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入菩薩行論》。
癸二(捨棄自己)分二:一、現世生怖畏故當捨棄;二、後世生痛苦故當捨棄。
子一、現世生怖畏故當捨棄:
貪著自身故,小怖亦生畏。
於此生懼身,誰不似敵嗔?
我們由於貪愛自己的身體,以致於對微乎其微的險處也會生起恐懼。一切的恐懼主要是因為貪執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執我愛導致的。所以,具有智慧者,誰不像怨敵一樣嗔恨這個身體呢?
只要是在六道裡,只要是凡夫,都離不開這種恐懼。有時候我們自己能覺察到,有時候覺察不到,但是始終處在恐懼的狀態當中,一切的憂愁都是這樣產生的。遠離了恐懼,就是解脫;無畏的時候,就是成就。但是,凡夫在沒有成就之前,都有畏懼。我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害怕這個,害怕那個,一直處在這樣的狀態。在一個智者看來,我們始終是提心吊膽的,內心沒有安寧的時候。我們有時候覺得沒有什麼事,有時候還覺得內心很安靜似的,其實只是我們沒有真正覺察到而已,其實始終是在恐懼的狀態當中,沒有離開過畏懼感。
我們為什麼不得解脫?也是因為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沒有看破、放下之前,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我們都看不透,看不全面,所以一直都在提心吊膽、恐懼的狀態當中。遠離恐怖就是解脫,無所畏懼的時候就是成就。
我執我愛是恐懼的根,因此要對治我執我愛。只要你真正破除我執、放下我愛了,一切大大小小的畏懼、恐佈都會煙消雲散,之前是沒有辦法的。若是真想解脫,真想遠離這些痛苦、災難,就要放下我執,拋棄我愛。
子二、後世生痛苦故當捨棄:
千般需療除,饑渴身疾者,
捕殺魚鳥獸,伺機劫道途。
或為求利敬,乃至殺父母,
盜取三寶物,以是焚無間。
有誰聰智者,欲護供此身?
誰不視如仇,誰不輕蔑彼?
“千般需療除,饑渴身疾者,捕殺魚鳥獸”:人都有我執我愛,為了遣除自己的饑渴,為了治療自身的疾病等,而捕殺飛禽走獸以及水中魚類等。我們將自己的利益、快樂等一切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生命對每一個眾生而言,都一樣是最珍貴的。但是,我們為了解除一時的饑渴,就殺害這些眾生;為了治病,為了補身體,殺雞殺魚,吃這些眾生的肉。這樣做讓眾生痛苦,自己也造了惡業,將來要遭受無窮無盡的痛苦。
“伺機劫道途”:為了自己,潛伏途中伺機搶劫別人的財產。自己當時去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拋棄尊嚴,不顧一切地去做。這都是為了自己,也是自私自利。為什麼這樣自私自利?也是因為有我執我愛。
“或為求利敬,乃至殺父母,盜取三寶物,以是焚無間”:為了得到利養、恭敬,甚至殺害父母雙親,盜取三寶的財物。傷害他人,傷害恩人,盜取三寶財物,這都是無間罪或近無間罪,這都是直接下無間地獄真正的因,都是不該造的業。這主要是由我執我愛、自私自利導致的,自私心太強了,我執太重了。若是造了這麼嚴重的罪業,來世就要下地獄,在無間地獄裡遭受痛苦。在無數劫當中被焚燒,難以忍受啊!我執我愛是今世來生一切禍害、一切不幸、一切痛苦的根本。
“有誰聰智者,欲護供此身?”若是真正明白了,誰還會由於喜愛自身而想保護它呢?
