大師:“復何慧昭居士書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