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貪婪的源頭在哪裡?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放下我執,從容應對人生無常,淡看名利得失,捨得所有,安頓心靈,嘎瑪仁波切從親身體悟出發,深入淺出,闡述了生命循環規律、人生要義和開啟心靈智慧的方便法則:只要經常洗心、靜心,就會順心、安心,就會有積極快樂、圓滿充實的人生通途。

  貪婪的源頭在哪裡

  很多災難實際上就是由於人無止境的貪婪而產生的。

  人如果不能反省內在的欲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就會經常做一些很不理智的事情。

  有的人本應該是做人類靈魂的主導者,宗教師、社會教育家、醫生等都屬於這個范疇。現在由於很多人對錢財的執著,整個社會都亂了:有的老師在學校裡該教的部分沒有教完,為了賺錢就課後給學生做家教;醫生給病人做手術沒有紅包就不上心,病人不需要那麼多的藥,醫生為了賣藥而拼命開方子。我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個老人家病死在床上,大家發現醫生給他開的藥足夠再吃五年的。

  要經常觀察內心,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些嗎?我沒有這些行不行?如果不行,我們可以努力;如果這些是額外多余的,不如把這些多余的給別人,讓我們的生命越來越有意義,越來越有價值。

  物質、權力帶來的快樂是長久不了的,而且還會給身心帶來不健康。這種不長久的快樂,我們就稱它為“毒藥”。

  讓人家感受到你的存在,由此明白自己生存的價值,這種快樂才是永久的快樂。

  應對變態的嗔恨心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

  我們的情緒有的是與生俱來的,有的自己會掌控,有時無法掌控。有的人看著很好,就是愛發火,或是因為他火氣旺,或是他有甲亢性病變等。

  而我們要說的嗔恨,不是簡單的發脾氣。

  發脾氣有時候還是正面的,比如孩子不聽話,父母責罵他,是善意的,是善心,是為孩子好。很多時候,我們會耿耿於懷一些我們所不樂意的事情。特別是在名利上,我們想要又得不到的時候,就會有不好的反應。

  我認識一個演員,他想拿大獎,最後沒有得到,因此對評審有些不滿。這種不滿,痛苦的不是評審,而是他自己。

  兩個人爭吵對罵,彼此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對方,言語不帶刀,卻可以把人的心碎成一塊塊。之後會不會繼續造成傷害,就要看這個人有沒有嗔恨心。如果用幻想、回憶的方式,把跟人爭吵時別人對你使用的表情、所用的言語、肢體動作全部表演一遍,然後又幻想他當時對我們的惡毒心態,就會讓自己受到嚴重傷害。這種傷害其實是我們自己復制和人爭吵的情景造成的,又用幻覺增加了這種情景的殺傷力,最後把自己傷得精疲力竭。其實傷害我們的不是對方,而是自己。有嗔,有恨,不是別人傷害你,而是自己傷害自己。

  嗔恨心的爆發力非常大。歷史上很多國家之間爭端,有時候就是由兩個人的沖突延伸出來的,最後變成國際范圍的災難。

  有的人因為小小的口角,就剝奪了別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權利。很早以前我在國外,有一位年輕的華人殺死了四個跟他毫不相關的校友。原因是什麼?原來,他有天從飯堂出來,一個洋學生對他吹了一下口哨,他就覺得這個洋人在欺負他,有種族歧視,於是耿耿於懷。後來他就去買了一把槍。晚上,他就等那些校友從校門口出來,看到一個非常像,就開始開槍,連開了好多槍,殺了四個校友,最後發現,他殺的根本不是對他吹口哨的那個人。當一個人被嗔恨沖昏了頭腦,他的幻覺會讓他釀成一場災難。

  佛教裡形容嗔恨心就像火星一樣,一個火星很小,但稍不注意,它可以把整個山都燒毀。親情、友情隨時都可能被嗔恨摧毀。

  有的人愛記仇,然而記仇燃燒的並不是別人。心中有嗔恨的人大多不舒服,內心會煎熬掙扎。有些事情已經過去幾十年了,只是小事情,什麼時候想起來他都咬牙切齒,就有可能造成犯罪,入獄受刑。

  五毒中後果最嚴重的就是嗔恨心。它的危害有時會擴展整個社會。嗔恨心的根本在於自私。

  傳統教育告訴我們,事物有兩面,非對即錯,非是即非,非忠即奸。這個教育方式有它的片面性,我們一定得想方設法改變它。這個世界,包括我們的情緒,都是一體兩面;不可能說一件事情對就是絕對對的,從來不會錯,錯的就從來不可能變成對的。好人有他很好的一面,也會有非常讓你不舒服的一面。惡人也有其好的一面。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佛的一面和魔的一面,就是這兩者中間哪一個占比較多,我們就說他是哪種人。

  佛教教導人要心胸開闊,多替別人想想。我們必須經常提醒自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事情,遇到問題要多幾個層次的思考。當一個人對你發脾氣,要多想他好的一面,就不至於一個對你好了一百次的朋友,突然對你不好了一次,你就覺得他變壞了。好多人跟我說:“哎呀,我以前認識的他可不是這樣的,他怎麼現在變成那樣了?”你以前認識的是他的正面部分,現在他給你表現的是他負面部分,等這面表現完了,他又回到正面去了——如果這樣想,人和人的相處就會很容易。

  如果有一個大家公認的壞人,突然間干了件好事,我們都為他鼓掌,覺得這個人變好了。其實並不是這樣,他只是把好人的一面表現出來了。

  所以,人還是要打破自私這一面。有的人平常覺得不錯,但改變不了思維,容易自以為是;他會覺得別人的缺點一大堆,當別人表示不理解,他還覺得很委屈——我從不傷害他們,他們怎麼這樣對我?有這種心理,是因為他沒有及時反觀自己,老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去想事情的結果。

  改變嗔恨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學會多想一想別人的需求、別人的心態。如果多從別人的角度去想,用感恩的心多想別人,心胸就廣大了,受到傷害就比較小了。如果一個人什麼都斤斤計較,一個小動作都會讓他耿耿於懷,痛苦的是誰?是他自己。


 

上一篇:夢參長老:生病的時候如何發菩提心?
下一篇:蓮池大師:勸素文,七不殺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