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小菩薩示現往生 激勵父親精進念佛袁保治小朋友生於一九二一年,一九二五年往生,年僅四歲。
保治的父親袁堯年居士專精法律,通曉經史,擅長方言,平時喜歡研究佛學,是一位深信力行的佛弟子;母親張氏,系出名門,幼習詩書,賢淑端莊,是婦女的楷模。
保治出生於七月初六,當時袁居士夫婦寓居於北京,北京是我國多朝古都,人傑地靈,智雄輩出,保治出生在這樣的福地,所以他的聰明才智非一般小朋友所能及。
保治禀賦奇特,出生數月就會叫“爸爸”,每當父親出遠門,他總是在父親的坐榻邊悲泣,仿佛已深刻感受到“離苦”。不久他隨父母遷居哈爾濱,更是天真爛漫,聰明洋溢。三歲時,保治常與父親同臥一榻,其榻短小,保治總是讓父親臥好後,用手撐著父親的頸項,怕父親跌倒。
母親教保治識字,他過目不忘,母親試好幾百字,保治每個字都能正確回答,當時母親是用方塊字教保治識字,保治讀過後,必定會把“父、母”二字擺在其他字塊的上面,大家都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他回答說:“父母應該尊敬。”
當時張正裕記的糕餅非常有名,糕餅上都蓋有“張正裕記”的字樣,保治每次吃張正裕記的的糕餅總是留下“張”字不肯吃,旁人要他把糕餅吃完,他總是說:“母親的姓氏不應該吃啊!”
像保治這樣幼小的年齡,就如此明白事理,有這樣純真的孝心,連一般的成年人都比不上他。保治在日常生活裡這樣細心的孝事父母,遵行倫常,各種細微末節都不會錯亂,一般賢達之士也不過如此,若非他宿世具有深厚的善根智慧,那裡能夠明白這些道理呢?
袁居士信奉佛法,他教導保治念佛就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同時也將極樂世界清淨莊嚴的景象說給保治聽,居士還將眾生的修持方法教給保治。保治雖然年幼,卻能銘記在心,而且專心崇奉,不斷的頂禮念佛,每當他讀誦到三聖及釋迦名號時,聲音總是特別宏亮,態度非常誠懇;保治終日手持佛珠,朝夕不斷,連睡眠都是手不釋珠。
保治常常合掌持誦佛號,有一次他勸導弟弟一起念佛,弟弟想到佛堂去念,保治告訴弟弟:“行住坐臥,飲食游戲,處處都能夠念佛,何必一定要執著在一個地方呢?”袁居士夫婦若是飯後沒有立刻去佛堂,保治一定牽著他們的衣服,堅持要他們去佛堂念佛。居士寫字時偶爾將“佛”字寫在其他字的下面,保治就會請父親重寫一次,把“佛”字寫在其他字的上面,因為“佛”是不能置於任何事物之下的。
有一天居士教誨保治不能殺生,戒殺就能免除輪回的痛苦,況且畜生也會怕死,殺它就是不仁,從此保治每當吃任何食物時一定先問:“這食物有沒有殺生?”確定是素食他才欣然食用,否則他寧可忍受饑渴也不肯入口;看到禽鳥豬羊等牲畜,保治就會告訴別人:“牲畜也會怕死,無奈世人卻愛吃它們的肉,保治決定不會吃肉。”即使是微小的蟲蟻,他也不忍踐踏。
袁居士又教谕保治有關佛菩薩的慈悲心腸,以及種種布施的道理,保治都能憬然了悟。每次遇到老乞丐,他總是說:“這是非常可憐的人,我們應該用衣服飯菜來周濟他。”家人施捨衣物,保治就歡喜雀躍,仿佛遂了他的心願一樣。
平常保治喜歡看佛像,每每瞻仰不止,平常看《無量壽經》和《佛圖頌》時,總是贊歎的說:“念佛的都是好人,出家念佛的更是好人。”這一年夏天袁居士帶著保治游覽極樂寺,看遍三世諸佛,保治非常感動,當時僧眾們正在佛殿裡誦經,保治歡喜地傾聽良久,流連不肯離去。
以保治這樣幼小的孩童,能夠不受世業污染,生俱湛然的佛性,了解人天上乘的佛法,對於佛理能夠自然體會,毫無懷疑,而且知道奉行不違,與功德圓滿的行者不相上下,真是“赤子與聖賢同心,眾生與我佛同性。”這些道理都在保治身上表露無遺。
保治的弟弟過世後,家人問他知不知道弟弟去那裡了?他回答說是去極樂國了,接著又說保治也願意去,祖父植丞公訓斥保治不要戲言,他卻又說:“我不久就要去了。”家人都以為童言無忌,未與重視,誰知一語成真,就像保治已經預知一般。六月廿六日夜晚,保治染病嘔吐,始終不說一句話,只是連說:“走也,走也。”家人都圍著保治念佛號,保治也合掌大聲的說:“大聲念佛,要多多念佛。”第二天保治已氣息微弱,神色異常,家人將一尊佛像放在保治身旁,保治微笑著轉身向佛側臥,父親要他不停的念佛,保治的答聲已經很小,下午四時安然往生,一直到午夜,頭頂依然溫暖,異香滿室,大家都非常贊歎,當時保治只有四歲。
保治往生以後,袁居士夫婦修行更為精進,澄念法師認為,保治多生累世,久種佛因,到他這一生才得成熟解脫;不然以一個四歲的幼童,怎麼會如此的聰明穎慧呢?或許袁居士與保治有宿世的深厚因緣,保治藉此示現,以激勵居士精進念佛,是助道的“增上緣”。法師認為保治因為世人喜好旁道,不愛念佛,即使念佛也不能專一誠敬,直到衰老,還不知道皈依淨土,所以特別到這五濁世界,來警度輪回六道的眾生,親自現身說法,讓大家知道,苦海無邊,若能及早回頭,必能同得波羅蜜,往生極樂淨土。
看了保治的往生事跡,應以其示范為師,一心念佛,以往生西方為志,保治不僅是袁居士精進助道的“增上緣”,也是我們的好榜樣,願大家能同生極樂。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