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喜鵲寺鳥窠禅師,本名道林,谥號圓修。九歲就落發出家,二十一歲到荊州果願寺受具足戒,後來入陝西投韬光禅師門下。後來道林座下收了一位侍者叫會通,日子久了,始終不能開悟。
有一天,就向鳥窠道林禅師辭行,請求離去。禅師問他要到哪裡裡去?
他回答說:“往諸方學佛法去!”
韬光禅師說:“若是佛法,吾此間亦有一些!”於是拈起身上的布毛吹了一吹,侍者會通就這樣開悟了,世稱為布毛侍者。道不在遐,道就在自家心地上用功夫。根據《五燈會元》的記載:道林禅師,後來獨自到秦望山,在一棵枝葉非常茂盛,盤屈如蓋的松樹上棲止修行,好像小鳥在樹上結巢一樣,所以當時的人就稱他為鳥窠禅師。由於禅師道行深厚,時常有人來請教佛法。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也來到巢下拜訪禅師,他看到禅師端坐在搖搖欲墜的鵲巢邊上,於是說道:
“禅師住在樹上,太危險了!”
禅師回答說:“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我坐在樹上倒一點也不危險!”
白居易聽了不以為然的說:“下官是當朝重要官員,有什麼危險呢?”
禅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
意思是說宦場浮沉,鉤心斗角,危險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領悟,轉個話題又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師回答道:“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白居易聽後,最初以為禅師會開示自己深奧的道理,現在感到很失望地說:“這是三歲孩兒也知道的道理!”
禅師道:“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翁卻行不得。”
白居易聽了禅師的話,完全改變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態度。有一次白居易又以偈語請教禅師道:
“特入空門問苦空,敢將禅事問禅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禅師也以偈回答說: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與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人生如幻如化,短暫如朝露,但是如果體悟到“無生”的道理,超越時間“去”“來”的限制,生命就能在無盡的空間中不斷的綿延擴展,不生亦不滅。白居易聆聽禅師的開示之後,深感敬佩,於是依禅師,作禮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