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人稱“大肚彌勒佛”。
布袋和尚身檢矮胖,挺著奇大的肚子,用竹杖挑著大布袋游戲人間,到處行乞,化得東西就放入布袋,餓了就吃,吃飽就睡。天要下雨就穿草鞋,天要干旱他則穿木屐。人們只要看他的穿著就可知道天氣,看來他有預測氣象的神通。因其常背布袋周游而得名“布袋和尚”。他除了能預報天氣,對人禍福預言也非常靈驗,常對人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注義。”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興趣。
他圓寂時是在奉化岳林寺東廊,端坐在一塊磐石上念偈雲:“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偈畢安然逝去。他圓寂後人們根據他的這首偈才知道他就是彌勒佛的化身。於是將他的肉身安葬在岳林寺西二裡的地方,名為“彌勒庵”。這樣,應等到佛祖滅度後56.7億年才能從兜率宮下生人間的彌勒菩薩在五代後梁時借布袋和尚之身提前到人間來游戲了一番,於公元916年又回到天上去了。
這一彌勒轉化的過程,其實反映了佛教傳入中國後被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世俗轉變的事實。佛教與中國文化相契合,逐漸世俗化,民間將佛教的神仙拿來為我所用,管他還有多少億年才能下到世間,反正現在這世道、這人心需要一位鎮邪壓魔、消災解難的神仙,拿來用就是了。這種強烈的世俗化色彩特別符合中國民間的需要,民間無數的欲求、需要便不斷創生出新的神仙。
彌勒自從顯化為布袋和尚後,真正的彌勒形象反而漸漸被人淡忘了,以布袋為原型的新彌勒形象開始盛行,民間吏容易接受的是那個整天樂呵呵、袒著大肚皮的笑頭和尚,對供奉在豎三世佛崇高位置上寶相莊嚴的未來佛彌勒競冷落起來。
大肚彌勒的現實功用一經被渲染,便更為人們所愛,民間認為只要摸摸他的大肚皮則能消災避難,祈福平安。再後來他兼有繁衍人類的功能,出現了“五子戲彌勒”的造像,五個可愛的光屁股娃娃在他身上爬上爬下,相互嬉戲,稱為“送子彌勒”。對於歷來相信多子多福的中國老百姓來說,彌勒就更可愛可敬了。
杭州飛來峰石窟的“笑佛”,是現存最早的大肚彌勒形象。造像為席地而坐的樣式,亨手按著布袋,左手持丫串念珠,面呈憨厚笑容,雙耳垂肩,下巴肥厚。本肚凸起,腹下束著一根繩,表情豐富、慈祥。在大肚彌勒兩旁雕塑了十八羅漢像,環侍在彌勒身邊。在北京潭拓寺的天王殿中,台座上也供著大肚圓滾,袒胸露腹,手掐佛珠,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在彌勒像旁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顯露出一派寬厚、潇灑、超脫的胸懷。彌勒一旦化身大肚和尚以後,便迅速走入了千家萬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相關了;他的形象成了人們警策世事、諷喻人生,同時宣揚佛法;勸戒行善的象征。南京多寶寺有一題大肚彌勒的對聯: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於己何所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