“誰不視如仇,誰不輕蔑彼?”這個敵人不是一般的敵人,它給你帶來的損害不是一般的損害。若是你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再也不可能由於喜愛自身而去保護自身了,一定會把它視如仇人、敵人,藐視、輕蔑它。
站在這個角度去思維或觀察,自身就是個不淨袋,就是個凡夫俗子。無始劫以來,它帶給我們的災難、痛苦是無法衡量的。我們為什麼輪回?為什麼遭受那麼多的痛苦?就是貪著自身、貪著自己導致的。即使是世上所謂的再大的敵人、仇人,也不可能做到這些,所以真正的敵人、仇人就是自己。
為什麼要藐視、輕蔑它呢?因為自身就是個不淨袋,就是個凡夫俗子。這都是對治我執我愛的方法,我們要以這種方式去對治我執我愛。我們很多人還沒有遣除我執我愛,我執我愛都特別重,這個時候就要站在這個角度去思維、去觀察,然後去對治我執、對治我愛。
在已經放下我執我愛的基礎上,我們可以說:自身是圓滿的壇城,自心是佛,一切清淨,一切圓滿。這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講的。
貪執是錯誤的,沒有什麼可執著,沒有什麼可貪愛的。
癸三(自他為主之功過)分二:一、相之差別;二、果之差別。
子一、相之差別:
若施何能享?自利餓鬼道,
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
“若施何能享?自利餓鬼道”:聲稱“若施給他眾,自己享用什麼?”只考慮自利的人實際上是餓鬼的做法。
我們做布施時,給別人什麼東西,或者為別人做什麼事,都是求回報的,或者是為了討對方歡心,或者是為了得到某種利益,為了獲得異熟果。比如,希求可以獲得財富,可以財源滾滾。我們做供養也是如此,有的是為了加持,有的是為了保佑。實際上,這些是餓鬼的做法。這些人都是活著的鬼。也許有人想:“不能吧,餓鬼應該是沒吃的或沒喝的那樣一個很恐怖的東西。”不是,餓鬼有隱住餓鬼、空游餓鬼等很多種。這種人看著似人,實際是鬼。他們活著時總惦記別人,總想占便宜;死了以後,直接就成鬼了。
“自享何所施?利他人天法”:聲稱“若自己享用,布施什麼?”這種考慮他利的念頭是善妙的天界法規。
知道自己有能力,然後想把自己要享受的福報施捨給他人,要去幫助他人。自己有福報,第一個想的不是享受,而是要布施,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種利他是善妙的天界法規。這些人實際上就是所謂的天仙,不用修神通就變成了神仙。天仙能保佑人,你也能保佑人。若是有這樣的心,死後直接就可以升天,僅僅有這個心就行了,僅僅有這樣的思想就可以了。
這段偈頌中,前者是害他人者,後者是保護他人者。這兩種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前者是成餓鬼的,後者是成天仙的。自己去選擇吧!這都是真言,都是事實。想那麼多沒有用,做那麼多也沒有用,主要是先弄明白道理,先搞清楚真相。
子二、(果之差別)分三:一、分別宣說;二、攝義;三、以實例說明。
丑一、分別宣說:
為自而害他,將受地獄苦,
損己以利他,一切圓滿成。
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他眾,結果是無數劫當中,在地獄裡遭受苦難;為了他眾的利益而損害自己,結果是將來獲得一切圓滿之事,也就是佛的果位。
這都是因果關系,也就是因果。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傷害他眾,結果是將來在地獄裡,在無數劫當中要遭受苦難;為了他眾的利益而損害自己是有意義的,結果是將來可以獲得圓滿的佛果,一切功德、福德當下圓滿。因果是不虛的,這就是因果。這都是佛講的,都是真理。
相信佛就是相信真理,相信真理就是相信佛。我們沒有勉強讓你信佛,你懂得真理了,自然就信佛了;真正信佛了,也就懂真理了。這是相輔相成的,根本不是盲目信仰。如果你盲目信仰,那是迷信,不是佛提倡的信心。佛法裡講的信心不是迷信,而是明信,即明明白白的信。
真正信佛了,對佛生起了信心了,堅信不疑了,也就懂得真理了;明白真理了,對佛也就生起堅定不移的信心了。相信真理的人,就是相信佛的人;相信佛的人,就是相信真理的人。如果你不明白真理,怎麼信佛啊?最後對佛生起堅定不移信心的時候,也就明白諸法的真理了。
我已經講得很清楚了,自己去選擇吧!
