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說,有的同修聽經聽得很精進,一天到晚看到他是戴著耳機,可能一天有二十個小時都在聽經,甚至睡覺還插著耳機在聽。結果,該做的事情他沒有認真做好,在家裡跟家裡人的關系也處得很不好,在工作單位跟領導關系也處不好,同事關系也處不好,自己也很苦悶。為什麼學得變成這個樣子?說起佛理,他能講得頭頭是道,什麼都懂,但是就是覺得很苦惱,沒有法喜。不能說他不精進,一天到晚都在聽經,但是沒聽懂,聽錯了意思,這是執著法,執著文字相,執著言說相,沒有真正把法的意思聽明白。真聽明白,他一定會做到,沒做到,就說明他沒聽明白。真正做到的人,一定是能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菩薩所在之處都能令眾生歡喜,做什麼工作都做得很有頭緒,而且做得很好。
所以,聽經不能夠光是求數量,要重質量。有時候聽得太多,成天到晚都拿耳機封著耳朵,可能還聽麻木了,就變成個佛呆子,愈學愈呆,到最後,人家見到他都覺得很討厭,佛呆子沒人喜歡他。所以,這種人就要多在行門上下功夫,不能總在解門上。解門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上不去了,這是瓶頸,因為他只重解,不重行。解門也是指只重在文字相,只重在言說相,沒有真實體會到經的真實義。為什麼?沒有力行,沒去落實。所以就要把經教先放下,去思考思考我怎麼樣落實。孔子都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在拼命的聽經,往耳朵裡輸入,他沒有去思,就沒有消化,所以他會迷茫。罔就是迷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哪裡出了問題。所以要認真的去思考,我怎樣落實。從哪裡思考起?思考我到底有哪些毛病習氣,反省檢點,先從《弟子規》做起。拿《弟子規》來看看,「父母呼,應勿緩」我做到沒有?「父母命,行勿懶」我做到沒有?這一條條來對照,都沒做到,那聽是白聽。《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這是行門,不能忽略,行比解還要重要,佛法重視行。我經可以不用聽那麼多,但是我都做到,這個比聽得再多做不到,要強百倍。
選自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七七集) 2012/8/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