欲求自高者,卑愚墮惡趣,
回此舉薦他,受敬上善道。
“欲求自高者,卑愚墮惡趣”:希望自己高於他人,這樣的人最終將一落千丈,墮入惡趣。真的太可怕了。
一般凡夫都有這個毛病,希望自己高於別人。總覺得要高高在上,若有人服從了,有人伺候了,自己很得意啊,越多越好。這都是墮落的因啊!這裡講了,最終都會一落千丈,墮落惡趣,遭受痛苦,這不是小事啊!
作為凡夫,都有這個毛病,只是嚴重不嚴重的差別,如我這樣的人可能嚴重一些,一般人可能沒那麼嚴重。這都是墮落的因!將來很難再次得到人身;即使得到人身了,也是種姓低賤、相貌丑陋、愚蠢之輩。你看,這個果報夠嚴重,夠可怕吧?真的,不要不聞不問啊,好像和自己無關似的。真的,難道你沒有這個毛病,沒有這個習氣嗎?
“回此舉薦他,受敬上善道”:相反,若把他人放在高處,高位讓給別人,就能獲得人天的安樂,受到敬仰承侍,自然就得到別人的恭敬和禮貌。這裡主要講的是內心。
有的人總抱怨:“怎麼不恭敬我呢?怎麼對我不禮貌呢?”在那兒生氣,在那兒以怨報怨,這樣沒有用,這都是造業。若是真想獲得對方的恭敬,就把高位讓給別人,把別人放在高處,把自己放在低處。
我們有一句法語: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低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的時候,實際上你在最高處。寂天菩薩也是這個意思。寂天菩薩是位成就者,而我是個凡夫,但都異口同聲講的是佛的密意。講者不一樣,但講的都是真理;講者是有差別,但講的都是佛法。
為己役他者,終遭僕役苦,
勞自以利他,當封王侯爵。
我們總害怕生病了、有事時沒有人關心、照顧,希望那時有人來伺候,有人來照顧;一旦有人來伺候,來照顧的時候,自己就很得意。有些人為什麼不出家?就怕有病、有事時,身邊沒有人伺候,沒有人照顧。其實,當你有病、有事時,本來心就不安,他們一來,在身邊說這說那,你的心就更亂了;在臨終時,你本來就很難放下,他們一來,還說:“你別走,別離開我!”這麼一喊就完了,你更放不下了。這不都是添亂嘛!身邊多一個凡夫,有什麼好的?身邊多一個不淨袋,有什麼值得留戀的?自己觀察、觀察自己的內心,自己到底是怎麼想的?
其實,你根本不用擔心。雖然你沒有家,沒有孩子,但沒有事,如果到時候你有這個緣分、福報,會有人照顧你,也會有人送你走的。也許這些人比你的兒女等親人更好、更細心、更體貼。這是要靠福報、靠緣分的,不是你有個家,有個孩子就OK了。
有些人總覺得自己孤單、無助,這種人心裡根本就沒有佛法,根本就不懂佛理。
你不會孤獨的!你可以選擇,要凡夫陪伴,還是要佛陪伴?如果要凡夫陪伴,你的身邊有那麼多無形眾生都在陪伴你。是不是又害怕了?不用害怕。其實你的親人等“怨親債主”才是真正可怕的,他們才會傷害你。這些無形眾生是不會傷害你的,你可以跟它們和睦相處,而且關系很容易就能處好。你根本不用為它們做什麼,若你存好心、做好事,它們自然就喜歡你,自然就保護你。如果你要佛陪伴,所謂“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他們都在發光普照著你,你還孤獨什麼啊?
你覺得無助是吧?如果你選擇凡夫陪伴自己,那些無形眾生能力都很強,能幫你做很多事,也可以說都能保護你。如果你選擇佛陪伴,佛的加持更是不可思議,一切問題都能立即解決。你能無助嗎?不會的!
所以,大家真的不要想太多,輕松自在地活著,多好啊!你的擔心都是沒有用,沒有意義的。
“為己役他者,終遭僕役苦”:為了自己而差使他眾的人,將感受被奴役當差的痛苦。
很多在家修行人,連自己的家務都不願意做,如果有人來做就高興得不得了,得意得不得了:“我不用做家務,我不用做飯。”這有什麼可炫耀的?人啊,自私自利的時候就是這樣的。現在你要他伺候,要他照顧,將來要當他的奴僕。我們講因果是不虛的,現在你殺害一條生命,將來償還的時候,要還五百條。同樣,今天你讓他伺候你一個小時,你將來償還的時候,要伺候他五百個小時。
“勞自以利他,當封王侯爵”:自己勞累、付出,然後去利益他人、伺候他人,這樣就可以獲得擁有眷僕的君主達官之位。猶如火點上以後,灰自然就有了。我們求的不是這些果報,這都是自然而然獲得的。
不是想讓別人伺候我,讓別人來做家務,而是要去伺候別人,要去做家務,跟他搶著做。真正有利他心,想利益他人的時候,可以讓他人做一些,可以將機會讓給他人。但是,這不是自私,自己特別想做,但是為了讓他積累善根而把機會讓給他,出於這種發心是可以的。
丑二、攝義:
所有世間樂,悉從利他生,
一切世間苦,鹹由自利成。
總而言之,凡是世間的安樂都是由希望他安樂而生,世間的所有痛苦均來源於貪圖自樂。
丑三、以實例說明:
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
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
何需再多說?凡夫愚者都是求自利的。為什麼是凡夫?為什麼愚癡呢?都是因為自利。而釋迦牟尼佛的智慧是圓滿的,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他只有利他心。這樣一看就明白了,二者有差別,而且差別這麼大。
癸四(自他不相換之過患)分二:子一、真實宣說;二、教誡斷除彼因。
子一(真實宣說)分三:一、未見之過患;二、可見之過患;三、攝義。
丑一、未見之過患:
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
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
“若不以自樂,真實換他苦”:如果沒有以自己的安樂真實相換他者的痛苦。
我們是要付出的啊,以自己的安樂相換他者的痛苦,捨棄自己的安樂,去遣除他人的痛苦。“我得不到安樂沒有事,我不要安樂,只要他人不痛苦就行了。”你這樣做,才可以成佛,才可以獲得真正的安樂。
“非僅不成佛,生死亦無樂”:“生死”是輪回的意思。如果你不這樣做,非但不能成就佛果,就是在輪回中也無法獲得善趣的安樂。若是你能那樣做,今生來世一切的安樂自然獲得;若是你不那樣做,不用說究竟的安樂,就是暫時的安樂,輪回中的人天安樂都得不到。
丑二、可見之過患:
後世且莫論,今生不為僕,
雇主不予酬,難成現世利。
不能沒有這種利他心、利他的行為。比如,若僕人不去為主人做事,主人就不會給僕人應得的報酬、薪水;若主人不給僕人薪水,僕人不可能給主人做事。這二者都是互利的。如果沒有這種利他心,沒有這種利他的行為,在現世當中連這樣很平常的一件事也無法完成。所以,無論父母和兒女之間,還是夫妻之間,有利他心、利他的行為,這是很重要的。
丑三、攝義:
利他能成樂,否則樂盡失,
害他令受苦,愚者定遭殃。
“利他能成樂,否則樂盡失”:若有利他心、利他的行為,就能獲得安樂。若是沒有這些,不會有安樂的;即使有了,很快也會窮盡。
“害他令受苦,愚者定遭殃”:害他是痛苦之因,會取受今生後世難忍之苦。有傷害他人的心,傷害他人的行為,今生來世都要遭遇痛苦。
子二、教誡斷除彼因:
世間諸災害,怖畏及眾苦,
悉由我執生,此魔我何用?
世間所有的損害、災難、畏懼、痛苦都來自於我執,既然如此,那麼造成一切傷害的這個大魔,對我來說有什麼用途呢?沒有用途,應當遣除它。
我執我愛是真正的魔,若想成佛,就要跟它作對,就要先降伏它。你降伏了它,你就可以成佛了;你降伏不了它,你就是魔了。
我執未盡捨,苦必不能除,
如火未拋棄,不免受灼傷。
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沒有完全擯棄我執,就無法徹底斷除痛苦。猶如不拋棄火,就不能解除被焚燒的危險,同樣,你不去斷除我執,就別想擺脫痛苦。若想擺脫焚燒的危險,就要息滅火。同樣,你想擺脫痛苦,首先要斷除我執。
癸五(攝義)分二:一、意樂;二、行為。
子一、意樂:
如為止自害,及滅他痛苦,
捨自盡施他,愛他如愛己。
如果你想制止自己的危害,滅除他眾的痛苦,就是將自己施捨與他人。
哪怕是為利益親人,也是要這樣做。你為他賺錢,給他錢,這些都沒有用。現在的父母總是認為,我給兒女多攢點錢,多給他點錢就行了。其實,這不是真正的利益。
如果真正想制止自己的危害,想遣除他眾的痛苦,就是將自己施捨與他人。為什麼要這樣做?就是為了放下自我,拋棄自利。愛重他眾如同珍愛自己一般,這樣才可以真正免除他眾的痛苦,才有能力制止自己的危害,自己才能獲得解脫。
意汝定當知,吾已全屬他,
除利有情想,切莫更思余。
自己要告訴自己的心意:“心意,你一定要知道啊,你已經完全歸其他眾生所屬了。從現在開始,你除了利益一切有情之外,不要再胡思亂想其余之事。”
真的,這種自問自答的方式特別好。只憶念一下不行,只告訴一次也不行,應該不停地提示自己,不停地告訴自己:從現在開始,你除了利益一切有情之外,不要再胡思亂想其他之事。
子二、行為:
不應以他眼,成辦自利益,
亦莫以眼等,邪惡待眾生。
“不應以他眼,成辦自利益”:你自身或自己的身體已經是屬於眾生的了,你的眼根是他眾的,你的手是他眾的,你的腳是他眾的,所以你別偷偷地利用這些去承辦自利,否則是不道德的。因為這都是他眾的,眾生允許你用了嗎?若是眾生允許了,可以;若是沒有他眾的允許,你這樣做了,這都不是道德的,實際上是偷盜。
“亦莫以眼等,邪惡待眾生”:所以,你怎麼能用這些工具,邪惡地對待他眾呢?這都是他眾的,你拿這些來惱害他眾,能行嗎?
這些已經給他眾了,這都是用來利益他眾的工具,所以不能亂用,更不能拿這些去傷害眾生和他眾。
故當尊有情,己身所有物,
見已鹹取出,廣利諸眾生。
應當以眾生為主,見到自己的身體、衣裝等所欲之物要全部取出,盡己所能廣利他眾。
無論是自己的身體,還是身體所需的這些資具,都應該拿出來做利益他眾的事情。
這裡講的都是對治自私自利、我執我愛的修法。當真正有菩提心、利他心以後,一切自然就能成為承辦眾生利益的工具或者資糧了。但是,之前就要用這些方法對治我執我愛,對治自私自利。這些都是方法,都是竅訣啊!真的,若不是這樣修煉,不可能做到。想要破除我執,哪有這麼容易啊?想要放下自利,哪有這麼容易啊?不可能的!這裡講得很仔細,句句都是竅訣啊!希望大家都能夠珍惜,好好地依法修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